求一篇 《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的论文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加快企业科技开发步伐,增强企业竞争力
大中型工业企业占据我市工业经济的主体,搞活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强其内在的竞争活力,一直是近几年企业改革的重点,也是在加快企业各项改革的同时,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推进企业的科技进步,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开发与自主创新主体的关键。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开发的状况如何,也就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现据98年我市大中型工业科技开发统计调查资料对此做一分析,供参考。
1. 企业开发的现状与特点
据统计1998年我市共有大中型工业企业249家,占我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的15.9%,而今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62.9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4.2%;全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534.9亿元,占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的52.4%;当年实现利税总额54.6亿元,占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当年完成利税总额的67.2%;年末固定资产原价达322.9亿元,占限额以上固定资产原价的50.5%。由此看出,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是我市工业企业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从98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开发的情况看,科技投入的力度趋强,科技开发对促进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增强企业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都起到较明显的推动作用。
1. 企业科技开发的人员队伍壮大,素质不断提高。1998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共投入科技开发人员1.89万人,比去年增加0.27万人,平均每个企业投入的科技开发人员,由上年的56人增加到76人,企业在科技投入人员数量有较大增加的同时,其人员素质也有较明显的提高,98年在科技开发人员中,拥有高中级职称或无高中级职称的大学本科及以上的人员(以下简称科学家、工程师)达0.96万人,占科技开发人员的比重为50.9%。
2. 科技开发经费的投入力度增大。据统计,98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当年筹集额为17.93亿元,比上年增加9.67亿元,增长1.2倍。企业当年科技开发活动经费筹集额较上年增加较大的原因,主要是受几个大企业集团公司的拉动。其中,海尔集团当年筹集额为10.59亿元、海信集团当年筹集额为3.72亿元,分别占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当年科技经费筹集额的59.1%和20.7%。从当年科技活动经费当年的筹集额来源看,企业自筹经费9.2亿元,占当年筹集额的51.4%,银行贷款7.1亿元,占39.6%,上级拨款1.5亿元,占8.4%。由此可见企业自筹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来源的主体。98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16.2亿元,比上年增加8.8亿元,其中:海尔集团增加5.09亿元、海信集团增加3.35亿元,分别占全市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当年增加额的57.8%和38.1%。
3. 新产品开发步伐加快,效益明显。98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加大了新产品开发力度,增加新产品开发的投入。据统计,98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用于新产品开发的经费达到8.47亿元,占企业当年科技开发经费的68.3%。98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新产品产值达到197.5亿元,占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9.3%提高到35.1%,提高了5.8个百分点,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200.9亿元,占其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27.8%提高到37.6%,提高9.8个百分点,新产品实现利税达14.6亿元,占全部产品实现利税的26.7%。
4. 企业的科技开发储备能力增强。企业的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是企业科技开发的能力强弱的标志。从98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开发的情况看,企业用于R&D的科技开发的经费明显增加。据统计,98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当年用于R&D的科技开发达4.6亿元,占其当年内部科技开发经费支出额的37.2%,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
5. 企业科技开发项目数增多。据统计,98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共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644个,其中,研究与发展项目574个,占项目总数的34.9%;新产品开发项目1440个,占项目总数的87.6%。在企业的全部技术开发项目中,累计经费投入在万元以上的项目达783项,占企业项目总数的47.6%,在万元以上项目中,用于产品更新换代的就达532项,占其项目总数的67.9%,这反映了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的一个趋势。
1. 影响企业科技开发的几个制约因素
从98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开发的情况看,虽然其总体投入具有一定规模,但其内部结构状况不容乐观,企业的科技开发受当前市场环境、企业状况等各种因素制约,仍存在着追求科技进步的动力不足,定力不强,压力不大,进程不快的问题。
1. 企业追求科技进步的观念意识淡薄,科技开发的整体现状令人堪忧。98年全市249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112家企业当年无科技开发投入,占企业总数的45.0%。在有科技开发投入的企业中,当年投入科技开发经费在10万元及以下的有17家,占有科技开发经费投入企业数的12.5%,有经费投入而无科技开发项目的有14家,占有投入企业数的10.3%,无技术开发项目企业数127家,占企业数的51%。说明在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相当部分企业对科技开发行动迟缓。
2. 企业的科技开发呈现“点高面底”,整体开发活力发挥不够。近几年,随着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一批大企业公司及企业集团规模不断扩大,也形成了各自的品牌优势。这些企业及企业集团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注重了企业的科技开发投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又促进了集团的发展。据统计,98年仅海尔、海信、澳柯玛、双星四企业集团当年实施的科技开发项目就达773项,占大中型工业企业当年实施科技开发项目总数的47%。若扣除四集团科技开发的影响,其它企业年均开发项目仅有 项。这说明我市整体科技开发潜力有待挖掘。
3. 科技创新能力偏弱。从98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引进以消化吸收的情况看,企业自主创新技术能力明显不足。98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10.6亿元,而用于消化吸收的经费支出仅为3.0亿元,有的企业二者的比例高达22:1,导致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投入缺乏协调推进影响企业技术引进后的“二次创新”。
4. 企业科技开发人才短缺,整体开发力量薄弱。从98年我市大中型工业科技开发人员投入情况看,具有一定的规模达到1。89万人,人员如果扣除海尔(7362人)、海信(3152人)、澳柯玛(1153人)的影响外,全市平均每户企业只有29人(有 家),企业当年无一人科技投入企业开发人员的不足,是导致企业科技开发进程迟缓的原因之一。
1. 对加快企业科技开发的几点建议:
从我市企业目前产品结构及市场状况看,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产品在新一轮的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中急待更新换代及产品技术的升级。因此,加快企业的科技开发,大力开发新产品,这既是适时调整产品结构的需要,也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对此,针对我市企业科技开发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1. 建立和完善科技开发结构,为企业的科技开发提供组织保障。企业的开发机构是企业科技开发的载体,只有加强企业的开发机构,才能为企业的科技开发提供有力的组织机构保障。从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开发机构的建立情况看,其设立面以科技开发机构的运行质量不甚理想。据统计98年在我市249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只有95家企业设立了科技开发机构,占全部企业的38.2%,共设有科技开发机构154个。从设立的科技开发机构的运行质量看,有效益性开发任务的机构130个,占机构的84.4%,有稳定经费来源的机构102个,占66.2%,有一定测试条件的机构104个,占67.5%,这说明已设立的企业办科技开发机构的运行条件不够理想。
2. 加大企业科技开发人员的投入,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企业的科技开发人员是推动科技开发最为活跃的因素,从目前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开发人力资源的投入情况看,一是投入不足,二是企业目前现有的科技开发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有的企业的科技开发人员是企业的“游击队”,甚至成为企业的“二线人员”
3. 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增强企业科技开发的后进积极吸引国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企业的科技开发,是加快我市企业科技开发步伐的途径。从目前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情况看,98年
4. 对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应给予长期稳定的优惠激励政策。建立对企业科技考核机制。
5. 在抓好大企业科技开发的同时,整体促进科技开发。从98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开发情况看,在249户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只有136个企业有科技开发活动,仅占企业数的54.6%,说明有过半的企业当年无任何科技开发活动,这与目前我市大力倡导的企业科技进步形成较大反差。因此,大力推进企业的科技开发应当体现在抓住重点企业的同时注重面上的企业科技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科技开发的整体活力。
大中型工业企业占据我市工业经济的主体,搞活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强其内在的竞争活力,一直是近几年企业改革的重点,也是在加快企业各项改革的同时,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推进企业的科技进步,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开发与自主创新主体的关键。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开发的状况如何,也就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现据98年我市大中型工业科技开发统计调查资料对此做一分析,供参考。
1. 企业开发的现状与特点
据统计1998年我市共有大中型工业企业249家,占我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的15.9%,而今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62.9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4.2%;全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534.9亿元,占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的52.4%;当年实现利税总额54.6亿元,占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当年完成利税总额的67.2%;年末固定资产原价达322.9亿元,占限额以上固定资产原价的50.5%。由此看出,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是我市工业企业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从98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开发的情况看,科技投入的力度趋强,科技开发对促进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增强企业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都起到较明显的推动作用。
1. 企业科技开发的人员队伍壮大,素质不断提高。1998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共投入科技开发人员1.89万人,比去年增加0.27万人,平均每个企业投入的科技开发人员,由上年的56人增加到76人,企业在科技投入人员数量有较大增加的同时,其人员素质也有较明显的提高,98年在科技开发人员中,拥有高中级职称或无高中级职称的大学本科及以上的人员(以下简称科学家、工程师)达0.96万人,占科技开发人员的比重为50.9%。
2. 科技开发经费的投入力度增大。据统计,98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当年筹集额为17.93亿元,比上年增加9.67亿元,增长1.2倍。企业当年科技开发活动经费筹集额较上年增加较大的原因,主要是受几个大企业集团公司的拉动。其中,海尔集团当年筹集额为10.59亿元、海信集团当年筹集额为3.72亿元,分别占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当年科技经费筹集额的59.1%和20.7%。从当年科技活动经费当年的筹集额来源看,企业自筹经费9.2亿元,占当年筹集额的51.4%,银行贷款7.1亿元,占39.6%,上级拨款1.5亿元,占8.4%。由此可见企业自筹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来源的主体。98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16.2亿元,比上年增加8.8亿元,其中:海尔集团增加5.09亿元、海信集团增加3.35亿元,分别占全市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当年增加额的57.8%和38.1%。
3. 新产品开发步伐加快,效益明显。98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加大了新产品开发力度,增加新产品开发的投入。据统计,98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用于新产品开发的经费达到8.47亿元,占企业当年科技开发经费的68.3%。98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新产品产值达到197.5亿元,占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9.3%提高到35.1%,提高了5.8个百分点,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200.9亿元,占其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27.8%提高到37.6%,提高9.8个百分点,新产品实现利税达14.6亿元,占全部产品实现利税的26.7%。
4. 企业的科技开发储备能力增强。企业的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是企业科技开发的能力强弱的标志。从98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开发的情况看,企业用于R&D的科技开发的经费明显增加。据统计,98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当年用于R&D的科技开发达4.6亿元,占其当年内部科技开发经费支出额的37.2%,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
5. 企业科技开发项目数增多。据统计,98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共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644个,其中,研究与发展项目574个,占项目总数的34.9%;新产品开发项目1440个,占项目总数的87.6%。在企业的全部技术开发项目中,累计经费投入在万元以上的项目达783项,占企业项目总数的47.6%,在万元以上项目中,用于产品更新换代的就达532项,占其项目总数的67.9%,这反映了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的一个趋势。
1. 影响企业科技开发的几个制约因素
从98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开发的情况看,虽然其总体投入具有一定规模,但其内部结构状况不容乐观,企业的科技开发受当前市场环境、企业状况等各种因素制约,仍存在着追求科技进步的动力不足,定力不强,压力不大,进程不快的问题。
1. 企业追求科技进步的观念意识淡薄,科技开发的整体现状令人堪忧。98年全市249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112家企业当年无科技开发投入,占企业总数的45.0%。在有科技开发投入的企业中,当年投入科技开发经费在10万元及以下的有17家,占有科技开发经费投入企业数的12.5%,有经费投入而无科技开发项目的有14家,占有投入企业数的10.3%,无技术开发项目企业数127家,占企业数的51%。说明在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相当部分企业对科技开发行动迟缓。
2. 企业的科技开发呈现“点高面底”,整体开发活力发挥不够。近几年,随着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一批大企业公司及企业集团规模不断扩大,也形成了各自的品牌优势。这些企业及企业集团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注重了企业的科技开发投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又促进了集团的发展。据统计,98年仅海尔、海信、澳柯玛、双星四企业集团当年实施的科技开发项目就达773项,占大中型工业企业当年实施科技开发项目总数的47%。若扣除四集团科技开发的影响,其它企业年均开发项目仅有 项。这说明我市整体科技开发潜力有待挖掘。
3. 科技创新能力偏弱。从98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引进以消化吸收的情况看,企业自主创新技术能力明显不足。98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10.6亿元,而用于消化吸收的经费支出仅为3.0亿元,有的企业二者的比例高达22:1,导致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投入缺乏协调推进影响企业技术引进后的“二次创新”。
4. 企业科技开发人才短缺,整体开发力量薄弱。从98年我市大中型工业科技开发人员投入情况看,具有一定的规模达到1。89万人,人员如果扣除海尔(7362人)、海信(3152人)、澳柯玛(1153人)的影响外,全市平均每户企业只有29人(有 家),企业当年无一人科技投入企业开发人员的不足,是导致企业科技开发进程迟缓的原因之一。
1. 对加快企业科技开发的几点建议:
从我市企业目前产品结构及市场状况看,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产品在新一轮的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中急待更新换代及产品技术的升级。因此,加快企业的科技开发,大力开发新产品,这既是适时调整产品结构的需要,也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对此,针对我市企业科技开发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1. 建立和完善科技开发结构,为企业的科技开发提供组织保障。企业的开发机构是企业科技开发的载体,只有加强企业的开发机构,才能为企业的科技开发提供有力的组织机构保障。从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开发机构的建立情况看,其设立面以科技开发机构的运行质量不甚理想。据统计98年在我市249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只有95家企业设立了科技开发机构,占全部企业的38.2%,共设有科技开发机构154个。从设立的科技开发机构的运行质量看,有效益性开发任务的机构130个,占机构的84.4%,有稳定经费来源的机构102个,占66.2%,有一定测试条件的机构104个,占67.5%,这说明已设立的企业办科技开发机构的运行条件不够理想。
2. 加大企业科技开发人员的投入,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企业的科技开发人员是推动科技开发最为活跃的因素,从目前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开发人力资源的投入情况看,一是投入不足,二是企业目前现有的科技开发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有的企业的科技开发人员是企业的“游击队”,甚至成为企业的“二线人员”
3. 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增强企业科技开发的后进积极吸引国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企业的科技开发,是加快我市企业科技开发步伐的途径。从目前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情况看,98年
4. 对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应给予长期稳定的优惠激励政策。建立对企业科技考核机制。
5. 在抓好大企业科技开发的同时,整体促进科技开发。从98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开发情况看,在249户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只有136个企业有科技开发活动,仅占企业数的54.6%,说明有过半的企业当年无任何科技开发活动,这与目前我市大力倡导的企业科技进步形成较大反差。因此,大力推进企业的科技开发应当体现在抓住重点企业的同时注重面上的企业科技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科技开发的整体活力。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泰硕安诚
2024-09-05 广告
2024-09-05 广告
我做过环评,简而言之就是根据法律确定项目应该属于哪种评价级别,然后编写环评大纲(阐明要评价的内容),交审核,然后批准后自己编写正式的环评报告(有的不是报告,这要看工作级别)主要内容是依据法律,方法(一般有分类的国家标准和环评技术导则)根据这...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泰硕安诚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