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墙砖空鼓原因
墙面空鼓的原因是原砌体和粉灰层中存在空气引起的,具体成因:
1、施工不标准
墙体基层抹灰没按要求处理或基层垃圾没清理干净。瓷砖铺贴前应检查墙体基层抹灰是否符合要求,墙面基层杂物、灰尘和必须清除干净;铺贴时将瓷砖背面满抹的水泥混合砂浆或107水泥浆并用锤柄或软体锤轻敲瓷砖,使水泥浆挤满瓷砖背面,然后用力按压,使瓷砖与墙面基层牢固结合。
2、瓷砖没浸水
铺贴前没浸水或浸泡不够。瓷砖在铺帖前应用水浸泡2小时以上,让瓷砖充分吸水后,取出阴干或擦净明水。如果砖体水分没饱和,就会过早吸收砂浆中的水分,导致砂浆收缩出现空鼓,还会影响粘贴强度。
3、砂浆不饱满
瓷砖铺贴时砂浆不饱满或未将瓷砖轻轻敲打挤压密实。这是种情况不是偷工就是减料:为了节省水泥砂浆,或是为了节约时间马虎了事。还有另一种情况那多发生在包工包料时,那就是瓷砖质量太差,怕夯实时把瓷砖敲碎了。
扩展资料:
墙面危害
房屋的墙面空鼓根据《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第4.2.5条“抹灰层应无脱层、空鼓,面层应无爆灰和裂缝” 。
铺实木地板的要有木龙骨,空鼓的方是不好固定木龙骨的,它固定不好,地板就会是活动,效果就不讲了。
铺地砖的地方,由于地面是空的,地下要经常踩踏,时间长了,地砖会掉下来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空鼓
但是,由于人们对玻化砖的认识不足,在粘贴施工之后,发生的玻化砖空鼓事件接二连三,屡见不鲜。就其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空鼓现象。
玻化砖的应用主要在高档住宅、酒店、写字楼的电梯口、走廊等公共部分;一般规格较大,600*1200*8、600*800*8等不等。还有厨卫间、地下室等墙面装饰;这里的规格相对小些,一般300*600*8左右。最易于空鼓的部位是电梯口部位和厨卫间部位。
一般情况下,在进入冬季温度明显变化的时候,开始空鼓。有的是逐步空鼓,起先是某一部位的一块或几块,或者是诸多部位的一块或几块,一旦空鼓产生,几乎极难遏止。几乎每年冬季都会发生,直至全部空鼓完为止。严重的,上墙两个月左右就会发生空鼓,甚至大面积空鼓,整面墙一起脱落。
脱落后的玻化砖背面一般都比较光洁,没有粘合剂;粘合剂仍与基体墙面牢牢地粘在一起。
二、空鼓的危害
1、 空鼓的玻化砖如果不及时处理,随时会脱落,砸坏物品甚至伤及人身,有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2、 玻化砖空鼓后维修的成本更高。由于粘合剂与基体墙面粘贴很牢,不易铲除,一般采纳专用粘结树脂胶,成本大。有的砖破坏了需要更换,成本就更大。
3、 事实证明,玻化砖一旦空鼓,其返修成本远远高于最初的装修成本。作为工程质量事故,大大降低建筑装饰企业的形象,其负面影响更大。
三、空鼓原因
1、 选材不当。许多装饰企业,对玻化砖的特点认识不足,由于玻化砖的吸水率远远小于一般瓷砖或石材,而且其硬度高,与墙基体材质差别很大。作为两种差别很大的材质之间的粘结材料,粘合剂则不仅要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还必须合理地消化掉两种不同材质的材料粘贴由于外部环境(主要是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不同的应力。所以,玻化砖专用粘结剂应运而生。
2、 玻化砖专用粘合剂与其它粘合剂的不同,是由玻化砖的材质决定的。粘合剂的作用不只是粘结强度足够,还要有一定耐温性,更重要的是要能消解玻化砖和基墙的不同的收缩应力,才能防止空鼓。因为绝大多数的空鼓原因都是由于应力的不同步而造成的。
四、防止措施
采用新的施工方案:玻化砖背胶+专用粘合剂。JQ-B201玻化砖背胶是一种新的粘结辅料,粘接力强,有一定的柔韧性。调好后均匀地涂抹在玻化砖背面,再用粘合剂去贴,大大增强了粘接强度,是目前解决玻化砖空鼓比较理想的产品方案。
一是地砖与地砖以及地砖与四周墙壁间预留的伸缩缝隙太窄,此时当室温剧烈变化时,地板、水泥层和瓷砖都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如果缝隙太细,没有足够的空间让瓷砖“伸展”,瓷砖就容易拱起,这个一般在北方地区容易出现,而南方因湿度较大,温差较小,不容易出现。
二是铺地砖时没有按正确的比例混配水泥与黄沙。如果水泥标号低,黄沙放得多,时间一长,下层的水泥就无法黏合住地砖,造成地砖上翘。
另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原因,假如原水泥地面非常光滑,在没有打毛的情况下铺瓷砖,也容易出现瓷砖起拱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