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散文精选读后感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写全书的读后感可以参考如下:
前几日,从书店买了一本《梁实秋散文集》.读后,真有"绕梁之音,三日不绝"之感.他的古文底子深厚,博览群书,常从古文中引经论据如信手拈来,读罢却是通俗易懂,如同三五知己灯下谈话,看似稀疏平常,去蕴涵着人生的哲学,余味无穷,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美的享受,梁先生不愧为散文大家.
他的散文是以幽默风趣见长的"闲适小品"闻名于世,我尤其爱看他的"随想篇"中的文章,题目很简练,通常都是两个字,例如"雅舌","女人","男人","衣裳","饮酒"等等,包罗万象,说的都是些身边的人或事,可以透过文章看到三,四十年代的生活气息.今天看来,依然觉得趣味横生.从中还了解很多名词其实都由来以久了,例如"代沟",梁先生就写的非常详细,博古论今.代沟虽是翻译过来的新名词,但是我们古而有之了,《尚书·远逸》中就记载了我们最古的代沟之说.再例如"女人",他刻画的简直就是入木三分了,例如女人爱说谎,"若是能运用小小的机智,打破眼前小小的窘僵,获取精神上的小小胜利,因而牺牲一点点真理,这也可以算是说谎,那么,女人确是比较的富于说谎的天分."很多人都陪女人买过衣服,她口中念念有词,或是式样不好,或是衣料太差,批评的一文不值,究其原因,无非是价格太贵了而已,所以女人善于将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常归于不喜欢.哈哈,真可谓精辟.还如他描写的女人的嘴,说"女孩子从小就口齿伶俐……等到长大以后,三五成群,说长道短,声音脆,嗓门高,如蝉噪,如蛙鸣,真当得好几部鼓吹!"他还归纳了两种类型,"长舌"型和"喷壶嘴"型.他在文章中虽都是论些小事,但却把一些陋习批评的体无完肤,看后甚感快意.
他在"作文的三个阶段"中也写道,"文章的好坏与长短无关,文章讲究气势的宽阔,意思的深入,长短并无关系.……所以文章过长过的短,不以字数计,应以起内容之需要为准.……文章的好坏与写作的快慢无关.顷刻之间成数千言,未必斐然可诵,吟得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亦未必字字珠玑."使我顿时茅塞顿开,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仿佛都找到了答案.我之叙述惟恐不尽,使看者不解,现在看来,可能废话也有不少.
我素有摘抄的习惯,常把一些觉得甚好的描写,叙述记于抄本中,可读梁先生的散文,觉得字字如珠玑,无一处经不起推敲,让我无从下手.他的散文通篇看似随意而为,与小处却见大家风范,他的描写惟妙惟肖,他的叙述平淡,朴实,正如同他所说的"绚烂之极归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也不是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他如是说,也如是这样做的.
读一本好书,如交一位良师,受益终生.
也可以写对某一篇文章的读后感,如下:
梁实秋散文--《请客》读后感
读了《请客》这篇文章后,我感触很深。
我们华人好像很喜欢自找麻烦,请客这一费事又伤神的“玩艺儿”竟然像上了瘾了一样。一旦成家立业,请了第一次客后,余生就再也停不了了,凡任何大小事都得请客。不管是为了还人情债,摆阔气,攀交情或纯粹为了请亲朋好友来家里聚一聚,总之都是请客的理由。
请客的确很累人,我亲身经历过,每年过年时,我母亲总是为了请客而头痛。第一件烦人的事是请谁。年夜饭——请的是亲戚(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也不太费神),之后的几天就烦了,哪些朋友可以不请,哪些朋友一定要请。通常一定要请的客人包括那些一年内帮过我们的,或之前请过我们的人,这大概就是人情债吧……
当然真正烦人的才不止这些,请客当然是请吃饭,所以最重要的是菜谱,也就是吃什么。吃得不能太随便,不然显得太寒酸,没面子;也不能吃得太“不随便”,不然钱包就要破大洞了。鸡鸭鱼肉这些一定要有,一样不能少(这些属于“基本”),素菜通常是做点缀的,根本没人要吃(这就像是额外“免费”礼品)。之后就是鲍参肚翅(这是整顿饭的“噱头”),通常每次只能有一两道,大致原因有二,首先价钱昂贵,其次家里煮出来的实在谈不上好吃。
菜单拟好后便要从各大超级市场和菜场买回来,这虽不怎么费神但很费力。
最后便看当天的临场发挥了,因为许多菜平日都不常煮,味道好不好,只有上了桌后,客人们都尝过后,从大家脸上的表情上知道。如果味道好,客人吃得眉开眼笑的话,“大厨”心里自然松了口气;但客人如皱一皱眉头“煮饭婆”便恨不得地上有个洞可以钻进去。总算客人走了,主人还有善后工作:一大堆又油又脏的碗碟要洗;一地的瓜皮纸削要清理(最惨的莫过于新年里不能扫地,一地的垃圾只能用手捡,用布抹)。有时客人“胃口不好”,吃剩的残羹剩饭便成了隔天的午餐。
所以正如梁实秋先生说的“若要一天不得安,请客”。请客真的很麻烦。
梁实秋散文--《骂人的艺术》
对于爱骂人者和常挨骂的人来说,“骂”这个字乃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但如果我们仔细的瞧一瞧,在现代社会中,“骂”这个字已经越来越没有深度了。骂人本来就是一种技巧,一种艺术。如果一个人能骂到对方有口难言,招架不住的地步,他可说是达到骂人的最高境界。可悲的是,在这社会里,人与人之间互相对骂时不但不雅观,而且令人听了感到厌烦,反感。而如果一个人曾读过武侠小说,他会发觉故事中角色骂人的技巧无不炉火纯青,句句是针针见血的话,却又骂得微妙含蓄。
知己知彼,乃是骂人的基本条件。如果知道对方的缺点,那么,我们所骂的,都是针针见血,不必拐弯抹角。适可而止、以退为进,表现了自己的宽容大量,而同时也受到旁人的尊敬与赞扬。态度镇定、出言典雅,更是表现出自己风度翩翩的一面。小题大做、吹毛求疵,把本来不足一骂的小节一个一个点出来,再过分地夸张,来扩大题目。旁敲侧击、口中带刺,有时还比通常所用的“王八蛋”还来得有效。
我们常认为骂人总是要越大声越好;骂的话越难听越好,但许多人并不知道,这其实是错的。我们只知道骂人是为了让人家知道他的过错,而有时也是为了发泄心中的压力。但我们并不知道的是,骂人也有骂人的技巧,目的是让对方心服口服,同时也让旁人认为你并没有什么揶揄之意。
前几日,从书店买了一本《梁实秋散文集》.读后,真有"绕梁之音,三日不绝"之感.他的古文底子深厚,博览群书,常从古文中引经论据如信手拈来,读罢却是通俗易懂,如同三五知己灯下谈话,看似稀疏平常,去蕴涵着人生的哲学,余味无穷,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美的享受,梁先生不愧为散文大家.
他的散文是以幽默风趣见长的"闲适小品"闻名于世,我尤其爱看他的"随想篇"中的文章,题目很简练,通常都是两个字,例如"雅舌","女人","男人","衣裳","饮酒"等等,包罗万象,说的都是些身边的人或事,可以透过文章看到三,四十年代的生活气息.今天看来,依然觉得趣味横生.从中还了解很多名词其实都由来以久了,例如"代沟",梁先生就写的非常详细,博古论今.代沟虽是翻译过来的新名词,但是我们古而有之了,《尚书·远逸》中就记载了我们最古的代沟之说.再例如"女人",他刻画的简直就是入木三分了,例如女人爱说谎,"若是能运用小小的机智,打破眼前小小的窘僵,获取精神上的小小胜利,因而牺牲一点点真理,这也可以算是说谎,那么,女人确是比较的富于说谎的天分."很多人都陪女人买过衣服,她口中念念有词,或是式样不好,或是衣料太差,批评的一文不值,究其原因,无非是价格太贵了而已,所以女人善于将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常归于不喜欢.哈哈,真可谓精辟.还如他描写的女人的嘴,说"女孩子从小就口齿伶俐……等到长大以后,三五成群,说长道短,声音脆,嗓门高,如蝉噪,如蛙鸣,真当得好几部鼓吹!"他还归纳了两种类型,"长舌"型和"喷壶嘴"型.他在文章中虽都是论些小事,但却把一些陋习批评的体无完肤,看后甚感快意.
他在"作文的三个阶段"中也写道,"文章的好坏与长短无关,文章讲究气势的宽阔,意思的深入,长短并无关系.……所以文章过长过的短,不以字数计,应以起内容之需要为准.……文章的好坏与写作的快慢无关.顷刻之间成数千言,未必斐然可诵,吟得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亦未必字字珠玑."使我顿时茅塞顿开,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仿佛都找到了答案.我之叙述惟恐不尽,使看者不解,现在看来,可能废话也有不少.
我素有摘抄的习惯,常把一些觉得甚好的描写,叙述记于抄本中,可读梁先生的散文,觉得字字如珠玑,无一处经不起推敲,让我无从下手.他的散文通篇看似随意而为,与小处却见大家风范,他的描写惟妙惟肖,他的叙述平淡,朴实,正如同他所说的"绚烂之极归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也不是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他如是说,也如是这样做的.
读一本好书,如交一位良师,受益终生.
也可以写对某一篇文章的读后感,如下:
梁实秋散文--《请客》读后感
读了《请客》这篇文章后,我感触很深。
我们华人好像很喜欢自找麻烦,请客这一费事又伤神的“玩艺儿”竟然像上了瘾了一样。一旦成家立业,请了第一次客后,余生就再也停不了了,凡任何大小事都得请客。不管是为了还人情债,摆阔气,攀交情或纯粹为了请亲朋好友来家里聚一聚,总之都是请客的理由。
请客的确很累人,我亲身经历过,每年过年时,我母亲总是为了请客而头痛。第一件烦人的事是请谁。年夜饭——请的是亲戚(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也不太费神),之后的几天就烦了,哪些朋友可以不请,哪些朋友一定要请。通常一定要请的客人包括那些一年内帮过我们的,或之前请过我们的人,这大概就是人情债吧……
当然真正烦人的才不止这些,请客当然是请吃饭,所以最重要的是菜谱,也就是吃什么。吃得不能太随便,不然显得太寒酸,没面子;也不能吃得太“不随便”,不然钱包就要破大洞了。鸡鸭鱼肉这些一定要有,一样不能少(这些属于“基本”),素菜通常是做点缀的,根本没人要吃(这就像是额外“免费”礼品)。之后就是鲍参肚翅(这是整顿饭的“噱头”),通常每次只能有一两道,大致原因有二,首先价钱昂贵,其次家里煮出来的实在谈不上好吃。
菜单拟好后便要从各大超级市场和菜场买回来,这虽不怎么费神但很费力。
最后便看当天的临场发挥了,因为许多菜平日都不常煮,味道好不好,只有上了桌后,客人们都尝过后,从大家脸上的表情上知道。如果味道好,客人吃得眉开眼笑的话,“大厨”心里自然松了口气;但客人如皱一皱眉头“煮饭婆”便恨不得地上有个洞可以钻进去。总算客人走了,主人还有善后工作:一大堆又油又脏的碗碟要洗;一地的瓜皮纸削要清理(最惨的莫过于新年里不能扫地,一地的垃圾只能用手捡,用布抹)。有时客人“胃口不好”,吃剩的残羹剩饭便成了隔天的午餐。
所以正如梁实秋先生说的“若要一天不得安,请客”。请客真的很麻烦。
梁实秋散文--《骂人的艺术》
对于爱骂人者和常挨骂的人来说,“骂”这个字乃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但如果我们仔细的瞧一瞧,在现代社会中,“骂”这个字已经越来越没有深度了。骂人本来就是一种技巧,一种艺术。如果一个人能骂到对方有口难言,招架不住的地步,他可说是达到骂人的最高境界。可悲的是,在这社会里,人与人之间互相对骂时不但不雅观,而且令人听了感到厌烦,反感。而如果一个人曾读过武侠小说,他会发觉故事中角色骂人的技巧无不炉火纯青,句句是针针见血的话,却又骂得微妙含蓄。
知己知彼,乃是骂人的基本条件。如果知道对方的缺点,那么,我们所骂的,都是针针见血,不必拐弯抹角。适可而止、以退为进,表现了自己的宽容大量,而同时也受到旁人的尊敬与赞扬。态度镇定、出言典雅,更是表现出自己风度翩翩的一面。小题大做、吹毛求疵,把本来不足一骂的小节一个一个点出来,再过分地夸张,来扩大题目。旁敲侧击、口中带刺,有时还比通常所用的“王八蛋”还来得有效。
我们常认为骂人总是要越大声越好;骂的话越难听越好,但许多人并不知道,这其实是错的。我们只知道骂人是为了让人家知道他的过错,而有时也是为了发泄心中的压力。但我们并不知道的是,骂人也有骂人的技巧,目的是让对方心服口服,同时也让旁人认为你并没有什么揶揄之意。
追问
赞!!!!!!!!
追答
如果满意我的答案希望给与采纳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