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1,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前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从1979年到200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由0.40382万亿元增加到20.94万亿元.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国家发展经济和抵御各种风险的物质技术基础大大增强.
国家先后启动了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到2004年底,陆续开工60多个重大工程,投资总规模达8500多亿元.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推动下,国家创新体系,科技基础设施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诸如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和绕月探测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的科技研究的一些"高,精,尖"领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978年到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4%,农村居民9.6%.
到2006年底全国城镇居民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1.87亿人,1.12亿人,1.57亿人和1.02亿人;农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374万人.到2007年6月,全国共有2235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人民的总体健康水平已经超过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日益完善,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正在形成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一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
各种改革不断深化,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逐步形成.
3,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001年12月1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4年7月1日,首部《对外贸易法》颁布.出口商品结构有了很大改善,竞争力显著增强.
利用外资为现代化建设开辟广阔的资金来源.截至2004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达7453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项目50多万个.
中国经济增长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3年到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3.8%.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许多民主党派人士担任政府职务.
基层民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开始形成.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1982年全国人大全面修改宪法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4个宪法修正案,制定了200多部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
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深入贯彻,以宪法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逐步完备.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努力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取得一大批研究成果.
6,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认真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支持个少数民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尊重和保护各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94年到2003年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9.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7,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9,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中国政府坚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全方位地开展对外工作.
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国际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提倡新安全观,主张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国际事务.
中国已经同16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睦邻,安邻,富邻政策指导下,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日益加强.
10,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截至2007年6月,全国共产党员总数达到7336.3万人,党的基层组织达到360.7万个.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1,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前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从1979年到200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由0.40382万亿元增加到20.94万亿元.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国家发展经济和抵御各种风险的物质技术基础大大增强.
国家先后启动了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到2004年底,陆续开工60多个重大工程,投资总规模达8500多亿元.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推动下,国家创新体系,科技基础设施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诸如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和绕月探测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的科技研究的一些"高,精,尖"领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978年到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4%,农村居民9.6%.
到2006年底全国城镇居民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1.87亿人,1.12亿人,1.57亿人和1.02亿人;农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374万人.到2007年6月,全国共有2235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人民的总体健康水平已经超过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日益完善,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正在形成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一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
各种改革不断深化,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逐步形成.
3,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001年12月1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4年7月1日,首部《对外贸易法》颁布.出口商品结构有了很大改善,竞争力显著增强.
利用外资为现代化建设开辟广阔的资金来源.截至2004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达7453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项目50多万个.
中国经济增长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3年到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3.8%.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许多民主党派人士担任政府职务.
基层民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开始形成.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1982年全国人大全面修改宪法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4个宪法修正案,制定了200多部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
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深入贯彻,以宪法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逐步完备.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努力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取得一大批研究成果.
6,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认真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支持个少数民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尊重和保护各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94年到2003年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9.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7,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9,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中国政府坚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全方位地开展对外工作.
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国际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提倡新安全观,主张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国际事务.
中国已经同16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睦邻,安邻,富邻政策指导下,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日益加强.
10,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截至2007年6月,全国共产党员总数达到7336.3万人,党的基层组织达到360.7万个.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