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居寺的寺庙介绍
据记载:龙居寺“相传为唐代禅宗八祖大寂禅师马祖道一创建的佛寺”。寺内尚存其塑像。 殿堂建筑40多间,周围楠木、香樟近百株。主要建筑中殿,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三间九檀歇山式筒瓦屋顶,正方形建筑,屋顶为角柱、檐柱和外檐横枋上的斗拱承重(托住)。内壁有明成化二年(1466年)彩绘壁画12幅,画面各高3米,宽2.3至2.5米。绘有十二贺觉、护法、诸天、四众弟子等。神态生动,笔法灵巧。属国中珍品,已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一书。中殿后10余米为藏经楼,左厢壁间有一“梅花碑”,镌刻瘦梅数枝,有较高艺术价值。中殿建于明正统十二年,坐北向南,宽深各10.10米,呈正方形。其格局系九宫八卦模式,融入“八天干”“十二地支”组成的搁榫式建筑体系。这种格局是古代天子居住的“明堂”,为一般建筑少用。四周不用裙板,而采用中国的传统建材,从阑额到地袱高3米,通体编篾,然后涂上棕丝捣绒泥和白灰。主体工程完在后,隔了19年(明成化二年)方在壁上绘上“十二园觉菩萨”。历时550年,无虫蛀、无裂纹。而阑额部分楼台亭阁,犹金光熠熠,神采飞扬,烟云舒卷自如,堪称民间壁画精品,《中国佛像艺术》赞美有“唐代遗风”。惜“大跃进”进期,毁掉佛像,作为仓库堆积粮食,致画斑剥。据壁画师研究,此画非一般颜料,乃矿物精粉,可管800余年。
寺门
寺门上方嵌石刻“龙居古刹”四字,其字笔势雄浑,庄严古朴。中殿外两侧耳门,石刻对联二副,系清代著名书法家半支笔、县人张怀泗撰书,至今完好无缺。
藏经楼侧庑刊有“梅花碑”石刻。疏梅数枝,劲秀挺拔,为清代作品,颇为人们所赞赏。
左殿
左侧配殿壁上,刊有县人吴思训撰的《题龙居寺有怀先正履空逸士并序》碑,赞扬了明末汉州遗民“履空逸士”(侯拱堂)“耻事异族,鄙薄功名,自甘泉石,终老山林”的高尚情操及其佚事。此碑具有史料价值。
罗汉堂
1988年至1992年,龙居寺新建“罗汉堂”,并从缅甸请回玉佛十余尊,其中有座玉石观音高1.80米。1993年至1997年,利用三水镇拆庙之机,运回石柱,于原藏经楼之后新建“大雄宝殿”一座。落成之日,台湾佛陀教育基金会陈正智赠送《大藏书》一部40件共85卷,储于新建之“大雄宝殿”内。经过连年不断的维修和保护,使这座具有1200余年历史的“龙居古刹”,更加璀璨夺目。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道青瓦红墙将龙居寺与世隔绝,只是年代久远,青瓦红墙的颜色已不再光鲜亮丽,墙上有的地方红漆已经剥落,露出了白色的底子。绕过围墙,走到正门,正门前面的空地上,挺立着几棵已经年逾百年的古柏和楠木树,一对石狮雄踞在山门的两侧。山门正上方书写着“龙居古刹”四个金漆大字,气势磅礴,雄浑大气。山门的两侧刻有一副“水秀山明鹤舞龙盘悬两峡;风清月白松深寺古隐双林”字样的门联。在山门左侧写着龙居寺的简介:龙居寺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605年),现存建筑为清初所建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占地面积23450平方米,石木结构的建筑和丰富精湛的石木雕刻艺术为该寺的一大特色。后蜀王孟昶常于夏日偕爱妃花蕊夫人至寺避暑,故龙居寺又有“蜀王消夏行宫”之称。
穿过山门,走进寺院。门内放置着一道木制的屏风,在屏风的背面雕刻着一幅双龙图,在屏风背面的上方的横梁子上悬挂着一块“蜀王消夏行宫”的横匾。屏风正前方的庭院里,立着一尊花蕊夫人的雕像,她一袭白衫,衣带飘飘,头颅微微上仰,双手后背,执一卷诗文,似在默诵,似在思考。在她的前面,两方小巧的莲池左右各一相对而设,只是我来的还不是时候,池里的莲花还未开放,只有几片荷叶漂浮在清清的池水面上,池畔石栏的上面还有一些素雅的雕花,倒也更加显现出花蕊夫人的冰清玉洁。
松风阁
途经塑像后面的小园,沿左侧石级上来到遗爱堂,殿中花蕊夫人正凤冠霞帔端坐榻前,身后两个秀女一左一右执扇交叉成“X”形,前方两个书童一个托着笔,一个捧着纸,正在侍侯花蕊夫人吟诗作赋。 遗爱堂后面的殿叫做“松风阁”,阁里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只见蜀王孟昶,端坐于台上,众多文武大臣分列在他的左右两边,一帮歌女乐伎正在吹拉弹唱,花蕊夫人则随着音乐在台前翩翩起舞,让人不禁遥想,蜀王孟昶当年对花蕊夫人是如何的宠信和喜爱。
在龙居寺的后山园,在那杂树野草中从左至右依次修建有听瀑、静思、吟梅、小憩四座亭子,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棵花蕊夫人亲手栽植的千年银杏,至今已经伫立人间1400余年,树身壮硕,枝繁叶茂,树荫如盖,虽历经岁沧桑,风雨侵袭,它依然挺拔地坚守着故人的家园,向游人们讲述着一个千年的传说...... 龙居寺位于四川省广汉市新丰镇龙居村,距市中心8公里的青白江北岸。山门“龙居古刹”阴刻楷书石匾。据寺内现存清道光元年(1821年),《武侯津畔龙居寺公议章程碑记》云:龙居古刹系白云马祖道场,创自明洪武丙寅年(1386年),厥后补修不一,捐此姓名俱载殿梁可考。马祖系唐代佛教禅宗祖师,据《宗高僧传》卷子、《景德传灯录》卷六记载,本姓马,名道,曾于江西弘扬禅学,又称江西马祖,汉州什邡人,初从资州处寂和尚出家学禅,在渝州圆律师处受具足戒,后离川到湖南南岳习禅,为怀让禅师发现,禅师以磨砖不能成镜喻成佛不必坐禅而开悟,随让禅师学禅十年,后到建阳、临川等处弘传禅法。
唐大历年间住钟陵(今南昌)开元寺,四方学者云集,因得官吏支援,其派发展甚大,称“洪昌宗”。卒后唐宪宗谥“大寂禅师”弟子有百丈怀海等一百三十九人,寺内至今祖师殿还保存有马祖塑像一尊。石刻深浮凋蟠螭纹柱础一件,相传为唐代遗物。马祖初在什邡罗汉寺出家后,曾到此作法事道场,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年,明洪武丙寅年在此基础上重新修建,已历时六百年左右,后经过几次大的添建,至清道光年间,寺庙建筑已具相当规模,全寺占地40余亩,殿堂宽敞宏大,园林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古杨排列成行,和苍翠的林木掩映下,寺院红墙绿瓦更显庄重肃穆,深邃幽雅。寺内现存最有历史艺术价值的当数中殿壁画,相传为明唐伯虎所绘的十二圆觉像。1956年8月已由四川省公布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五十年代省文物部门曾拨款在中殿四周修木栏保护,后建筑保护墙。龙居寺壁画是明代四川民间绘画艺术珍品,四川现存有新津、剑阁、平武、蓬溪等几处明代壁画,龙居寺壁画十铺共86平方米,内容为十二圆觉、72僧众及供养人等。圆觉直译为圆满的觉悟,实指为如来藏、真如、佛性,一切法界的别名,说“十方众生、圆觉清净、本来成佛,只因有恩爱贪欲,妄念才流转生死,如能舍弃一切情欲,破除一切迷误,于心清净,便得开悟。
壁画所绘人物,笔法灵巧,庄严美妙,楼阁壮丽辉煌,线描敷以金粉,菩萨面有小胡须,各持法器,其艺术价值极高,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宝贵遗产。同时,保存壁画的中殿是三间九檀歇山式筒瓦屋顶的正方形木结构建筑。原殿内前梁有“惟大明正统十二年岁次丁卯十二月癸丑十二日已值,黄道吉日建立龙居禅寺”楷书。斗拱、雀替、歇山、翼角、出椽木构件系按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法式》所规定的做法制作的,用材尺度、比例相当精确,有较高的科学艺术价值。中国著名古建筑专家刘致平三十年代曾经亲临龙居寺考察后,在他着的《四川明代庙宇》一书中,对龙居寺中殿及壁画的评论是:“全属上品,相当可贵”。除中殿在五十年代被核定为重点保护单位外,一九七八年省文物部门拨款维修整个寺院。八十年代由寺僧通慧法师住持以后,对整个寺院进行全面维修、增修。龙居寺现是广汉地区最大的一所寺院,是市佛协所在地,规模宏大,现存有天王殿、钟鼓楼、伽蓝殿、观音殿、玉佛殿、念佛堂、禅堂、祖师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五百罗汉堂、愣严塔、地藏殿、护国舍利塔等建筑。
寺内现有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十八罗汉等大的玉佛二十馀尊,经楼上还珍藏了各类玉佛数千尊,藏经楼珍藏有台湾信徒陈正治、吴吉兴捐赠的“大藏经“全套上千册,佛教三藏经典。寺内还收藏有“武侯津畔旧人家”榜书石刻,“履空逸士碑”“梅花碑”和清代书法家张怀泗手书的石刻楹联等名胜古迹,佛教文化底蕴相当丰厚。
龙居寺早年曾为新都宝光寺下院,一九四二年佛教高僧能海法师到寺讲经说法,一九四五年,原宝光寺方丈妙轮和尚曾回广汉培修过龙居寺,并邀请能海法师在龙居寺开期传戒。传戒在佛寺中是必须具备相当规模才能有条件传戒的。所以,龙居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很高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