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升入初中后孩子有哪些变化
2个回答
2016-10-13 · 走出校门,学习才刚刚开始。
艾德教育全国总校
2007年,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核准审批,正式审批名为《艾德职业培训学校》。已开设并即将开始的课程包括:ACI认证系列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会计、学历教育、语言、留学等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1.知识难易的差别不小
小学与初中的知识梯度不是斜坡式的,而是阶梯式的。
一下子突然就提高了,上宝的高要求更凸显了这个问题。这样的衔接不仅仅是初中与小学,高中与初中也是如此,“教师节”我那些刚毕业的学生过来就跟我“诉苦”,说高中第一次考试多么的“惨烈”。因此,要有心理上的适应。
2.对学习能力的要求不一样
初中更要求学生去研究琢磨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己学习的能力。
很多东西,是要求学生自己去掌握。老师负责教方法和督促。举例说古诗默写,我不要求回家默写、抄写,只是跟学生说回家去背,看清楚字的书写。第二天课堂默写,不合格的按要求再订正。可能与小学一次次默会有不同吧?
再比如,语文书中的课文,我们不再划词语让学生去抄写,而是要求学生在预习中扫除自己词语障碍,然后老师会课堂抽默一些,或者是考试中去考。其他的学科有些内容也会如此。
因此要逐步适应初中的要求,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去将知识点学习扎实、进行补充。
3.对生活能力要求不同
初中的要求更多的独立处理问题,注意条理。
比如每天完成作业要自己梳理物品,不能第二天遗漏。家长们要逐步放手,由代替完成、协助完成改变为指导完成、督促完成;同学也要更多的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未来的要求不一样
初中面对的是真正的升学挑战,而这决定了高中、大学、工作,小学尽管也有择校。
这样的择校的残酷远远没有初中升高中。小学升初中,更多的是听从家长的意愿,而初中升高中,更多的是自己选择学校。因此,要确定未来的目标,并想好如何去做。
5.付出的努力不一样
初中才是真正开始学习的阶段,无论是从知识点还是从学习能力的角度而言。因此,初中的学习必然要付出很多,不可能再像小学时那样轻松了。
进入初中阶段之后,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一般会有两种看法:
一种是认为和小学没什么大区别,无非是环境变了,老师换了,都一样是上课,老师讲学生听。
另一种是认为我的孩子没问题,小学每次考试都是班里前几名,中学肯定也不差,或者是认为我的孩子在小学时基础都不好,中学也好不到哪去,无所谓。
其实初中学习与小学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是向高中过渡的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开始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性格波动大,可塑性也大,这一时期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也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时期。
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1)、学习内容逐步深化、学科知识逐步系统化
小学期间,学生的学习内容是比较简单的,学科也相对简化,主要学习语文、数学等最基础的课程。
语文主要是识字教育和简单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数学主要掌握基本的运算能力;其他方面只是接受一些直观、感性的知识,并没有细化了的完整的学科知识。老师的教学也更重趣味性和直观性,而不是强调知识的完整体系。
进入中学以后,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习的课程门类逐渐增加,学习内容也逐步加深。
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小学曾学习过的课程,由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并更加突出能力要求;同时,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人文社科知识也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
这些学科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都是必需的文化素质积累,这就使初中生的学业负担客观上大大增多了。老师的教学也越来越注重传授知识的严密性和注重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除要求学生识记大量的定义、原理等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
(2)、学习成绩分化日趋激烈
进入初中以后,随着学习量的增加和内容的不断加深,加上初中学生心理的波动和生理的变化,初中生的学习成绩波动会很大,同时也会出现激烈的分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和初中成绩相关不大。
根据有关专家调查研究,在小学是学习尖子的学生,进入初中以后继续保持领先的情况大大减少;相反,有些小学时被认为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后来居上成为学习冒尖者。
进入初中以后,学习靠的不再是听话,做一个乖孩子就行了,更多的靠的是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合理适宜的学习方法和独立创造的学习能力。
②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对初中的学习都不敢放松,稍一放松,学习就会开始出现好的好,差的更差,好与差的差距被越拉越大的状况。
③学习成绩与付出的工夫所呈现的差异。
学习优秀的学生由于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学习往往显得轻松自如而依旧学有余力;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忙于应付,事倍功半,却学得越来越吃力,学习变成了沉重的负担。这种对待学习是否轻松的状态,是判断学生学习潜力的重要依据。
(3)、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力日显重要
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逐步增强。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课堂教学外,学生更多的需要自觉地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直接帮助也逐渐减少,不少家长也因为孩子学习难度的增加而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自学能力的强弱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就明显增强了,学习依赖性强的学生成绩往往每况愈下。
家长应该及时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小学阶段已经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使他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的要求,并帮助其形成初中阶段相对独立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指导更多的应侧重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
(4)、学习的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
小学阶段的学习,在学校里,主要依赖老师的安排;在家里,也大都是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学习任务的。
小学生的学习还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自制能力,所以,带有明显的依赖性和被动性,一旦离开教师和家长,不少学生往往会觉得茫然不知所措,无法自觉的安排学习。相对来说,初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所增强,但是,在这方面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许多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不能持久保持,教师和家长的管理稍有松弛,就会无法自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的变化,电脑游戏、武侠小说、通俗言情小说,乃至有些不健康的读物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诱惑,成为影响学习的因素。
有些学生自制能力比较脆弱,还会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比较强的学生就能保持相对持久和稳定的学习状态。
总体来说,初中生还处在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的年龄。
家长要注意经常帮助孩子排除干扰,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兴趣,明确学习的目标,使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以巩固。
小学与初中的知识梯度不是斜坡式的,而是阶梯式的。
一下子突然就提高了,上宝的高要求更凸显了这个问题。这样的衔接不仅仅是初中与小学,高中与初中也是如此,“教师节”我那些刚毕业的学生过来就跟我“诉苦”,说高中第一次考试多么的“惨烈”。因此,要有心理上的适应。
2.对学习能力的要求不一样
初中更要求学生去研究琢磨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己学习的能力。
很多东西,是要求学生自己去掌握。老师负责教方法和督促。举例说古诗默写,我不要求回家默写、抄写,只是跟学生说回家去背,看清楚字的书写。第二天课堂默写,不合格的按要求再订正。可能与小学一次次默会有不同吧?
再比如,语文书中的课文,我们不再划词语让学生去抄写,而是要求学生在预习中扫除自己词语障碍,然后老师会课堂抽默一些,或者是考试中去考。其他的学科有些内容也会如此。
因此要逐步适应初中的要求,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去将知识点学习扎实、进行补充。
3.对生活能力要求不同
初中的要求更多的独立处理问题,注意条理。
比如每天完成作业要自己梳理物品,不能第二天遗漏。家长们要逐步放手,由代替完成、协助完成改变为指导完成、督促完成;同学也要更多的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未来的要求不一样
初中面对的是真正的升学挑战,而这决定了高中、大学、工作,小学尽管也有择校。
这样的择校的残酷远远没有初中升高中。小学升初中,更多的是听从家长的意愿,而初中升高中,更多的是自己选择学校。因此,要确定未来的目标,并想好如何去做。
5.付出的努力不一样
初中才是真正开始学习的阶段,无论是从知识点还是从学习能力的角度而言。因此,初中的学习必然要付出很多,不可能再像小学时那样轻松了。
进入初中阶段之后,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一般会有两种看法:
一种是认为和小学没什么大区别,无非是环境变了,老师换了,都一样是上课,老师讲学生听。
另一种是认为我的孩子没问题,小学每次考试都是班里前几名,中学肯定也不差,或者是认为我的孩子在小学时基础都不好,中学也好不到哪去,无所谓。
其实初中学习与小学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是向高中过渡的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开始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性格波动大,可塑性也大,这一时期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也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时期。
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1)、学习内容逐步深化、学科知识逐步系统化
小学期间,学生的学习内容是比较简单的,学科也相对简化,主要学习语文、数学等最基础的课程。
语文主要是识字教育和简单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数学主要掌握基本的运算能力;其他方面只是接受一些直观、感性的知识,并没有细化了的完整的学科知识。老师的教学也更重趣味性和直观性,而不是强调知识的完整体系。
进入中学以后,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习的课程门类逐渐增加,学习内容也逐步加深。
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小学曾学习过的课程,由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并更加突出能力要求;同时,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人文社科知识也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
这些学科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都是必需的文化素质积累,这就使初中生的学业负担客观上大大增多了。老师的教学也越来越注重传授知识的严密性和注重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除要求学生识记大量的定义、原理等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
(2)、学习成绩分化日趋激烈
进入初中以后,随着学习量的增加和内容的不断加深,加上初中学生心理的波动和生理的变化,初中生的学习成绩波动会很大,同时也会出现激烈的分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和初中成绩相关不大。
根据有关专家调查研究,在小学是学习尖子的学生,进入初中以后继续保持领先的情况大大减少;相反,有些小学时被认为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后来居上成为学习冒尖者。
进入初中以后,学习靠的不再是听话,做一个乖孩子就行了,更多的靠的是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合理适宜的学习方法和独立创造的学习能力。
②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对初中的学习都不敢放松,稍一放松,学习就会开始出现好的好,差的更差,好与差的差距被越拉越大的状况。
③学习成绩与付出的工夫所呈现的差异。
学习优秀的学生由于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学习往往显得轻松自如而依旧学有余力;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忙于应付,事倍功半,却学得越来越吃力,学习变成了沉重的负担。这种对待学习是否轻松的状态,是判断学生学习潜力的重要依据。
(3)、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力日显重要
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逐步增强。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课堂教学外,学生更多的需要自觉地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直接帮助也逐渐减少,不少家长也因为孩子学习难度的增加而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自学能力的强弱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就明显增强了,学习依赖性强的学生成绩往往每况愈下。
家长应该及时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小学阶段已经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使他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的要求,并帮助其形成初中阶段相对独立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指导更多的应侧重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
(4)、学习的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
小学阶段的学习,在学校里,主要依赖老师的安排;在家里,也大都是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学习任务的。
小学生的学习还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自制能力,所以,带有明显的依赖性和被动性,一旦离开教师和家长,不少学生往往会觉得茫然不知所措,无法自觉的安排学习。相对来说,初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所增强,但是,在这方面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许多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不能持久保持,教师和家长的管理稍有松弛,就会无法自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的变化,电脑游戏、武侠小说、通俗言情小说,乃至有些不健康的读物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诱惑,成为影响学习的因素。
有些学生自制能力比较脆弱,还会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比较强的学生就能保持相对持久和稳定的学习状态。
总体来说,初中生还处在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的年龄。
家长要注意经常帮助孩子排除干扰,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兴趣,明确学习的目标,使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以巩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