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董卓那么厉害

 我来答
周金兴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7-12-15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2650万
展开全部
《三国演义》中的董卓,加官进爵是靠花钱拉关系,独霸朝纲是靠各路人马的各种脑残,无能无情无耻无理取闹,读者简直难以想象就这么个人怎么就能显得那么厉害?
单看《后汉书》和《三国志》中的董卓列传,可以发现他的一些本事,但仍然无法解释何以董卓竟能凶暴到被当时的人比作秦始皇的程度?
董卓势力的形成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渊源,再加上虐待型的人格驱使他导演了很多令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的重口味人间惨剧,因而这一篇以董卓为主要人物的文章对于涉世未深、天真无邪的读者来说是难以承受的,烦请跳过。
本文所涉及到的人物众多,而且大部分都没什么名气,笔者坚持这种出力不讨好的写作思路是因为了解这些人物的价值不亚于熟知三国主要人物的收获,而一旦忽视了他们,我们就只能看到一个简单粗暴的董卓,一个太不完整的汉末三国。
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羌族(当时的羌族是包括如今的羌族在内的许多少数民族的共同祖先)
公元前五世纪,一位羌族青年被秦国掳为奴隶,在做牛做马的屈辱中掌握了农业技术。后来他找了个机会开溜,在秦人追捕时躲进山洞。焚烧山洞之后,追兵们认为已经完成了任务也就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奇迹在于,这名青年被一只猛兽所救,未被烧死。出洞之后的他在旷野中遇到一位被割了鼻子的羌族女性,同病相怜的两人就此结为夫妻共同逃亡到了族人的部落。由于大难不死的传奇经历,该青年被淳朴的羌人推举为部落的首领。
羌人称奴隶为“无弋(音通义)”,首领称“爰(音通援)剑”,从此这名青年被称为无弋爰剑。无弋爰剑将农业技术传授给族人,使羌人成了一个半农耕半游牧的民族。但无弋爰剑的子孙不知是何原因不愿在一起生活,他们各自奔走形成了新的部落。羌族各部落未能形成部落联盟,因而无法与强大的草原霸主匈奴争雄。
汉景帝时,一部分羌人选择为大汉戍边,更多的羌人则选择与文化相近的匈奴组成联盟。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匈奴,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在原属匈奴的河西走廊上设置了河西四郡和玉门关。此举不仅为切断匈奴与西域的联系,更为了阻止匈奴与羌族的联盟。匈奴衰落之后越来越多的羌人进入了大汉帝国的境内。帝国中央认为一个个分散的羌人部落无甚威胁,迁入内地的羌人可以将其汉化,而且可以通过他们使境外的羌人作为帝国的眼线,何乐而不为?
凉州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包括河西四郡在内的凉州便成了帝国的西部边境,因而又称“西凉”。如果不特意去查阅资料,很容易将“西凉”这一地理概念误解为凉州的西部。
凉州是大汉境内羌人的主要聚居地。出乎预料的是,羌人并未被汉人同化,反倒是凉州的汉人变得越来越像羌人,就连妇女都因为受到羌人的影响变成勇猛的战士。作为现代人,我们可以惊喜地发现,即使两千多年过去,古代羌人的子孙们依然保持着他们的传统和特色。事实证明,纯粹地指望民族融合是行不通的,关键还是要有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遗憾的是,汉代的主流意识中并没有民族平等的观念,关东(函谷关)的汉人常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凉州的居民。帝国派往凉州的官员在横征暴敛时也就分外地肆无忌惮。
地域歧视与民族歧视的恶之花终于结出了恶果,汉羌战争爆发,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战争竟然持续了一百多年。
诚然羌人还是没有组成统一的部落联盟且人口基数无法与汉人相比。但父亲去世儿子必须娶后妈,兄长去世弟弟必须娶嫂子的游牧风俗结合了可以养活更多子女的农耕生产方式使羌人的生育率出现了异常高速的增长,凉州境内的汉人在人口上并不占有明显的优势,而劳师远征地从关东调兵又很难敌得过主场作战、以逸待劳且弓马娴熟的羌兵。
公元57年-公元139年,大汉朝廷足足用了82年的时间才将最早起出头的羌族部落击垮。但其他的部落早都已经成了气候。
公元108年,司马懿高祖父司马均率领的汉军大败于羌兵,八千多人战死。羌军掠夺长安附近的三辅地区并南下进入益州,杀死汉中太守。
公元110年,故都长安已被破坏殆尽,另一只羌军攻打紧靠洛阳的河内郡。朝野震动,考虑将凉州的汉人迁入关中,将凉州土地让给羌人。凉州汉人不愿背井离乡,在遭到强制拆迁后干脆投奔羌人和官军拼了!朝廷迫于形势最终否决了放弃凉州的提议,耗费了天文数字的军费继续与羌军拉锯,以致滥发铜钱引起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但依然败多胜少。
直到三位凉州籍优秀将领的出现,东汉帝国才稳住了局势。他们分别是:
皇甫规,字威明,主张恩威并用,缓和与羌人的关系。同情清流士大夫,一生不与外戚宦官合作的皇甫规,没有得到本该属于他的爵位,官位也只做到度辽将军、护羌校尉。公元174年,刚刚退休的皇甫规病逝,享年70岁。
张奂,字然明,皇甫规推荐的接班人,继承了皇甫规的指导思想。在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的关键时刻因为不明真相被假传圣旨的宦官所骗,直接导致了窦武的败亡和第二次党锢之祸。张奂深以为耻,抱憾终生,拒绝接受封侯,险些被迫害致死。知识水平很高的他晚年闭门不出,教授了上千名弟子。公元181年,以77岁高龄寿终正寝。
段颎(音通囧),字纪明。主张对羌人采取种族灭绝。攻灭东羌的段颎战果远在皇甫规、张奂之上。其残忍血腥的作风遭到士大夫批评,为保住权位不惜做宦官鹰犬,捕杀太学生,官至太尉,封万户侯。公元179年,靠山王甫倒台,段颎被酷吏逼迫服毒自杀,死去时年龄不详。
由于这三位将领的表字中都有一个“明”字,故而合成“凉州三明”。
“凉州三明”之后,选择谁作为帝国的武力支柱成了摆在汉灵帝面前的重大难题。其中有一位很不错的候选人名字叫做叫做董卓。
董卓,字仲颖,凉州陇西郡临洮县(今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人,粗猛有谋,武艺高强,能左右开弓。虽然许多年以后他不幸地发福成了数百公斤的巨胖儿,但年轻时代的他更像是香港电影中手持双枪、风流倜傥的周润发。
其父董君雅虽然只官至县尉(副县级公安局长)但种种迹象表明董家属于颇有资财的地方豪强。由于兄长早逝,作为继承人的董家二少爷充分发扬了富二代的优点——出手豪爽。他没事儿就到羌人的部落里欣赏风光,和少数民族兄弟切磋武功并邀请他们参加派对,杀牛宰羊、唱歌跳舞,把家里的牛羊都吃光了也在所不惜。谁家生活困难只要叫他一声老大他都会帮一把。如此作风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是一个受欢迎的人,董卓迅速成为了凉州地面上叫得响的游侠。迫于汉羌战争的紧张局势,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多的官员都愿意推荐他、培养他、提拔他。
公元167年,董卓跟随“凉州三明”中的张奂出战。他极力表现自己,大力发挥,纵横冲杀,左右突击。经过上百次战斗,功勋卓著的他连连升迁,平步青云,官至并州刺史、河东太守。朝廷还专门赏赐了他九千匹细绢。
面对朝廷的赏赐,董卓讲了一句很有水平的话——“为者则己,有者则士。”意思是立功的虽然是自己,有赏赐就应该都分给将士。这句话既证明了董卓有一定的知识水平也解释了为什么董卓的嫡系部队对他那么死心塌地。
黄巾之乱+凉州之乱
眼看着就要顺顺利利地继“凉州三明”之后成为帝国的武力支柱,公元184年黄巾之乱的爆发让董卓多了三位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皇甫嵩,字义真,皇甫规的亲侄,曹操的老领导,黄巾之乱时任左中郎将。镇压黄巾军的第一功臣,被封为左车骑将军。中郎将这个职位介于杂号将军和校尉之间,大致相当于准将、大校。当时的杂号将军还不像后来那样一抓一大把,中郎将的含金量也是很高的。出征之前,皇甫嵩提出赦免党锢之祸中被打入另册的清流士大夫,以免他们倒向黄巾军,意见得以采纳。皇甫嵩也因此被宦官集团视为眼中钉。
朱儁(音通俊),字公伟,孙坚的靠山。家境并不富裕的他年轻时以替朋友还债闻名,在朋友遭到弹劾时他又贿赂送奏章的具体办事人员修改内容使朋友得以轻判。一生左右逢源,从未遭到迫害,黄巾之乱时任右中郎将,战功仅次于皇甫嵩,被封为右车骑将军。
卢植,字子干,刘备的老师。黄巾之乱时任北中郎将,包围张角后因为拒绝向宦官行贿被免职。东中郎将董卓接手之后败于张角之手,也被免职。经皇甫嵩力保,卢植被任命为尚书。
被罢官闲居的董卓十分幸运地碰上紧随黄巾之乱爆发的凉州之乱。这场叛乱一开始的带头大哥是羌人,没想到经过一番又一番内讧,被胁迫入伙的汉人名士韩遂和原本属于政府军却临阵倒戈的忠良之后马腾反倒成了凉州叛军的领袖。叛军势如破竹,攻城略地,并打出讨伐宦官的旗号进逼皇家陵寝。
董卓被重新启用为中郎将,跟随皇甫嵩作战。但皇甫嵩很快就因为得罪宦官被削去了兵权,董卓则官升一级,成为破虏将军。当时朱儁还在忙着剿灭黄巾军余党,从未上过战场的车骑将军张温带着关东最能征善战的青年军官孙坚赶赴战场。
董卓压根儿没把这个新领导放在眼里,开会时迟到,说话时也极不礼貌。血气方刚的孙坚一再劝张温把这家伙砍了。张温知道董卓已经尾大不掉但要打仗还是离不开人家,只能忍气吞声,息事宁人。在当时看来,张温的选择是正确的。两军对垒,政府军失利,全靠董卓鼓舞士气,稳住军心勉励维持,直到一个浪漫的夜晚,一场流星雨不期而至,正好全都砸在叛军的地盘上,叛军受到巨大惊吓连夜逃离。政府军趁势追杀,但敌人跑的太快,政府军陷入了孤军深入的不利态势,遭到数万叛军的包围。最终六支追击部队中只有董卓所部先是修筑水堤假装捕鱼以迷惑敌人,后来掘开水堤阻挡敌军安全撤离。表现扎眼的董卓被封为斄(音通台)乡侯,三十七年以后,刘备把这个爵位封给了马超,不知有没有别的意味呢?
叛军卷土重来,包围了兵家必争之地——陈仓城。董卓升任前将军,却要受已经被降职为左将军的皇甫嵩领导。要知道这两个职位平级而且前将军的排名还在前面。朝廷的这一安排显然是不怀好意,故意让两员名将产生矛盾。董卓主张迅速救援陈仓,皇甫嵩则主张等敌人疲惫之后再说。叛军师老兵疲撤退之后,董卓吸取上次的教训主张穷寇勿追,皇甫嵩又主张追杀。皇甫将军的性格特点极其鲜明,一生从不听人劝但总能吃饱饭。他独自率军追击,留董卓殿后,斩敌过万,虽然事后董卓也得到了封赏,但皇甫嵩还是受到了董卓的忌恨。
公元188年,汉灵帝为了遏制董卓势力的膨胀,征召他为少府。由于诸葛亮《出师表》的关系,桓灵二帝总是被并称为昏君。其实灵帝相比他的前任差的太远,单从这件事上来说,少府在九卿中排名第九,名义上相当于大内总管,宦官和尚书台都归少府管,可实际上成天围在皇帝身边的宦官和尚书们根本就用不着向这个领导汇报工作,后来曹操给他死看不上的孔融安排的最高职位的就是少府这个差事。灵帝简直是拿董卓当傻子耍。
董卓带着情绪答复说:“我手下的胡人、汉人都跟我说啊,粮食不够吃,钱不够花,老婆孩子饥寒交迫啊。他们拉着我的车子不让我走呀。这些人都凶巴巴的,我也管不了啊!只能顺着哄着。现在我是走不开了,以后要是出了什么事儿,我再向陛下汇报。”如此明显的抗旨不尊,汉灵帝也无可奈何,要是把董卓逼反了直接投了叛军那就更麻烦了。
公元189年,病危的汉灵帝下诏任命董卓为并州牧,同时要他把军队交给皇甫嵩。这里要着重提一下皇甫嵩,黄巾之乱后的他一度手握重兵,有人劝他说朝廷腐败,宦官当道,不如干脆独立了算了。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皇甫嵩表示宦官当道大不了就把我免职,我还可以保住名声。绝不能大逆不道地做乱臣贼子。之后皇甫嵩终于以逆来顺受任劳任怨的方式得到了汉灵帝的信任。
对于董卓来说,并州牧这个职位倒是真心不错,可这支西凉军是他的命根子,于是他更加不客气地答复说:我这个人没有本事,也没有功劳,蒙皇上错爱,让我执掌军队十年。我手下的官兵已经和我处出感情来了,他们眷恋我的恩情,愿意为我卖命,我请求皇上允许我带着他们到北边去,效力于边疆。
皇甫嵩的侄子劝他直接杀了董卓完事儿。皇甫嵩说董卓抗旨不尊有罪,但自己要是先斩后奏也有责任,不如请示领导。朝廷当然只能把董卓训斥一通了事,董卓与皇甫嵩的关系变得更加糟糕。
充分认识到朝廷软弱的董卓直接把部队拉到了紧靠洛阳西北部的河东郡观望起局势来了。
十常侍之乱
汉灵帝驾崩,他的长子刘辩即位,实际上的皇帝是刘辩的生母何太后。外朝掌握在何太后同父异母的兄长大将军何进以及袁绍的叔叔太傅袁隗的手中。宫中则由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对太后施加影响。
何氏家族与宦官的的关系原本相当融洽。太后曾经一度失宠,全靠宦官帮助才保住了地位。太后的母亲以及太后同母异父的哥哥车骑将军何苗都收受了宦官的大把礼品。太后的妹妹则是头号宦官张让的儿媳妇儿。唯一的不和谐因素来自大将军何进。
不要因为何进是屠夫出身就以为他完全不懂得权力的游戏,他在黄巾之乱时立下战功,他的部曲对他忠心耿耿,以袁氏为代表的士大夫也都团结在他的周围。众望所归的他打算一举解决宦官的问题,立下不世之奇功。
袁绍一再撺掇何进召地方军队进京杀死所有宦官,曹操则指出对付宦官可以走司法程序嘛。曹操的建议由于皇太后的偏袒无法实现。但何进并不是如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完全被袁绍牵着鼻子走,笔者认为何进召外兵向洛阳进发只是造一下声势好让老妹儿把宦官交出来,搞一场不流血的和平演变。他所安排的几路人马以董卓为主角,是为了借助董卓昭彰的恶名。当董卓逼近洛阳时,何进派人阻止他继续前进,董卓也只能接受命令。
四方兵起,太后震动,宦官们向何进请罪,何进放了他们一条生路。到此为止,一切都在按着何大将军的剧本上演。
不甘心的袁绍给州郡写信,假传何进的命令要他们逮捕宦官的家属。局面就此失去控制,走投无路的宦官铤而走险,借口临走前最后侍奉一下皇太后再次进入皇宫,骗杀了毫无防备的何进。袁术带兵火烧皇宫南门,杀入宫中。头号宦官张让带着皇帝和陈留王刘协从北门逃出,第二号宦官赵忠带着皇太后被前来救驾的尚书卢植拦截。袁绍与太傅袁隗假传圣旨屠杀宦官及其亲信并关闭宫门严禁出入,袁氏一族距离定鼎天下只剩一步,可他们杀宦官杀红了眼竟然把皇帝抛在了脑后。
《三国演义》中貂蝉的干爹,后来在司徒位置上出名的王允当时还是河南尹,他派人跟随卢植一起北上寻找皇帝。张让手下还有几十人,面对追兵他没有以皇帝为筹码讨价还价,哭喊着“我等灭绝,天下大乱,望陛下保重”,说完就跳进了黄河的滚滚波涛。人人喊打,被看做万恶之源的宦官势力从政治舞台上消失了。那一瞬间,人们也许会以为那个忽悠了无数次,传唱了千百回的太平盛世终于要到来了吧。
二、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洛阳!洛阳!
远远看到冲天烈焰的董卓判断出京师出事了,南下途中与刚刚获救的皇帝一行人相遇。没见过世面的少年天子被董卓大军吓得惊慌失措,内牛满面。董卓威风凛凛,牛逼闪闪地走上前去询问事变经过。皇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倒是站立一旁的陈留王刘协主动上前侃侃而谈,在董卓的心目中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董卓奉少帝回宫,当时朝中掌握军权的还有以下几股势力:
1.何进的旧部
按说何进死后,他的旧部应该听命于车骑将军何苗。但从血缘上来说,何苗原本姓朱,与何进是异父异母的假兄弟。从立场来看,何苗一直坚定地站在宦官一边。何进的旧部怨恨何苗一向不与大将军齐心协力,在董卓之弟奉车都尉董旻的协助下杀死并肢解了何苗,之后何进的旧部统统成了董卓的手下。
2.袁家
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又刚刚消灭了宦官集团,声望正隆。袁隗是太傅,录尚书事,是名义上的百官之首。袁绍是司隶校尉,袁术是虎贲中郎将。袁家要名分有名分,要军队有军队。董卓刚入京时只带了三千人,为了吓唬人隔三差五就得让部队野外拉练之后装作后续部队开进洛阳,使人误以为他有千军万马。这种招数骗了别人也就罢了,袁绍这个兼具特务头子职能的司隶校尉居然也被蒙骗了。笔者分析认为,一来董卓曾经得到过袁隗的推荐,算得上是袁氏的门生故吏,使袁家对董卓心存幻想。二来,从古至今,贵族出身的人搞起情报工作来大都渣得不行。
袁氏一族先是错过了皇帝,又没有及时拉拢何进的旧部,最糟糕的是还自我感觉良好,胜利果实不被董卓窃取才怪。
3.丁原
丁原是何进召来的各路人马中仅次于董卓的实权派,他手下的并州军也是仅次于西凉军的精锐部队。但丁原的主簿(秘书)吕布因为得不到提拔深感不满,被董卓派人收买之后毫不犹豫地砍下了老领导的头颅。并州军一部分散伙,另一部分和吕布一起跟董卓混了。
解决了洛阳城中的三股势力,董卓着手给自己提高地位。换了一般人也许就直接给自己弄一个宇宙大将军之类的骇人听闻的头衔。董卓却选择一步步试探着来。
第一步,暗示朝廷将司空刘弘免职,由自己取而代之。这个刘弘在历史上留下的唯一事迹就是被董卓取代,可以认为此人在朝中没什么分量和威望,董卓走出的第一步没有任何人反对。
第二步,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在开会讨论之前,董卓先拉拢袁术,任命他为后将军,不肯依附的袁术离京避祸。董卓又和袁绍通气,袁绍这才明白了董卓根本没想服从袁家的领导。大梦初醒,极为愤怒的袁绍握着刀向董卓拱了拱手扬长而去。董卓想下令通缉袁绍,经人劝阻没有把事做绝,还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反正袁家老小都在自己手里捏着也不怕他怎么样。袁绍负气出走后,董卓原以为不会再有人敢反对废立皇帝的提议了,谁曾想还有一个硬骨头的卢植。恼羞成怒的董卓下令将卢植处死,为董卓所提拔的大文学家蔡邕以卢植名望太高为由极力劝阻。董卓这个人很是听人劝,只免去了卢植的职务。
回家养老的卢植躲过了董卓派出的杀手,之后在门生公孙瓒的地盘上隐居,安度晚年。
董卓拥立刘协的行为向来令人费解。诚然废立皇帝可以树立个人权威,但对于一个权臣来说,皇帝越无知无能越容易掌控。他所走的第二步也许并不是完全出于私心,从大多数朝臣的态度看来,在新皇帝比他的兄长更贤明这一点上,他们很可能与董卓达成了共识。
第三步,从司空调任太尉、兼领前将军事务,持节、授予斧钺和虎贲卫士,封郿侯。
给自己加官进爵的同时,董卓也没忘了干正事儿。他与司徒、司空一起到宫廷上书,请求复查党锢之祸的冤案,为清流士大夫平反并提拔任用他们的子孙。
第四步,升任相国,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位极人臣的董卓开始了大手笔的人事安排,他所亲近的人都没有处在显贵的位置上。朝中的高官厚禄、地方上的实缺都给了士人。收买人心也好,建立新秩序也罢,不管怎么说董卓都是有诚意的,可他的人事安排换来的却是他绝对没有想到的后果——十几路诸侯遥尊袁绍为盟主,组成了讨董联军,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董卓提拔任用的!
在军事上,董卓老谋深算。在政治上,董卓机关算尽。但在人际关系上,董卓其实是一个比较单纯的人。游侠出身的他一直以为只要他善待别人,别人就会投桃报李,他以为所有人都像西凉人那么率真。也许董卓不是不知道什么叫做虚情假意,什么叫做两面三刀,但他可能以为这些事不会发生在那些体面的大知识分子身上。我们不知道董卓的心里是否存过与士大夫共同治理天下的美好愿望。我们只知道后来的董卓三观尽毁,迷信暴力、完全沉迷于本能的欲望。
黑化了的董卓纵容士兵抢劫民宅、奸淫妇女。派吕布挖坟掘墓,盗窃珍宝。派李儒毒杀废帝。他本人奸污公主,霸占宫女,还搜刮铜器,铸造粗制滥造的小钱驱逐良币五铢钱。
至于反董联军,董卓完全没把袁绍这个徒有虚名的盟主当盘儿菜,毫不犹豫地杀了他家百余口。抓到的敌军俘虏,被他捆绑着倒立起来再用热油烫死。联军大都不敢与西凉军作战,有着强烈正义感和使命感的曹操、孙坚都被董卓的部将徐荣击败。然而孙坚很快就重整旗鼓击败了董卓派出的胡轸(音通枕)和吕布,斩杀了华雄并在之后击败了董卓亲自率领的部队,直逼京师洛阳。
为了躲避孙坚的锋芒,董卓下令迁都长安以贴近自己的根据地。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居然还不吸取教训,让平定黄巾之乱的第二功臣朱儁留守洛阳。朱儁在史书中的形象是坚决与董卓斗争到底但因为声望太高董卓始终没敢把他怎么样。事实上,即便是对于那些比朱儁声望更高的人(比如皇甫嵩),董卓也半点不客气。查阅朱儁早年的经历可以发现这是一个极具灵活性的人,他用什么手段骗取了董卓的信任已经无从得知,可以确定的是他在董卓走远后召集了一些人马与董卓军作战,被董卓麾下最能征善战的李傕(音通爵),郭汜二将击败。
长安!长安!
长安附近有皇甫嵩率领的三万大军。董卓以朝廷的名义征召他。同样被董卓征召的京兆尹(长安市长)劝皇甫嵩起兵反董,与袁绍呼应,发动突袭救回皇帝。皇甫嵩选择向董卓屈服。
皇甫嵩不担心被董卓杀害的原因在于他的儿子皇甫坚与董卓有着深厚的交情……
董卓看在友情的份儿上放了皇甫嵩一码,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单纯。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董卓进入长安前暗示朝廷要求御史中丞及以下的官员向他下拜行礼,摆明了就是要折辱一下担任御史中丞的皇甫嵩。
皇甫大人才不管什么士可杀不可辱,老老实实地下拜行礼。董卓问他服不服,他满脸堆笑地表示歉意,使董卓都没了脾气。
当初进入洛阳时的董卓即便不是雄才大略至少也是一位盖世枭雄,可长安城里的董卓却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了虐待型的人格以及精神失常的倾向。
他给自己升官为太师、位在诸王之上,弟弟、侄子、侄孙全都加官进爵,从九十岁的老娘到襁褓中的孙女挨个给予封号。在自己的封地郿县修建“万岁坞”,据说这座建筑城墙高七丈,储存的粮食够吃三十年。如此浩大的工程,董太师自然要亲自巡视。在百官为他举行的宴会上,数百名被诱降的士兵被挖掉眼睛割去舌头砍断手脚放进锅里煮熟,放出血来和酒一起混着喝,一时半会儿还没死的就翻滚在餐桌旁。百官深感可怖,董太师神态自若地吃着人肉、喝着人血。
关中地区的大家族被随随便便地冠以谋反的罪名惨遭屠戮。
“凉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规有一名续弦的遗孀,当时只有二十多岁,因为才貌双全被董卓看上。最终这位坚贞不屈的寡妇被以极其残忍的方式凌虐致死。她的侄子皇甫嵩对此毫无反应。
董太师曾经的领导张温被冠以勾结袁术的罪名在街市上被鞭打致死。
董卓倒行逆施、残暴不仁、为所欲为、虐待了太多太多的人。可那些以义军自称的诸侯们都在忙着抢夺地盘,谁肯向魔头发起挑战?反倒是董卓与西凉叛军首领马腾、韩遂握手言和,准备联手向关东用兵了。
三、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 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
公元192年,董卓死了,死在祝贺皇帝陛下大病初愈的路上,死于他一手提拔、深为信任的王允和吕布之手。
董卓对得住的人很少,对不住的人很多,他活该千刀万剐,但笔者固执地认为他不该死在这两人(尤其是吕布)的手上。大家都知道王允官至司徒,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从中层干部到位列三公是出于董卓的提拔。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是一个虚构人物,吕布的确勾搭了董卓的婢女,董卓也确实向他扔过手戟,但这恰恰说明他们的关系无比亲近,董卓直到临死前还指望吕布来保护他。
董卓的亲属除了女婿牛辅全都被皇甫嵩杀光,九十岁的董老娘苦苦哀求,然并卵。范晔在《后汉书》中都不好意思把这事儿写进皇甫嵩的列传而是写进了董卓列传。
董卓之死让很多人觉得云开雾散,大汉的天又变成了明朗的天。他们将董卓的尸体点了天灯。同情董卓、依附董卓的人被处死。憎恨董卓的人奔走相告,互相庆贺。三年前,张让跳黄河也洗不清时,大伙儿也是这样怀揣着明天会更好的愿望。可惜历史不是游戏,干掉大BOSS不也不见得会看到HAPPY ENDING。
长安城中庆贺的人们想不到,可怕的不是董卓,而是民族歧视与地域歧视的狭隘观念,是满口仁义道德,骨子里迷信暴力的虚伪和狠毒,是明哲保身、不敢为天下先的文化糟粕。
他们更想不到,原来一切都可以变得更坏的……
书剑随风3
2016-09-12 · TA获得超过7034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34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12万
展开全部
时机好,赶上十常侍乱政加何进乱来,还有他本人的心机与实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