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过程中主要监测哪些内容
1、洞外测量
符合导线复测,在实际实测中,首先对设计导线点进行测角、测距、平差,然后进行各导线点坐标的计算。
高程控制测量,以隧道进出口水准基点为起算点和闭合点,对全程水准点进行复合评定,不设成为一闭合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测量与三角高程测量相结合的方法,按国家四等高程控制标准施测,并通过交叉交换复测。
2、平面控制测量,采用线路中线与符合导线相结合的形式,按照国家四等控制网标准布设。
首先,在进出口以已经纳入洞外平面控制网的两条边作为隧道洞内控制网的联系边,然后在洞内布设支导线点,导线点应布设在施工干扰小、稳定可靠的地方,点间视线应离开洞内设施0.2m以上。
用全站仪对水平角和边长同时施测,该导线在实地测设中应十分注意对导线的检测,应为每一步产生的误差都将会影响横向贯通误差,检测方法一般按原有导线最前端的相邻三点点位,通过同精度测角和测边检测。
如果角和边的差值均在精度允许范围内,则可以为原导线点的精度和点位均为可信,如超限应沿着原有导线依次倒退检测,直至精度合格为止。这时以合格处导线点作起算点向前建立新导线。同时采用换手复测和隧道中线和坐标法互为复核的方法,以避免出现测设错误。
扩展资料
隧道分类
按长度
铁路隧道:
(1)特长隧道:全长10000m以上;
(2)长隧道:全长3000m以上至10000m,含10000m;
(3)中隧道:全长500m以上至3000m,含3000m;
(4)短隧道:全长500m及以下。
公路隧道:
(1)特长隧道:全长3000m以上;
(2)长隧道:全长1000m以上至3000m,含3000m;
(3)中隧道:全长500m以上至1000m,含1000m;
(4)短隧道:全长500m及以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隧道施工技术
2024-11-19 广告
1、隧道施工量测中,必测项目有哪些?
周边位移量测、拱顶下沉、地质及支护状态观测、锚杆及锚索轴力及抗拔力。
2、简述周边位移量测目的和方法以及数据的整理和应用。
周边位移是隧道围岩应力状态变化最直观的反映,通过周边位移量测可以达到以下目的;根据变形速率判断围岩稳定程度和二次衬砌施作的合理时机。指导施工。每次量测后,需将原始记录及时整理成正式记录。对每一量测断面内的每一条测线,整理后的量测资料应包括:原始记录表及实际测点布置图,位移随时间以及开挖面距离的变化,位移速度、位移加速度随时间以及开挖面距离的变化图。
3、简述地质和支护状况观测的目的和观测内容。
掌子面观察:主要以目视调查来了解开挖工作面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主要内容包括:岩石种类和产状。岩性特征: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地层时代归属及产状。节理性质、组数、间距、规模,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和方向性,断面状态特征,充填物的类型和产状等。断层的性质、产状,破碎带宽度、特征。地下水类型,涌水量大小,涌水位置,涌水压力,水的化学成分等。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剥落现象。
已施工区的观察:主要以目视调查来了解支护状态。主要包括:渗漏水情况(位置、状态、水量等)。喷层表面的观察以及裂缝状况(位置、种类、宽度、长度及发展)的描述和记录。喷砼与围岩接触状况,是否产生裂隙或剥离,要特别注意喷砼是否发生剪切破坏。有无锚杆被拉坏或垫板陷入围岩内部的现象。有无锚杆和喷砼施工质量问题。钢拱架有无被压屈现象。二次衬砌表面的观察以及裂隙状况(位置、种类、宽度、长度及发展)的描述和记录。是否有底鼓现象。
4、简述拱顶下沉量测目的和方法以及数据的整理和应用。
隧道拱顶内壁的绝对下沉量称为拱顶下沉值,单位时间内拱顶下沉值称为拱顶下沉速度。对于浅埋隧道,可由地面钻孔,使用挠度计或其他仪表测定拱顶相对地面不动点的位移值。对于深埋隧道,拱顶下沉量测方法有接触观测法(精密水准仪)和非接触观测法(全站仪)两种。
拱顶下沉值主要用于确认围岩的稳定性,尤其是事先预报拱顶崩塌;其方法与收敛量测相同,一般而言,两者随时间变化规律是一样的(崩塌或浅埋除外)。
5、简述锚杆拉拔力的测试方法。
根据试验目的,在隧道围岩指定部位钻锚杆孔。按照正常的安装工艺安装待测锚杆。根据锚杆的种类和试验目的确定拉拔时间。在锚杆尾部加上垫板,套上中空千斤顶,将锚杆外端内缸固定在一起,并装设位移量测设备与仪器。通过手动油压泵加压,从油表读取油压,根据活塞面积换算锚杆承受的抗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