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学定教。即将教育教学活动,定位于学生“先学”,教师“后教”,提倡以学生的预习活动,来启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另外,通过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可以使老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课前预习,也是课堂教学的有益扩展与延伸,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有效的预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有帮助。对于预习,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
但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虽然向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但预习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学生读过的文章也没有留下什么预习的痕迹,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会养成做事草率敷衍了事的坏习惯。这主要是学生还没有养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那么,怎样培植自主预习习惯,怎样教给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呢?下面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研究谈谈对良好语文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
第一,对于课前预习,老师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其重要作用,并精心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有不少老师嫌麻烦,不愿在预习上下功夫,加之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老师看到自己尽管不重视预习,不让学生预习,可学生依然取得好成绩,于是就不愿在预习上费力。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利于学生一生的发展。特别是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们必须要重视学生的预习。
第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以为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必须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和热情,并不断呵护这种兴趣和热情。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需要循序渐进。可先布置一些难度较小的预习要求,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达到,否则要求过高,学生一时难以达到,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其次,要给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的机会。课前要留一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预习展示。对于做得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对于有问题的学生也要多鼓励。最后,要给学生多一些语文预习自主选择的权利,比如:可以变通对学生语文预习的要求,可以改变语文预习的方式,可以添加语文预习的内容,从而让学生保持语文预习的热情,进而养成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
第三,培养学生善用工具书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也大有裨益。学生预习大都是在家里独自进行的,在预习新课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字词方面的障碍。这些障碍不扫除会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而在实际的试验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没有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最初在学习查字典的时候,学生们都将字典带在身边,但这部分内容学过之后,就很少使用字典了。由于不习惯使用字典,不少学生读课文的时候会把很多字读错,把很多字的声调读错。在作文中也会出现很多别字。而此时如果有查字典的习惯这些问题则会迎刃而解,减少很多。我此,我们要求学生必须把字典带在身边,而且在课堂上经常让学生查字典,依此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
第四,同伴互助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也很重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将全班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切磋、商讨、交流预习所得及介绍经验与方法。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些问题个人解决不了,通过小组合作就可以解决。如果小组里有无法解决的疑难,就由小组长提交给老师,这样不仅方便老师迅速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而且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对症下药。
第五,对学生的预习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要求和方法指导。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预习学得被动,读得无力、无味。很多学生习惯于关注文章的情节,文章读过一遍就不想再读第二遍,觉得读第二遍没意思。虽然读过了,文章上却没有留下任何预习的痕迹。有些学生虽留了些痕迹,只是应付检查,简单的划一划生字在文中组的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我们不妨把学生的语文预习理解成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语文自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读课文、查资料、记疑点、想问题、做题目,还要做到识记积累、联想想象、分析比较、调动已知,解开未知。有了具体的要求和指导,学生才能顺利完成预习任务,教师的预习要求应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也要科学合理,不能太空,也不能太多;不能偏高,也不能偏细。我用10个字概括:默看、查问、朗读、摘抄、思考。有的课文可以布置更具体的要求,如预习《匆匆》一文,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诗句、名言等。因为有了课前预习,课堂上学生讨论问题的劲头会更足,参与度会更大,探究问题会更深入。要不断发现学生在预习中的亮点,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时间长了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就养成了。
第四,在学生预习文本时,教师对于学生提问习惯的培养也很重要,我们该怎样帮助学生会在预习中提出优质而有效的问题呢?
不少学生预习后提不出问题,或者提的问题没有质量。我们告诉学生预习阅读一篇文章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去体味作品中描述的情感、哲理,唤起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比如,有的同学阅读《一夜的工作》就提出:“周总理,在批阅文件时,为何把作者送来的稿子放在最后?如果一开始就批阅我送来的稿子,‘我’就不必在那里等一夜了?”有些方法其实很简单,比如让学生在预习中不要忘记联系课文的背景、作者来理解。告诉学生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在一定的情境、心境之下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解读文章一定离不开作者写作的背景以及他的经历。因此,有许多的质疑也就要联系这些内容来解答。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只要我们从预习着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师生配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必将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及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但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虽然向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但预习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学生读过的文章也没有留下什么预习的痕迹,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会养成做事草率敷衍了事的坏习惯。这主要是学生还没有养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那么,怎样培植自主预习习惯,怎样教给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呢?下面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研究谈谈对良好语文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
第一,对于课前预习,老师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其重要作用,并精心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有不少老师嫌麻烦,不愿在预习上下功夫,加之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老师看到自己尽管不重视预习,不让学生预习,可学生依然取得好成绩,于是就不愿在预习上费力。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利于学生一生的发展。特别是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们必须要重视学生的预习。
第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以为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必须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和热情,并不断呵护这种兴趣和热情。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需要循序渐进。可先布置一些难度较小的预习要求,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达到,否则要求过高,学生一时难以达到,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其次,要给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的机会。课前要留一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预习展示。对于做得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对于有问题的学生也要多鼓励。最后,要给学生多一些语文预习自主选择的权利,比如:可以变通对学生语文预习的要求,可以改变语文预习的方式,可以添加语文预习的内容,从而让学生保持语文预习的热情,进而养成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
第三,培养学生善用工具书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也大有裨益。学生预习大都是在家里独自进行的,在预习新课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字词方面的障碍。这些障碍不扫除会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而在实际的试验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没有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最初在学习查字典的时候,学生们都将字典带在身边,但这部分内容学过之后,就很少使用字典了。由于不习惯使用字典,不少学生读课文的时候会把很多字读错,把很多字的声调读错。在作文中也会出现很多别字。而此时如果有查字典的习惯这些问题则会迎刃而解,减少很多。我此,我们要求学生必须把字典带在身边,而且在课堂上经常让学生查字典,依此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
第四,同伴互助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也很重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将全班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切磋、商讨、交流预习所得及介绍经验与方法。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些问题个人解决不了,通过小组合作就可以解决。如果小组里有无法解决的疑难,就由小组长提交给老师,这样不仅方便老师迅速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而且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对症下药。
第五,对学生的预习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要求和方法指导。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预习学得被动,读得无力、无味。很多学生习惯于关注文章的情节,文章读过一遍就不想再读第二遍,觉得读第二遍没意思。虽然读过了,文章上却没有留下任何预习的痕迹。有些学生虽留了些痕迹,只是应付检查,简单的划一划生字在文中组的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我们不妨把学生的语文预习理解成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语文自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读课文、查资料、记疑点、想问题、做题目,还要做到识记积累、联想想象、分析比较、调动已知,解开未知。有了具体的要求和指导,学生才能顺利完成预习任务,教师的预习要求应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也要科学合理,不能太空,也不能太多;不能偏高,也不能偏细。我用10个字概括:默看、查问、朗读、摘抄、思考。有的课文可以布置更具体的要求,如预习《匆匆》一文,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诗句、名言等。因为有了课前预习,课堂上学生讨论问题的劲头会更足,参与度会更大,探究问题会更深入。要不断发现学生在预习中的亮点,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时间长了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就养成了。
第四,在学生预习文本时,教师对于学生提问习惯的培养也很重要,我们该怎样帮助学生会在预习中提出优质而有效的问题呢?
不少学生预习后提不出问题,或者提的问题没有质量。我们告诉学生预习阅读一篇文章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去体味作品中描述的情感、哲理,唤起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比如,有的同学阅读《一夜的工作》就提出:“周总理,在批阅文件时,为何把作者送来的稿子放在最后?如果一开始就批阅我送来的稿子,‘我’就不必在那里等一夜了?”有些方法其实很简单,比如让学生在预习中不要忘记联系课文的背景、作者来理解。告诉学生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在一定的情境、心境之下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解读文章一定离不开作者写作的背景以及他的经历。因此,有许多的质疑也就要联系这些内容来解答。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只要我们从预习着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师生配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必将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及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