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寓意 (宋.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2.浣溪沙(宋.李清照 )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3.美人对月(明.唐寅 )
斜髻娇娥夜卧迟。
梨花风静鸟栖枝。
难将心事和人说。
说与青天明月知。
4.江岸梨花(唐.白居易)
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
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
5.清平乐(唐.韦庄)
琐窗春暮,满地梨花香。
君不归来晴又去,红泪散沾金缕。
梦魂飞断烟波,伤心不奈春何!
空把金针独坐,鸳鸯愁绣双窠。
6.登凉州尹台寺(唐.岑参)
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
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
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
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
7.祝英台近(宋.韩淲 )
海棠开,春已半,桃李又如许。
一朵梨花,院落阑干雨。
不禁中酒情怀,爱闲懊恼,都忘却、旧题诗处。
燕莺语。溪岸点点飞绵,杨柳无重数。
带得愁来,莫恁空休去。
断肠芳草天涯,行云荏苒,和好梦、有谁分付。
8.蓦山溪(宋.晁端礼 )
栏干十二,倚遍还重倚。
一曲一般愁,对芳草、伤春千里。
绮窗深处,还解忆人无,碧云辞,红叶字。
曾仗东风寄。缭墙深院,无路通深意。
纵使得新声,又争知、相如名字。
从来风韵,潇洒不禁愁,
拈梨花,看菊蕊。应也成憔悴。
9.子夜歌(宋.贺铸)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
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10.临江仙 梨花 (元.刘秉忠)
冰雪肌肤香韵细,月明独倚阑干。
游丝萦惹宿烟环。东风吹不散,应为护轻寒。
素质不宜添彩色,定知造物非悭。
杏花才思又凋残。玉容春寂寞,休向雨中看。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2.浣溪沙(宋.李清照 )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3.美人对月(明.唐寅 )
斜髻娇娥夜卧迟。
梨花风静鸟栖枝。
难将心事和人说。
说与青天明月知。
4.江岸梨花(唐.白居易)
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
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
5.清平乐(唐.韦庄)
琐窗春暮,满地梨花香。
君不归来晴又去,红泪散沾金缕。
梦魂飞断烟波,伤心不奈春何!
空把金针独坐,鸳鸯愁绣双窠。
6.登凉州尹台寺(唐.岑参)
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
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
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
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
7.祝英台近(宋.韩淲 )
海棠开,春已半,桃李又如许。
一朵梨花,院落阑干雨。
不禁中酒情怀,爱闲懊恼,都忘却、旧题诗处。
燕莺语。溪岸点点飞绵,杨柳无重数。
带得愁来,莫恁空休去。
断肠芳草天涯,行云荏苒,和好梦、有谁分付。
8.蓦山溪(宋.晁端礼 )
栏干十二,倚遍还重倚。
一曲一般愁,对芳草、伤春千里。
绮窗深处,还解忆人无,碧云辞,红叶字。
曾仗东风寄。缭墙深院,无路通深意。
纵使得新声,又争知、相如名字。
从来风韵,潇洒不禁愁,
拈梨花,看菊蕊。应也成憔悴。
9.子夜歌(宋.贺铸)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
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10.临江仙 梨花 (元.刘秉忠)
冰雪肌肤香韵细,月明独倚阑干。
游丝萦惹宿烟环。东风吹不散,应为护轻寒。
素质不宜添彩色,定知造物非悭。
杏花才思又凋残。玉容春寂寞,休向雨中看。
展开全部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喜欢看一些关于禅的故事,这些故事中,那些智者并不故作高深,而是把自己认识天、地、人的智慧引领向朴素和内敛。禅讲的是体会捻花一笑的顿悟,是感悟话语机锋的犀利流畅,是享受智慧机智奇诡的乐趣。因着喜欢禅,自然而然的喜欢上了有关禅的文字。唐代诗人王维以写禅诗闻名,他的《终南别业》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我看来就极富禅机和生命的智慧。“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真是“行无所事,一片化机”(沈德潜语)。由此观此诗,又如宋人所说:“观其诗蝉蜕尘垓之中,浮游万物之表也”。
在此还想到王维的另几行诗:“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这四句诗同样有行至水穷又见云起的禅机妙意。王维“迂回尽致地描画出这探寻与顿悟的程序来”(梁宗岱语)。王维的《终南别业》总的说来写得脱略悠闲。五、六句却回旋往复,有“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情往似赠,兴来如答”的彻悟之心境。梁宗岱先生所说:“一切伟大的作品必定具有一种超越原作者的意旨和境界的弹性与暗示力;因为心灵活动的程序,无论表现哪方面,都是一致的。掘到深处,就是说,穷源归根的时候,自然可以找着一种‘基本态度’,从那里无论情感与理智,科学与艺术,事业与理想,一样可以融会贯通。”简而言之,梁先生在此指出了一切伟大作品的两个特征:一、读者可以对作者的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即超越作者的意旨;二、读者又能与作者的心灵或意旨保持同一性,即融会贯通。以此标准来衡量王维这首诗,尤其是五、六句,我们可以说王维达到了这个伟大的标准。这两句诗既单纯又复杂;我们既可遵循此道,又可悟出世事变之无穷的玄机。
王维这两句诗不仅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而在古代的日本已是许多禅师们的座右铭了。在此,让我们来看一段“本有缘成佛”的公案,以期豁然大悟。宗弼禅师有一天与关山大师问答。他先说:“此心一了不偿失,利益人天尽未来;佛祖深恩难报谢,何居马腹与驴胎。”于是师问,“心在何处?”答:“充满了虚空。”又问:“到底拿什么造福于天界世间?”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大师又问:“如何报佛祖深恩?”答:“头上顶天,脚下踏地。”大师大笑,赞道:“上人今日是大彻大悟了。”
以前读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总有些不太好理解。一个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哪有心思去看那飘来荡去的云啊。及至后来读了现代诗人周梦蝶的诗,才对王诗的意境略有领悟。周诗云:
行到水穷处
不见山,不见水
却有一片幽香
泠泠在目,在耳、在衣。
周梦蝶的诗是对王维诗句的极好的注释。一个人游山玩水,到了山穷水尽之处,且莫惊慌与失措。不妨静静地坐下来,抬头看看蔚蓝的天空,侧耳听听大自然万籁的声音,充分体会这人与自然和谐的韵律,不也是一种惬意的享受么?
每每提到王维,脑袋中总会反射苏轼的那句被引用了无数遍的评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但如果仅仅八字就能概括王维诗歌的艺术价值的话,那也过于简单了。正如宋朝魏庆之对《终南别业》的颈联的评价:“造语之妙,至于造物相表里,岂只‘诗中有画’。”也如学者蒋寅所说:"苏东坡的话作为一家言,作为评论的参考固无不可,但若将它作为王维诗的主体特征来强调并不无夸大,就不仅是对诗歌艺术特性的漠视,也是对王维诗歌艺术价值的轻估了。王维的诗,绝不仅仅是在谈论风景。王维崇信佛教,他的许多诗都深含佛理禅趣。他的诗,既写山水景物,又不局限于山水景物,而反自己所感受的禅境,所领悟的禅意,与清秀灵异的山水景物融合在一起,既储蓄隽永,神韵超然,又平淡自然深入人心。"非有妙悟,不能领略"。王维在汉江临讯。看到滔滔江水奔流不息,于是他吟到"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浩浩荡荡的汉江水啊,这郁郁葱葱的黛色的山啊,原来也潜伏着宇宙天地的玄机,蕴藏了大化有无的奥妙。不是么?山色千年不变,江流至今不息,千古以来,人世的盛衰得失,人生的喜怒哀乐不都在这山水之间,古往今来,恒常不断吗?
学术界有学者对王维的诗歌持有“电影论”,认为他的山水诗除了“诗中有画”和“有声画”之外,那就是其“诗如电影”。这是“诗中画”的最高境界。 宋人苏庠云:“此诗造境之妙,至与造物相表里,岂直诗中有画哉?观其诗知其蝉蜕尘埃之中,浮游万物之表者也。“兴致来时,惟有独游,赏景怡情,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趣而已。”而诗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更是千古之佳句。“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之极致。云本就给人以悠闲之感觉,亦给人以无心之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之语。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且看:
首联: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音乐响起,不绝如缕,仿佛禅音,略带空灵,又稍带人烟。镜头从山的远景逐渐拉近,缓慢地定格在一棵老树泛黄的枝叶上,透过纵横交错的叶子,依稀能看见炊烟袅袅,依稀能听见乡音亲切。
颔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夕阳西下,古道秋风,黑发中掺杂着灰白的中年人,沿着水路慢步前行,思考状,时而蹙眉沉思,时而仰天狂笑,时而目空一切,渐行渐远。
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黄昏时分,余晖未尽,终南山腰,水尽处。他掸了掸身上的尘土,坐在山中的石梯上,凝神远眺,远处,白云飘飘。配乐:刘星《一意孤行》之闲云孤鹤。
尾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夜色已晚,谈兴正浓。音乐:《渔舟唱晚》
关于《终南别业》的背景终南山,可以从王维的另外一首诗《终南山》得到更好的注释: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诗中的“山”、“云”、“水”、“樵夫、林叟”的意境都是《终南别业》中有所提及,不同的是《终南山》侧重于写景,就像绘画中的白描一样;同样的景,在《终南别业》中却是为了作者的叙述作铺垫。行文至此,再次细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仍感觉言不能尽意。君且看,一个“坐”字,道出诗人“好道”所得,远离俗世喧嚣,远离尔虞我诈的官场,走进清静的大自然。原来,“云起时”即“水流处”,“水穷处”并非“人尽时”啊!与陆游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患得患失、大起大落的心情相比,王维的诗句更能体现“绝处逢生,否极泰来之理”。短短八个字,对仗工整,一贯而下,如同行云流水般流畅。娓娓道来,意蕴深邃,味道淡易,却百读不厌。
王维,大师矣!
喜欢看一些关于禅的故事,这些故事中,那些智者并不故作高深,而是把自己认识天、地、人的智慧引领向朴素和内敛。禅讲的是体会捻花一笑的顿悟,是感悟话语机锋的犀利流畅,是享受智慧机智奇诡的乐趣。因着喜欢禅,自然而然的喜欢上了有关禅的文字。唐代诗人王维以写禅诗闻名,他的《终南别业》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我看来就极富禅机和生命的智慧。“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真是“行无所事,一片化机”(沈德潜语)。由此观此诗,又如宋人所说:“观其诗蝉蜕尘垓之中,浮游万物之表也”。
在此还想到王维的另几行诗:“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这四句诗同样有行至水穷又见云起的禅机妙意。王维“迂回尽致地描画出这探寻与顿悟的程序来”(梁宗岱语)。王维的《终南别业》总的说来写得脱略悠闲。五、六句却回旋往复,有“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情往似赠,兴来如答”的彻悟之心境。梁宗岱先生所说:“一切伟大的作品必定具有一种超越原作者的意旨和境界的弹性与暗示力;因为心灵活动的程序,无论表现哪方面,都是一致的。掘到深处,就是说,穷源归根的时候,自然可以找着一种‘基本态度’,从那里无论情感与理智,科学与艺术,事业与理想,一样可以融会贯通。”简而言之,梁先生在此指出了一切伟大作品的两个特征:一、读者可以对作者的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即超越作者的意旨;二、读者又能与作者的心灵或意旨保持同一性,即融会贯通。以此标准来衡量王维这首诗,尤其是五、六句,我们可以说王维达到了这个伟大的标准。这两句诗既单纯又复杂;我们既可遵循此道,又可悟出世事变之无穷的玄机。
王维这两句诗不仅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而在古代的日本已是许多禅师们的座右铭了。在此,让我们来看一段“本有缘成佛”的公案,以期豁然大悟。宗弼禅师有一天与关山大师问答。他先说:“此心一了不偿失,利益人天尽未来;佛祖深恩难报谢,何居马腹与驴胎。”于是师问,“心在何处?”答:“充满了虚空。”又问:“到底拿什么造福于天界世间?”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大师又问:“如何报佛祖深恩?”答:“头上顶天,脚下踏地。”大师大笑,赞道:“上人今日是大彻大悟了。”
以前读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总有些不太好理解。一个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哪有心思去看那飘来荡去的云啊。及至后来读了现代诗人周梦蝶的诗,才对王诗的意境略有领悟。周诗云:
行到水穷处
不见山,不见水
却有一片幽香
泠泠在目,在耳、在衣。
周梦蝶的诗是对王维诗句的极好的注释。一个人游山玩水,到了山穷水尽之处,且莫惊慌与失措。不妨静静地坐下来,抬头看看蔚蓝的天空,侧耳听听大自然万籁的声音,充分体会这人与自然和谐的韵律,不也是一种惬意的享受么?
每每提到王维,脑袋中总会反射苏轼的那句被引用了无数遍的评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但如果仅仅八字就能概括王维诗歌的艺术价值的话,那也过于简单了。正如宋朝魏庆之对《终南别业》的颈联的评价:“造语之妙,至于造物相表里,岂只‘诗中有画’。”也如学者蒋寅所说:"苏东坡的话作为一家言,作为评论的参考固无不可,但若将它作为王维诗的主体特征来强调并不无夸大,就不仅是对诗歌艺术特性的漠视,也是对王维诗歌艺术价值的轻估了。王维的诗,绝不仅仅是在谈论风景。王维崇信佛教,他的许多诗都深含佛理禅趣。他的诗,既写山水景物,又不局限于山水景物,而反自己所感受的禅境,所领悟的禅意,与清秀灵异的山水景物融合在一起,既储蓄隽永,神韵超然,又平淡自然深入人心。"非有妙悟,不能领略"。王维在汉江临讯。看到滔滔江水奔流不息,于是他吟到"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浩浩荡荡的汉江水啊,这郁郁葱葱的黛色的山啊,原来也潜伏着宇宙天地的玄机,蕴藏了大化有无的奥妙。不是么?山色千年不变,江流至今不息,千古以来,人世的盛衰得失,人生的喜怒哀乐不都在这山水之间,古往今来,恒常不断吗?
学术界有学者对王维的诗歌持有“电影论”,认为他的山水诗除了“诗中有画”和“有声画”之外,那就是其“诗如电影”。这是“诗中画”的最高境界。 宋人苏庠云:“此诗造境之妙,至与造物相表里,岂直诗中有画哉?观其诗知其蝉蜕尘埃之中,浮游万物之表者也。“兴致来时,惟有独游,赏景怡情,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趣而已。”而诗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更是千古之佳句。“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之极致。云本就给人以悠闲之感觉,亦给人以无心之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之语。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且看:
首联: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音乐响起,不绝如缕,仿佛禅音,略带空灵,又稍带人烟。镜头从山的远景逐渐拉近,缓慢地定格在一棵老树泛黄的枝叶上,透过纵横交错的叶子,依稀能看见炊烟袅袅,依稀能听见乡音亲切。
颔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夕阳西下,古道秋风,黑发中掺杂着灰白的中年人,沿着水路慢步前行,思考状,时而蹙眉沉思,时而仰天狂笑,时而目空一切,渐行渐远。
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黄昏时分,余晖未尽,终南山腰,水尽处。他掸了掸身上的尘土,坐在山中的石梯上,凝神远眺,远处,白云飘飘。配乐:刘星《一意孤行》之闲云孤鹤。
尾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夜色已晚,谈兴正浓。音乐:《渔舟唱晚》
关于《终南别业》的背景终南山,可以从王维的另外一首诗《终南山》得到更好的注释: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诗中的“山”、“云”、“水”、“樵夫、林叟”的意境都是《终南别业》中有所提及,不同的是《终南山》侧重于写景,就像绘画中的白描一样;同样的景,在《终南别业》中却是为了作者的叙述作铺垫。行文至此,再次细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仍感觉言不能尽意。君且看,一个“坐”字,道出诗人“好道”所得,远离俗世喧嚣,远离尔虞我诈的官场,走进清静的大自然。原来,“云起时”即“水流处”,“水穷处”并非“人尽时”啊!与陆游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患得患失、大起大落的心情相比,王维的诗句更能体现“绝处逢生,否极泰来之理”。短短八个字,对仗工整,一贯而下,如同行云流水般流畅。娓娓道来,意蕴深邃,味道淡易,却百读不厌。
王维,大师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咏池上梨花诗】
翻阶没细草。集水间疏萍。芳春照流雪。深夕映繁星。
【梨花】
太真欲泣君王羞,一枝带雨春梢头。
年来乐府不栽种,淡月青烟无处求。
翻阶没细草。集水间疏萍。芳春照流雪。深夕映繁星。
【梨花】
太真欲泣君王羞,一枝带雨春梢头。
年来乐府不栽种,淡月青烟无处求。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