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 我来答
电子数码hcy
高粉答主

2021-06-21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万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57万
展开全部

1、矛盾心理

矛盾心理是毕业生在求职中经常出现的心理现象之一。如:毕业在即,是选择专升本呢,还是直接就业,二者均有其利弊,即内心产生“双趋-双避式”冲突,此时个体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的情绪。也有的毕业生在学校里读书时,感觉良好。

一心抱着毕业后进城市大公司,找份体面舒适的工作,当真正步入社会时,才发现工作难找,好工作是难上加难,人多岗位少,竞争是如此的激烈,此时就会产生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随之而来是悲观失望、绝望迷茫等不良情绪。

2、攀比心理

毕业生在求职中攀比心理非常普遍,而这种攀比往往是不客观的,倾向于眼前利益(如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的比较,而没有充分考虑个人特点及职业发展前景。

如A同学所在的公司实习期没有工资,但是对实习生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规划;而B同学所在的公司实习期工资为1000元,但是公司却没有对其职业发展作出具体的规划。

此时,A同学往往会感到心理不平衡,很想换个跟B同学一样有工资的公司,但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即职业发展前景问题,最终,由于过于挑剔,而失去了最适合自己的岗位。

3、自卑心理

高职毕业生的自卑心理往往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高职教育缺少全面正确的认识,对高职教育缺少认同感,认为自己读的是三流学校,档次低于普通本专科院校;二是求职受挫后,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不被社会认可,产生无价值感;三是自身身体存在某些缺陷或者在校表现不够突出,求职过程中缺少自信。

4、逆反心理

由于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自我期望值高,很多毕业生很难找到他理想中的工作,甚至连湖口的工作都难找,此时部分学生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把找不到好工作归咎于学校教育和体制问题,认为是学校耽误了其美好前程,于是对与学校相关的人和事均会产生抵触情绪,不能客观地评价事实,不愿接受学校的就业指导,配合学校办理毕业生相关的手续,最终导致无法正常毕业。

5、盲从心理

由于毕业生缺少正确的自我评估,自我认识不足,对就业环境缺少分析,导致求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盲从现象,认为大部分人的选择就是正确的,缺少应有主见和独立性。

如:在求职过程中,班级求职氛围就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有些班级找工作很积极,落实工作速度也很快;而有些班级找工作不紧不慢,没有危机意识,很多同学持观望态度,最终错过了很对就业机会。

LC595523628
高粉答主

2021-06-21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4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2万
展开全部

1、焦虑:大学生焦虑的问题主要包括:学习成绩不好,能找到工作吗;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专业特长、工作环境优越的单位吗;用人单位能否看中自己,要是自己被拒绝了怎么办;留在大城市还是到小城市发展;找不到工作怎么向家里交代,等等。

2、急躁:有些大学生择业时,经常出现忧心忡忡、紧张、易怒等急躁现象。

3、抑郁: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如果多次遭受挫折,则很容易形成情绪低落、愁眉不展等抑郁心理。

4、自卑:自卑现象经常发生在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的、内向的、有生理缺陷的大学生之中,他们往往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不敢参与竞争,进而导致产生沮丧、失望、脆弱等心理。

5、狂傲:和自卑相反,狂傲的大学生自认为高人一等、满腹经纶,他们希望到最好的单位,对其他单位根本不理不睬,这种脱离实际的狂傲只能导致择业失败。

6、胆小怯懦:胆小怯懦的大学生在求职面试中常常出现面红耳赤、张口结舌、语无伦次等现象,不能在用人单位面前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7、消极:消极的大学生自认为看破红尘,对什么事情都心灰意冷,听天由命。

8、嫉妒:有些大学生择业时不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偏偏嫉妒其他找到好工作的人,感到心理不平衡,甚至出现愤怒、贬低他人等情况。

9、怕苦:很多大学生都没吃过什么苦,普遍不想到农村和偏远地区发展,也不想到艰苦的行业发展,都想留在大城市和电信、银行等高待遇、高福利行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shineYangWan
2020-12-03 · TA获得超过412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847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85.5万
展开全部
1. 期望过高——精英情结
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了国家资源过度向精英阶层集中的现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思想铸就了很多大学生的“精英情结”, 这种“精英情结”导致了社会价值取向的单一、对白领文化的推崇和种种不合理的职业歧视现象的出现。使大学生本人、其家长以及整个社会对就业产生过高期望,部分大学生就业心态变得狭隘,择业的自主性和多样化受到很大限制。“精英情结”造成了部分大学毕业生薪资期望过高,从而抑制了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毕业生大都希望留在发达的大城市中,造成了局部地区人才过剩;部分毕业生只想从事金融、计算机等热门行业,造成了部分行业人才过剩。另外很多海外归来人员未能顺利就业也和这种“精英情结”有很大关系。
和国内这种就业观和就业环境严重脱节的状况相比,很多发达国家大学生的就业观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于高科技行业收缩和北美经济低靡,加拿大的失业率达到7.8%,大学生就业很难,不少学生选择了短期临时工作来暂时解决饭碗问题。巴西失业率达到12%,大学生们已经习惯“先就业再择业”。俄罗斯大学生毕业后大约只有30%从事与本专业挂钩的工作。而西班牙的大学生们已经习惯作“蓝领”工人了。面对激烈的求职竞争,国外大学生能够放下身段,从事基层工作的态度和观念值得国内大学生反思。
2. 规划不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尽管很多高校已经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普遍偏低,出现就业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这方面尤为明显。这种规划意识的薄弱主要表现在对自我和工作世界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大学期间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业目标。
对自我的了解是职业规划的起点,需要通过能力、兴趣、性格和价值观等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探索,也就是发现自己的过程。同时,大学期间还要对工作世界进行探索,对工作世界的探索可以分为两个层面:行业和职业。对工作世界的探索可以通过浏览网络媒体、听讲座、实习、职场访谈等途径进行。做好这两部分工作,是确保找到和自己优势匹配的职业的条件之一,有助于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以后,上学期间可以按照目标职业的能力要求来塑造自己,到了求职的时候已经具备目标职业要求的能力素质要求,就可以顺利就业。
而很多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大学期间主要围绕专业课进行学习,并且由于不了解学习的意义,学习的动力不足,导致学习成绩不好,另外也没有培养工作所要求的必备能力。同时,这些人群在求职的时候目标不清晰,不能突出自己的优势,使求职变得盲目,缺乏针对性,降低了求职的成功率。
3. 约束太多——不合理信念
大学生求职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信念。这些不合理信念一旦存在头脑中,就会影响顺利就业。求职中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对“自我”的不合理信念。如“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我真没用。” 这种迷茫时的自我否定心态,会造成求职中的犹豫、软弱。又如 “我无法从事任何与我本身能力、专业不合的工作。”这种静态的眼光,怎么能适应职业生涯的动态发展?还有一些同学对自我的认识过于自负,如“只要我愿意去做,我就能做任何事。”自以为什么都能做,往往什么都做不好,也难以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傅行云时代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7-12-15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万
采纳率:87%
帮助的人:2852万
展开全部
  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1)自卑感强,缺乏自信心;
  (2)自傲(期望值过高);
  (3)焦虑;
  (4)急躁;
  (5)怯懦;
  (6)抑郁;
  (7)冷漠;
  (8)逃避、抵触;
  (9)嫉妒;
  (10)攀比;
  (11)优柔寡断。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