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运用教育网络资源学习语文

 我来答
wei042
高粉答主

2017-04-08 · 答你所问,追求质量,追求满意
wei042
采纳数:38060 获赞数:47352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一、深刻认识网络课程资源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对网络世界是极其感兴趣的,而网络资源也是极其丰富的,如果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网络课程资源会给中学生带来无穷的益处。普通的中学生学习知识只能够局限于自己的学校和一些课外书籍,传授知识的老师始终只有几个。网络课程资源共享,它就像一个聚宝盆,可以从中最快地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会更多课堂外的知识,并灵活地运用课内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网络课程资源还可以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在网上接受老师的教育,有什么问题,也尽可以随时请求老师的指导。学生在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自学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选择学习内容,甚至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学习的顺序和进度。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学生就可以在网上进行课前预习,查阅资料,习题指导……这些资源让学生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二、 正确把握网络课程资源特点
网络课程资源的全面性、多样性及易操作性使语文教学不再拘泥于课本,拘泥于教参,而是面向社会的“大语文”,由此及彼、以点带面的扩散性思维是其突出的特点。丰富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对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重点,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培养与发挥,可以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拓宽了“大语文”教育的天地。不难发现,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开展语文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学习理念,已经为大多数专家、学者、教师和学生认同。
三、合理使用网络课程资源
网络课程资源的使用给我们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延伸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课程资源为辅,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思想指导下,师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来丰富教育教学活动,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效。
1.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让语文预习更高效
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课文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叶圣陶先生曾对预习做过这样精辟的论述,他说:“预习的事项无非翻查、分析、综合、体会,审度之类;应取什么方法,认定哪一些着眼点,教师自当测知他们所不及,给他们指点,只是实际下手得让他们自己动天君。因为他们将来读书必须自己动天君。”由此可见,预习决非一般意义上的通读和浏览,而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去感知新的课文,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想象、辨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去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要“运用自己的心力,去尝试了解”新的学习对象。
在学习课文《恐龙无处不在》之前,我在字词、朗读等基本预习的基础上,向学生新增了几点预习要求:(1)你知道哪些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收集一下吧;(2)观看恐龙的图片;(3)你了解到的恐龙是什么样的?这些有吸引力的问题让学生迫不及待地上网搜索,并将相关的资料进行了整理,上课时,大家都忍不住兴奋地与老师同学交流、分享。思维很活跃,发言也很踊跃。恐龙在孩子们眼里变得不再神秘,恐龙的那些未知的奥秘激起了他们更强烈的探索欲望。就这样,使得原本一篇枯燥深奥的科普课文变得浅显易懂,生趣盎然。
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能让语文预习更扎实、高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预习,可以把学生的学习推到了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学生通过自奋其力,已有所悟、有所知、有所得,上课时学生便会拿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讲”相印证,这便会使学生经历一连串的心理感受,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当他们“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甚相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决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和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
在引导学生预习中,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中的课件,观看课文动画,聆听课文朗读。精美的动画,感情的范读,立马便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起来了,对学生的自学无疑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同时,在“资料库”中还有许许多多色彩纷呈的图片、浅显易懂的文字以及充满动感的动画以及相关网站。学生可根据内容确定浏览主题。如《月亮上的足迹》一课,网络资源里有大量介绍月亮的资料,还有许多月球的图片,学生一点击进去,就看见了各种美丽的月球图片,心情激动,兴高采烈。网络资源向学生呈现了丰富多采的教学信息,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缩短学生的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凡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可见,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地启动了学生进一步求知的内因,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图书、杂志、电视等媒介虽含有丰富的信息资料,但都不及网络的容量,也比不上其更新速度,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处理信息,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既学会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又培养搜集资料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我教会学生去搜集、整理和使用资料。课外知识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查阅网络课程资源,课堂上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语文的学习本身就是阅读、积累、交流、表达的过程,谁能占有丰富的资源,谁就能获取语文学习的优势,久而久之,尝到了资源的甜头,自然就会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从而将一本不厚的教材读厚、读深。
如:在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神奇的克隆》这两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花、克隆技术等,课前我让学生从网上搜索资料,认识有关花的颜色与克隆技术的神奇之处。学生们都很感兴趣也很好奇,所以都积极参与。课堂上让搜索到资料的学生介绍有关这方面的知识给同学听。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在无形之中就学会了课文。通过搜索资料认识陌生的东西,学生学起来容易老师也教得轻松,这就是利用网络资源的好处。
3.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扩大课文信息量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建议,选入教材的课文应“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古今中外,许多优秀作品能够跨越时空,具有永久的魅力。可是,因为这些优秀作品内容有的距离学生太远,不能让学生们很容易地领悟,而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重现悠久的历史,可以凝聚灿烂的文化。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个时代的平台,在阅读“时差”较大的优秀作品之前可以获取尽可能多的有用的信息。
如《云南的歌会》这篇抒情散文描写了我国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的生活情景,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对于学生来说,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民族风情与他们相距甚远,仅仅依靠课本插图和课文内容,是无法让让他们了解和体会少数民族的风俗和特点的。所以,上《云南的歌会》这一课之前,我先布置孩子们预习,利用网络资源,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我国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他们各自的服饰穿戴、民俗风情、音乐舞蹈、民族语言等有什么特点。孩子们通过查阅之后,获取了大量相关信息,有的甚至还饶有兴趣地做成了一张民族风情展的小报。这样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那一点点东西,而是获取了更广阔的知识空间。
可见,多媒体网络便捷的搜索方法和丰富的信息,扩大了课文内容上的信息量,不但使学生学得趣味盎然,而且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