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为什么和郭松龄反目成仇?
因为郭松龄反奉之目的已然明朗,他要独自掌控东三省,以实现其改造东三省之目的,两人反目成仇,谴责其忘恩负义。
郭松龄的突然造反让张作霖如闻惊雷。开始时,他还误以为张学良跟郭松龄一起反老子呢。弄清真相后,他一面指使杨宇霆辞职退隐大连,以去郭松龄起兵口实,一面派张学良直接与郭疏通。张学良向其父洒泪叩头而别,急赴秦皇岛,企望劝说郭松龄罢兵言和。张学良在秦皇岛通过日人顾问仪峨与在滦州的郭松龄身边的日医守田福松电话联系,要求与郭面谈,遭郭松龄婉拒。
1925年11月27日,张学良第二次派仪峨与守田接触,希望郭松龄先行停止军事行动,有什么要求尽可以磋商。郭松龄这次有了回复,提出下列停战条件:山东归岳维竣;直隶归冯玉祥;热河归李景林;郭回奉执政,统掌东北。
至此,郭松龄反奉之目的已然明朗,他要独自掌控东三省,以实现其改造东三省之目的。张学良感到劝说郭的工作完全失败,不再对其抱有幻想。于是,派飞机在郭军上空投撒传单,揭露郭松龄盗用自己名义倒戈反奉,谴责其忘恩负义。
扩展资料:
郭松龄的相关情况:
1、在郭松龄起兵之初,日本人明里打着“严守中立”、“不干涉”的幌子,背地里却与郭松龄接触,企图乘机取得过去没有得到的利益。
2、12月10日,关东军参谋浦澄江中佐赴锦州东北国民军总司令部向郭松龄递交警告书,并恫吓说:“我帝国完全准备好了应付阁下任何行动方案,顺便转告。
3、拉拢失败后,日本人开始对郭军的进攻进行干预。1925年12月14日晨,日本守备队奉白川司令官的命令对渡过辽河开往营口市区的马忠诚旅进行强硬阻挠,迟滞了郭军原定14日对奉军发起总攻的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松龄
民族英雄张学良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之所以称之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一辈子做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对国家有益的重大决定,东北易帜他放弃了自己手中的无上权力,使中国提前了好几年结束内战消耗,西安事变他不顾生死的绑架了蒋介石,迫使蒋介石结束内战与共产党合作,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使中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空前的团结,他一生做出的这几件事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具有民族大义,有血性有智慧的爱国者
张学良之所以能做出这么大的成就,一是因为他特殊的身世,第二点与他的启蒙老师郭松龄也密不可分,张学良是清朝末年大军阀张作霖的大儿子,张作霖土匪出身,但此人善于外交,头脑聪明,很快控制了整个东北,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而张学良是张作霖最喜欢的儿子,从小调皮,张作霖先后几次给他找了几位名士都被他给气跑了,最后干脆给他带到自己的司令部找个军人教授
郭松龄,字茂宸,辽宁人,毕业于陆军大学,是研究生学历,毕业之后回到家乡,当时的东北已经归张作霖控制,军校毕业的学生在东北的基本都会找张作霖入伍找饭碗,郭松龄也一样,在他来找张作霖求职之时在众多人里面做了自我介绍之后张作霖只是觉得他的名字好听,所以就决定让他给自己的儿子张学良做老师,他与张学良见面后的第一节课看到七八岁的张学良在自己拼地图,所以就给他上了一节地理课,说是地理课,但给张学良讲的基本都是中国近几年遭受的屈辱,这使张学良有了最初的民族认知
郭松龄一个堂堂的陆军大学毕业研究生,一心想做出一番事业,怎么能甘心做一个军阀的教书先生,在投奔张作霖没有被重用之后,只身去了广东投奔孙中山,孙中山在广东革命失败以后,郭松龄就又回到了奉天,这时候张作霖成立了东北讲武堂的军校,就聘请了郭松龄作为教官,这才又一次接触到了张学良,张学良从小调皮,张作霖怕他不成器,所以设计让张学良进了自己的军校,一方面摔打历练,一方面给儿子一个培养自己心腹的班子的机会,好将来接自己的班
虎父无犬子,张学良从小在家对自己父亲的外交耳濡目染,很快有了一批自己的死党,但同时也对郭松龄的正直与才华吸引并且神深深的佩服,就有意的接近郭松龄,此时的郭松龄心里也清楚,自己现在带了就是太子,是未来东北的接班人,所以有意严格的要求张学良,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在军校成绩优异的张学良几次被自己的父亲提拔,毕业之后直接晋升为帅府警卫旅的旅长,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己的师父调进了自己身边做参谋长,自己哪会带兵,所以一直是有郭松龄帮他带兵,几次拿当地土匪练兵,警卫率的军事素质大幅提升,张作霖很是满意
在随后的几次入关作战的中张学良连升几级,郭松林自然跟着升,但郭松龄与张作霖本就不是一路人,他心里一直想的是民族大业,曾寄希望于张学良身上,但张学良受其父亲控制,难以达到自己的理想,常年来张学良的部队一直都是郭松龄带,对部队的控制很深,所以就密谋造反,企图带着手里的部队独立出去做一番民族大业,但事情败露,张学良对自己的老师感情很深,几次要求亲自面见都被郭松龄拒绝
最后两人刀兵相见,张学良在自己父亲张作霖的支持下战胜老师郭松龄,战败的郭松龄逃跑被张作霖的人抓住,张学良极力挽救,但郭松龄还是被枪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