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要大杀开国功臣?
朱元璋当政时期勤政爱民,惩治贪污腐败,大力发展明生,为永乐盛世开创了有利条件,可以说算的上一个好皇帝;但在政治方面却有很大争议,其大杀功臣应该有两方面的原因
1、惩治腐败
天下初定后,一些功臣侍功骄横,为非作歹;朱元璋从小到处飘零,受尽苦难,以至于痛恨哪些贪官污吏;另外,为稳定军心民生,一定要扼杀这种势头,但这不是最主要原因;
2、维护江山稳固
在朱元璋时代,文臣武将,人才济济,群英荟萃;像刘伯温、李善长、胡惟庸这些文臣,文可安邦定国;像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傅有德、廖有忠、冯胜、蓝玉等这些武将,武可开疆扩土,攻城伐地;这些人在明朝建国时,都立下赫赫战功;有些人还是朱元璋儿时伙伴,征战时跟朱元璋称兄道弟,天下大定后,有些功臣开始居功自傲,如果朱元璋在时,以自己的威望还可以压制,死了之就很难说了;所以,当朱元璋当了皇帝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但是打天下需要这些功臣,守天下也需要,当时很多地方没稳定下来,总不能全杀光;他走的第一步,就大封藩王,当然只能封他的儿子,用藩王替换功臣守边,像燕王、晋王、秦王都征讨过元兵;儿子守边起到了效果,天下也稳定下来,就逐步解决功臣的问题,有的功臣这时已经战死,病死等;第二步就利用功臣内斗,顺水推舟除掉一批,由于哪些有功的文臣武将实在太多了,太子朱标又趋于文弱,这样进展缓慢;第三步就出现了“胡惟庸谋反案”,大批肃杀功臣;后来太子病死了,皇太孙朱允炆经后就更难掌控局势,所以要加快清理步,又出现了“蓝玉谋反案”,这两大案基本清理绝大部分功臣,夸度数十年;
朱元璋两次经典对话可以看出朱元璋的用意,第一次,太子朱标对朱元璋残杀的功臣求情,朱元璋拿了一根带刺的树枝给朱标,朱标不敢接,然后朱元璋把刺剃掉再给他,说我现在就是替你拔刺;第二次,皇太孙朱允炆问:功臣都死了,边疆出现战乱怎么办,朱元璋说由你的叔叔们带兵征讨,朱允炆接着说,如果叔叔出现叛乱呢?朱元璋没有给答案,反问:你觉得应该怎么办;果然一语成谶,后来燕王朱棣叛乱时,朝中已找不出像样的武将出征了,最后皇位落到燕王朱棣的手里;
由此可见,朱元璋杀功臣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他死后,防止功臣谋反作乱,不能威胁他朱家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