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给皇帝跪拜前为何“叭叭”甩袖子,有什么重要
展开全部
清朝官员的朝服带有箭袖,就是在本来就比较窄的袖口前边再接一个半圆形的袖口,一般最长为半尺,形似马蹄,又称“马蹄袖”。
箭袖和马蹄袖是两种不同的袖制,将箭袖和马蹄袖混为一谈是最常见的认知错误,满族的马蹄袖是在传统的箭袖基础上发展而来,把箭袖的袖缘改为马蹄状,也是马蹄袖(满语称之为“哇哈”)名字的由来。
因为清朝的统治者是满族人,满族人又是狩猎民族,他们在冬季行猎或作战时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类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响拉弓射箭。而平时又可以绾起来,灵活方便。
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放哇哈”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官员入朝谒见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将马蹄袖弹下,然后再两手伏地跪拜行礼。
除了是硬性规定外,在下跪时拍拍袖子,主要还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1、面圣不能不洁,拍袖子表示除去灰尘。
2、表示自己为官两袖清风。
3、表示自己没有暗藏兵器。(这点对皇上来说很重要,历史上行刺皇帝的事件太多,有备无患)
4、愿意效力犬马之劳,表示对上司忠诚,马首是瞻。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