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表的一些顶级工艺

最近了解到机械表里的一些工艺!像陀飞轮,万年历,日月星辰,三问!!请求藏表大师介绍介绍这些功能的历史!!... 最近了解到机械表里的一些工艺!
像 陀飞轮 ,万年历 ,日月星辰 ,三问!!
请求藏表大师介绍介绍这些功能的历史!!
展开
 我来答
edwinjsh
推荐于2016-11-13 · 超过3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8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2.3万
展开全部
陀飞轮是瑞士钟表大师路易·宝玑先生在1795年发明的一种钟表调速装置。法文Tourbillon(故又称特比龙),有“漩涡”之意,是指装有“旋转擒纵调速机构”的机械表,陀飞轮机构,是为了校正地心引力对钟表机件造成的误差。陀飞轮表代表了机械表制造工艺中的最高水平,整个擒纵调速机构组合在一起并且能够转动,以一定的速度不断的旋转,使其把地心引力对机械表中“擒纵系统”的影响减至最低程度,提高走时精度。由于其独特的运行方式,已经把钟表的动感艺术美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历来被誉为“表中之王”。
陀飞轮的结构
陀飞轮的创意在于,将擒纵机构放在一个框架(Carriage)之内,使框架围 陀飞轮
绕轴心也就是摆轮的轴心做360度不停的旋转。这样,原本的擒纵机构是固定的,因而当表搁置位置变化的时候,擒纵机构不变,造成了擒纵零件受力不同而产生了误差;当擒纵机构360度不停的旋转起来的时候,会将零件的方位误差综合起来,互相抵消,从而消灭误差。目前陀飞轮一般是1分钟转360度,也是最理想的旋转速度。
陀飞轮的原理就是当钟表在垂直位置时补偿地心引力的作用。 换句话说,当一只钟表处于垂直位置时,由于来自地心引力的作用,它的调节控制器,即是其摆轮、游丝和擒纵器,会在每一下摆动时发生难以觉察的快慢变化。 如果把调节控制器装设在一个每分钟转动一周的“笼框”上,即可获得一系列的垂直位置。这样便可以使钟表走动时十分准确,并能够互补误差。 这个原理看来十分简单,但实施起来却是另外一回事。原因之一便是“笼框”和陀飞轮的重量不能超过0.3克或0.013盎司——相当于一片天鹅羽毛的重量或两片鹦鹉羽毛的重量。另一原因是,它由72个精细组件组成,而其中大部分为手工制作!
陀飞轮的技术演进
陀飞轮手表经过时间和技术的改进和革新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代: 1、第一代陀飞轮表(即第一种结构—Tourbillon)是在1795年由瑞士制表大师Abraham-Louis Breguet发明并制成的。其飞轮结构必须由“飞轮旋转框架”(Tourbillon’s Carriage)和“飞轮固定支架”(Tourbillon’s Bridge)不可或缺的两部分基本构件组成。在此组合中,“摆轮夹板”(Balance’s Bridge)必须随飞轮一起旋转。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第一代飞轮表可以分为两类:同轴式(即摆轮的中心和飞轮的中心在同一轴心上);偏心式(亦称非同轴式,即摆轮的中心和飞轮的中心不在同一轴心上)。 2、第二代飞行陀飞轮表(即第二种结构—Flying Tourbillon)是在1927年,德国制表大师Alferd Helwig制造成功没有“飞轮固定支架”的陀飞轮怀表,提高了此种表运转时的神秘感和动态艺术美。在此组合中“摆轮夹板”仍须随飞轮一起旋转,此第二代飞轮表同样有同轴式和偏心式两种类别。 3、第三代神奇陀飞轮表(即第三种结构—Mystery Tourbillon)则由东方的钟表大师—中国人矫大羽(Kiu Tai Yu)在1993年于香港的“天仪轩”首创发明并且亲手制造成功。它不但和第二代飞行陀飞轮表一样都取消了“飞轮固定支架”,而且奇迹般地把“飞轮旋转框架”也一同取消了(在第一代和第二代飞轮表中,此构件都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在这个全新的结构中还把第一代和第二代飞轮表中必须随飞轮一起旋转的“摆轮夹板”改变为不随飞轮一起转动,首次大大减轻了飞轮重量达一半以上,并且可以加大摆轮的直径以增强计时的稳定性,同时又提高了动感艺术表现的水平。在飞轮表制造历史中,矫大羽首次选用蓝宝石玻璃替代了原本用金属制造的“摆轮夹板”,之前此部件是附属于“飞轮旋转框架”中的。由于此表运转时显得更加神秘莫测,故在国际上也被称为“矫氏神奇陀飞轮”(Kiu’s Mystery Tourbillon)和“中国陀飞轮”(Chinese Tourbillon)。

万年历
卷曲在链盘之内的发条是用手工装上的。它缓缓地松开,通过齿轮拖动系统(由齿轮和小齿轮组成)把它的动力传送到擒纵装置上,(擒纵装置调节它的力度)并传送到游丝摆轮。游丝摆轮的功能是调节时间,它每秒钟振动6到8次。振动越有规律,表的精确度就越高。齿轮拖动系统连接在游丝摆轮上,它的功能是驱动表盘上的指针。根据这个基本的原则(大约需要90个零部件),可以改制成一整套不同样式、越来越复杂的机械表,可多达13种功能,包括万年历、月相等。一块"顶级复杂"的机械表由1400个零部件组成。
普通的手表是通过机械方式(机械表)或者简单的换算方式(电子表)来实现日历功能的。而“万年历”需要实现一个略为复杂的算法,要实现这个算法,普通的电子表控制芯片已经不能胜任,需要一块8位以上的芯片来完成这个工作。所以,真正有万年历功能的手表,基本是电子石英表,机械表不能做到真正的自动有万年历功能,还要人工操作。

日月星辰就不太清楚了
精密配件
2024-04-30 广告
作为东莞市晨兴智能精密装备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我推荐您考虑我们的机械设备零件。我们拥有多年的制造经验和专业的技术团队,能够提供高质量、可靠的机械设备零件。我们的产品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在各种应用场景下的稳定性和耐用性。此外,我们还提供定...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精密配件提供
小尼言表
2020-07-25 · TA获得超过78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0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2.6万
展开全部

首先三问表是指能够通过声音来传递时间的表,三问表通过复杂的机械传动,用一连串的打簧音响来表示小时、刻钟和时钟。当你按下手表上的按钮,三问表会先报小时,再报刻(15分钟为一刻),接下来报分钟,通过高低音调来区别时间计算种类的不同,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几小时几刻又几分钟。

怀表是最开始的问表,早在17世纪末就出现,由于问表的结构复杂、制造耗时、成本不菲、精密要求高,能制作问表的人为数不多,生产的数量有限,所以更显弥足珍贵。这也使问表不再是单纯的只是计时工具,而是同时具备了艺术和工艺价值的高档奢侈品,怀表的结构、功能也开始由简入繁,各种奇思妙想的怀表纷纷问世。

到了在17世纪80年代,英国一位大师级的钟表匠Daniel Quare在多次的探索中,进一步完善了两问打簧结构并且获得专利权,他所发明的安全装置只有在完全启动打簧机构时,才会发出报时的声音,之后他又制作了半刻(7.5分钟)问表,从此打簧怀表的发展也更加的火热,制表技术也有了更多的提高。

机械表有四个公认的复杂结构,分别是打簧问表、计时码表、陀飞轮、万年历,三问表无疑是其中最为复杂的。在相差不大的表壳大小中,除了原本计时功能的零件外,还要再增加一套问表的发条、音簧、音槌等零件,一般普通的机械表大概就是130个零件左右,而对于最简单的三问表来说就有350~400个零件,单从零件数量看来,三问表的零件数量是普通表额的2.5倍。可以想象哪怕是资深的制表师,制作三问表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