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林正英?
一身黄色的太极袍、戴着八卦巾,身边总有两个“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徒弟:帅的叫秋生,呆的叫文才;
一把桃木剑,几道黄纸符,剑尖一挑,单脚一跺,出手就是“正宗抓鬼范儿”;
他是毛小方,也是林九,人称九叔。
他是盛名已久威风八面的“僵尸克星”林正英。
我们这代人,说到喜剧就是周星驰,提起僵尸就是林正英。可以说,林正英凭一己之力焐热了一个片种。试问有几个八零后的童年没看过九叔禹步结印、斗尸灭魔呢?
他那些恐怖之中带点搞笑、搞笑之余又不失温情的精彩演绎仿佛还在眼前,但从1997年他真切地离开我们到今天,已经整整二十个年头。
九叔和他养的萌萌哒小僵尸九叔和他养的萌萌哒小僵尸
-作者简介-
林正英出生在香港,原名林银宝。由于家境贫困,他只读了两年的书就跟随剧团开始学习京剧及武术,那时候一同训练的还有洪金宝和成龙。
1969年,十七岁的林正英进入邵氏电影工作。在度过了两年的替身时光后,他在1971年为《唐山大兄》担任武术指导。正是这部影片让他结识了一代巨星李小龙,二人从此结下深厚的友情。第二年由李小龙自编自导的《猛龙过江》与《精武门》,均邀请林正英做武术指导,李小龙还在片场放过话:林正英没到现场,你们一场戏都不能拍。
林正英(右二)与李小龙(中)
李小龙去世后,林正英加入洪家班,他的武指生涯也因此步入辉煌:1982年和1983年,林正英连续摘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奖,而他在电影《败家仔》中展示的咏春拳,也被认为是影史最佳的咏春演绎之一。
林正英真正的演艺事业巅峰开始于1985年。在这一年,他因出演电影《僵尸先生》中道长一角而一炮走红。也正是由于这一道士角色,奠定了林正英从影生涯中最经典的形象。
该片在1985年公映时引起轰动,票房狂收2000多万,在当时带来拥趸和跟风者无数,仅1986年就有10多部与之相似的作品上映。可以说,正是林正英带来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僵尸热”。
事实上林正英并非第一个将僵尸推向大银幕的人。有资料记载我国最早的僵尸片是1939年的《古屋行尸记》(马徐维邦编导,新华影业公司出品),紧接着在1940年和1941年又接连上映了《李阿毛与僵尸》和《女僵尸》。遗憾的是,这几部民国僵尸片如今都已难觅其踪。
民国僵尸片《李阿毛与僵尸》。看得出从那时起僵尸的形象就已经是身着清朝官服、面色青黑、指甲长长了。
应该说,僵尸片从林正英开始变得非常富有中国特色,特别是道家色彩。
林正英在其后的影片中也多是以道士的形象出现:身着道袍,头戴八卦巾,手执桃木剑,手拿八卦镜,使用的“五行颠倒术”等也多是来自于道教。
右手桃木剑,左手八卦镜,可以说是道士驱鬼的标准装备了。右手桃木剑,左手八卦镜,可以说是道士驱鬼的标准装备了。
除此之外,林正英的僵尸电影里很多说法都来自民间说法,比如回煞、作法,包括锅灰涂身体最早也是民间用来治疗小儿惊吓的土法。这些观念和民俗在国内特别是两广一带都有很深的百姓渊源,所以一经出现就深受欢迎。
第一章 僵尸的研究
林正英最突出的贡献是为“中国僵尸”下了定义,在他之后,“中国僵尸”的形象被彻底定了型。
这一切都自《僵尸先生》而始,这部电影也成了香港僵尸片的开山鼻祖。它首次集中展示了僵尸的形成和特点,这些都为后期的僵尸电影奠定了基调。
影片将僵尸的成因归为以下两种:
其一,是一个人在死之前,由于生气、憋气、闷气,死后有一口气聚在喉咙,形成尸气变成僵尸,也就是“多了一口气”。这个概念在1991年的《僵尸至尊》中又被进一步加以解释,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棺材菌”。所谓棺材菌,是指僵尸的尸体被困在棺材里,体内一股怨气上了喉咙,形成“菌”一样的东西,这口“菌”在他的嘴里面进进出出,形成所谓的“棺材菌”。
其二,是活人被僵尸所杀,尸毒入心,被杀者也变成了僵尸。
一旦成为僵尸,就拥有了一些属性。例如《僵尸先生》中,僵尸被大刀劈中头颅,甚至身中数十枪也毫无损伤,近乎钢铁之躯。
此外,僵尸还能够进化。进化靠吸血推进,吸血量越多,功能越强大。《僵尸先生》中,破棺而出的清朝僵尸需要靠跳跃行进,靠听觉捕猎。但在后期由于大量吸血,眼睛已经能够视物。而第二个僵尸形成时间仅为一天,远远短于前者的几十年,并且已经开始使用类似螃蟹步缓慢前进。
破棺而出的清朝僵尸任老太爷
到了1987年上映的《僵尸先生Ⅲ灵幻先生》,林正英又对僵尸的一些特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提出了鬼也有好鬼,有情有义,相较于人,“却是集贫贱、悲哀、衰败、灾祸、耻辱、惨毒、肥臭、伤痛、病死等十八个灾祸于一身”。这一说法也给后世许多“人鬼情未了”的影片提供了矫正三观的依据。
一字眉、冷幽默、好面子,身手敏捷,连画符念咒都有型有款;
一身黄色的太极袍、戴着八卦巾,身边总有两个“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徒弟:帅的叫秋生,呆的叫文才;
一把桃木剑,几道黄纸符,剑尖一挑,单脚一跺,出手就是“正宗抓鬼范儿”;
他是毛小方,也是林九,人称九叔。
他是盛名已久威风八面的“僵尸克星”林正英。
我们这代人,说到喜剧就是周星驰,提起僵尸就是林正英。可以说,林正英凭一己之力焐热了一个片种。试问有几个八零后的童年没看过九叔禹步结印、斗尸灭魔呢?
他那些恐怖之中带点搞笑、搞笑之余又不失温情的精彩演绎仿佛还在眼前,但从1997年他真切地离开我们到今天,已经整整二十个年头。
九叔和他养的萌萌哒小僵尸九叔和他养的萌萌哒小僵尸
-作者简介-
林正英出生在香港,原名林银宝。由于家境贫困,他只读了两年的书就跟随剧团开始学习京剧及武术,那时候一同训练的还有洪金宝和成龙。
1969年,十七岁的林正英进入邵氏电影工作。在度过了两年的替身时光后,他在1971年为《唐山大兄》担任武术指导。正是这部影片让他结识了一代巨星李小龙,二人从此结下深厚的友情。第二年由李小龙自编自导的《猛龙过江》与《精武门》,均邀请林正英做武术指导,李小龙还在片场放过话:林正英没到现场,你们一场戏都不能拍。
林正英(右二)与李小龙(中)
李小龙去世后,林正英加入洪家班,他的武指生涯也因此步入辉煌:1982年和1983年,林正英连续摘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奖,而他在电影《败家仔》中展示的咏春拳,也被认为是影史最佳的咏春演绎之一。
林正英真正的演艺事业巅峰开始于1985年。在这一年,他因出演电影《僵尸先生》中道长一角而一炮走红。也正是由于这一道士角色,奠定了林正英从影生涯中最经典的形象。
该片在1985年公映时引起轰动,票房狂收2000多万,在当时带来拥趸和跟风者无数,仅1986年就有10多部与之相似的作品上映。可以说,正是林正英带来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僵尸热”。
事实上林正英并非第一个将僵尸推向大银幕的人。有资料记载我国最早的僵尸片是1939年的《古屋行尸记》(马徐维邦编导,新华影业公司出品),紧接着在1940年和1941年又接连上映了《李阿毛与僵尸》和《女僵尸》。遗憾的是,这几部民国僵尸片如今都已难觅其踪。
民国僵尸片《李阿毛与僵尸》。看得出从那时起僵尸的形象就已经是身着清朝官服、面色青黑、指甲长长了。
应该说,僵尸片从林正英开始变得非常富有中国特色,特别是道家色彩。
林正英在其后的影片中也多是以道士的形象出现:身着道袍,头戴八卦巾,手执桃木剑,手拿八卦镜,使用的“五行颠倒术”等也多是来自于道教。
右手桃木剑,左手八卦镜,可以说是道士驱鬼的标准装备了。右手桃木剑,左手八卦镜,可以说是道士驱鬼的标准装备了。
除此之外,林正英的僵尸电影里很多说法都来自民间说法,比如回煞、作法,包括锅灰涂身体最早也是民间用来治疗小儿惊吓的土法。这些观念和民俗在国内特别是两广一带都有很深的百姓渊源,所以一经出现就深受欢迎。
第一章 僵尸的研究
林正英最突出的贡献是为“中国僵尸”下了定义,在他之后,“中国僵尸”的形象被彻底定了型。
这一切都自《僵尸先生》而始,这部电影也成了香港僵尸片的开山鼻祖。它首次集中展示了僵尸的形成和特点,这些都为后期的僵尸电影奠定了基调。
影片将僵尸的成因归为以下两种:
其一,是一个人在死之前,由于生气、憋气、闷气,死后有一口气聚在喉咙,形成尸气变成僵尸,也就是“多了一口气”。这个概念在1991年的《僵尸至尊》中又被进一步加以解释,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棺材菌”。所谓棺材菌,是指僵尸的尸体被困在棺材里,体内一股怨气上了喉咙,形成“菌”一样的东西,这口“菌”在他的嘴里面进进出出,形成所谓的“棺材菌”。
其二,是活人被僵尸所杀,尸毒入心,被杀者也变成了僵尸。
一旦成为僵尸,就拥有了一些属性。例如《僵尸先生》中,僵尸被大刀劈中头颅,甚至身中数十枪也毫无损伤,近乎钢铁之躯。
此外,僵尸还能够进化。进化靠吸血推进,吸血量越多,功能越强大。《僵尸先生》中,破棺而出的清朝僵尸需要靠跳跃行进,靠听觉捕猎。但在后期由于大量吸血,眼睛已经能够视物。而第二个僵尸形成时间仅为一天,远远短于前者的几十年,并且已经开始使用类似螃蟹步缓慢前进。
破棺而出的清朝僵尸任老太爷
到了1987年上映的《僵尸先生Ⅲ灵幻先生》,林正英又对僵尸的一些特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提出了鬼也有好鬼,有情有义,相较于人,“却是集贫贱、悲哀、衰败、灾祸、耻辱、惨毒、肥臭、伤痛、病死等十八个灾祸于一身”。这一说法也给后世许多“人鬼情未了”的影片提供了矫正三观的依据。
有趣的是,九叔自己却对“人鬼恋”予以了否决。他认为人鬼殊途,人和鬼在一起,精、气、神都会减弱,相当于减寿。所以那些和女鬼谈情说爱的书生们,可以说是冒着绳命危险在言情了。
有趣的是,九叔自己却对“人鬼恋”予以了否决。他认为人鬼殊途,人和鬼在一起,精、气、神都会减弱,相当于减寿。所以那些和女鬼谈情说爱的书生们,可以说是冒着绳命危险在言情了。
林正英出生在香港,原名林银宝。由于家境贫困,他只读了两年的书就跟随剧团开始学习京剧及武术,那时候一同训练的还有洪金宝和成龙。1969年,十七岁的林正英进入邵氏电影工作。在度过了两年的替身时光后,他在1971年为《唐山大兄》担任武术指导。正是这部影片让他结识了一代巨星李小龙,二人从此结下深厚的友情。
第二年由李小龙自编自导的《猛龙过江》与《精武门》,均邀请林正英做武术指导,李小龙还在片场放过话:林正英没到现场,你们一场戏都不能拍。一字眉、冷幽默、好面子,身手敏捷,连画符念咒都有型有款;一身黄色的太极袍、戴着八卦巾,身边总有两个“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徒弟:帅的叫秋生,呆的叫文才;一把桃木剑,几道黄纸符,剑尖一挑,单脚一跺,出手就是“正宗抓鬼范儿”;他是毛小方,也是林九,人称九叔。
他是盛名已久威风八面的“僵尸克星”林正英。我们这代人,说到喜剧就是周星驰,提起僵尸就是林正英。可以说,林正英凭一己之力焐热了一个片种。试问有几个八零后的童年没看过九叔禹步结印、斗尸灭魔呢?他那些恐怖之中带点搞笑、搞笑之余又不失温情的精彩演绎仿佛还在眼前,但从1997年他真切地离开我们到今天,已经整整二十个年头。
除此之外,林正英的僵尸电影里很多说法都来自民间说法,比如回煞、作法,包括锅灰涂身体最早也是民间用来治疗小儿惊吓的土法。这些观念和民俗在国内特别是两广一带都有很深的百姓渊源,所以一经出现就深受欢迎。
李小龙去世后,林正英加入洪家班,他的武指生涯也因此步入辉煌:1982年和1983年,林正英连续摘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奖,而他在电影《败家仔》中展示的咏春拳,也被认为是影史最佳的咏春演绎之一。林正英真正的演艺事业巅峰开始于1985年。在这一年,他因出演电影《僵尸先生》中道长一角而一炮走红。也正是由于这一道士角色,奠定了林正英从影生涯中最经典的形象。
该片在1985年公映时引起轰动,票房狂收2000多万,在当时带来拥趸和跟风者无数,仅1986年就有10多部与之相似的作品上映。可以说,正是林正英带来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僵尸热”。
事实上林正英并非第一个将僵尸推向大银幕的人。有资料记载我国最早的僵尸片是1939年的《古屋行尸记》(马徐维邦编导,新华影业公司出品),紧接着在1940年和1941年又接连上映了《李阿毛与僵尸》和《女僵尸》。遗憾的是,这几部民国僵尸片如今都已难觅其踪。民国僵尸片《李阿毛与僵尸》。看得出从那时起僵尸的形象就已经是身着清朝官服、面色青黑、指甲长长了。
应该说,僵尸片从林正英开始变得非常富有中国特色,特别是道家色彩。林正英在其后的影片中也多是以道士的形象出现:身着道袍,头戴八卦巾,手执桃木剑,手拿八卦镜,使用的“五行颠倒术”等也多是来自于道教。
一说到林正英大家都会想到僵尸片,他是香港电影僵尸题材的开创者也是发扬广大的最成功的,电影中的套路也是被很多别的电影借鉴,影片中的桥段也是一直流传至今经常被人们谈起,他还有一个更成功的身份就是武术指导。
一开始林正英是作为李小龙电影的武术指导,而且是李小龙钦点的电影武术副指导,从《唐山大兄》开始,李小龙的四部半电影都一直和林正英合作,他也是一直作为武术指导,也有电影中有过少量的角色,作为武术指导他也是李小龙的左膀右臂,深得信任,有时候因为林正英的不在,都可以不开机等他。
李小龙去世后,林正英加入洪家班,凭借《败家子》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武术指导,后来慢慢开始拍僵尸类电影,《僵尸先生》也是一炮而红,引得香港争拍僵尸电影,而《僵尸先生》里面的各种设计也是被其他影片效仿,林正英的道长形象也是印象深刻,后来的影片中他也是保持了这个形象。
僵尸片的落寞也是非常快,一时的火爆让很多的粗制滥造的影片纷纷上映,观众也是审美疲劳,虽然林正英也是在不断的创新,各种的结合,也只是回光返照,同时赌博类、武侠类的电影崛起,僵尸片很快就没有了市场。
林正英也是在拍摄《僵尸道长三》的时候已经被查出肝癌晚期,当时只有四十多岁,和范琼丹还没有结婚,后来他和不知情的范琼丹分手,这一幕和很多电视剧的剧情一样,但是他真的就这么发生了。林正英为人低调,做事认真,拍摄影片也是精益求精,武术指导也是经常设计出新的动作来,这方面他很有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