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大陆边缘成矿系统

 我来答
中地数媒
2020-01-17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从本质上讲,板块构造的历史,根本上就是古大洋与古大陆相互作用的历史。这种作用历史多发生于海陆转换处,即古陆边缘。因此,上述成矿系统大多就是古陆边缘的成矿系统。A.H.G.Mitchel等(1981)关于矿床与全球构造的著述,是关于不同板块边缘或者就是古陆边缘与成矿作用关系的较早论述。涂光炽(1989,1994)指出我国超大型矿床都产于古陆边缘。孙启祯(1990,1994)专文阐述了“边缘成矿现象”,这里的边缘,就是古陆边缘,就是板块边缘,张本仁等(1994)在秦巴地区,利用地球化学系统观念,对造山带构造发展和成矿作用作了深刻而系统的阐述,证明了秦巴区存在华北与华南两种不同的大陆边缘,研究了整个岩石圈包括上地幔的性质及与成矿的关系。祁思敬、李英(1993)研究了扬子板块北缘南秦岭泥盆系热水沉积型铅锌(铜)矿;刘肇昌(1993)论述了扬子板块西缘的裂谷构造与成矿;宋叔和(1994)探讨了火山岩型铜及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形成环境,明确指出其主要成岩成矿环境是大陆边缘活动带和大陆裂谷带;汤中立、李文渊、徐东等(1995)研究了华北古陆西南边缘镍铜的成矿作用。可以说,深入研究古大陆边缘、正确的确定板块构造边界,不仅是构造学家而且也是矿床学家所关心的基本问题。

翟裕生(1998)认为,古陆边缘之所以有利于成矿,尤其是有利于产出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原因,涉及因素很多,下述5个因素是决定因素:

(1)深浅沟通:无论是伸展,还是收缩与走滑,古陆边缘往往都具贯通性大型构造。地球物理资料表明,裂谷往往就是沿低角度正断层裂开的,这种低角度正断层可以延伸到上地幔软流圈中,在地壳浅表层次呈脆性,在中深层次呈韧脆性,在深部(下地壳、上地幔)呈韧性,软流圈物质往往就是沿此类断裂上涌的,火山作用也是与此种断裂密切相关;收缩边缘的俯冲带,根本上就是一条下插到软流圈中去的逆断裂;走滑断裂更是将不同性质的成矿物质聚集在一起的通道与贮蓄库。在上述3种宏大宽阔的地质-地球物理背景下,极有利于发生能强烈浓集成矿物质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

(2)流体汇集:大陆边缘是洋陆交接带,汇聚大量的多种类型、多种来源流体(地表水、地层水、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和幔源流体),这些流体对流沉积(扩张边界)、沉积堆积(被动陆缘)、混合沉积(收敛边界、转换断层及走滑边界),是成矿系统形成的重要因素。

(3)矿源丰富:在陆缘构造带,成矿物质丰富,既有幔源和下地壳源的深部物质,又有大陆长期风化剥蚀入海的陆源物质,还有海水中的无机盐类和生物有机质、岩浆物质及F、Cl、S等活动性组分。

(4)热动力异常:古陆边缘在其活动期,形成异常高的大地热流值,这是成矿系统赖以启动的热动力来源。

(5)长期活动:古陆边缘性质往往是长期不变的,洋壳从生成到回复到岩石圈软流圈中,所经历的时间约为100Ma,一个总的威尔逊旋回也需要200Ma的时间。研究表明,一个科迪勒拉型活动大陆边缘往往是长期反复俯冲、拉张、拼贴的边界。这种长期活动的边界,有利于成矿作用的反复进行,成矿物质的多次叠加富集,但也可能破坏先存矿床,使先存矿质分散流失或形成新矿床,形成复杂的构造-成矿景象。正是由于古陆边缘比其它大地构造环境更具备以上的5个成矿有利因素,因此就有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更多几率。因此,古大陆边缘成矿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古大陆边缘成矿系统中成矿作用与大陆边缘构造演化的不同阶段结合起来考虑,从更广更深层次上认识古大陆边缘成矿规律,这是当前矿床学研究的热点,是区域成矿研究的新思维。鉴于成矿系统具有层次性,最近,汤中立等(1999)提出成矿组合观念,将成矿系统进一步具体化。成矿组合是指在同一成矿系统里以一种成矿作用为主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成矿元素组成的一个或一组矿床。实际上相当一个成矿子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便于人们在实际工作中把握成矿系统理论的应用问题。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