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沉积特征
2020-01-18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安州盆地的基底包括:太古宇变质岩系组成的结晶基底,地台型的中新元古界、以海相为主的下古生界和以海陆交互过渡为陆相的上古生界。燕山运动使地层褶皱和倒转,发育了一系列NE、NWW及近EW向的继承性大断裂,并伴随着岩浆活动,同时出现许多断陷盆地。在这些盆地内部,又受断裂控制形成了众多的次一级箕状凹陷。
1.中生界
在晚中生代时,安州盆地沉积了上侏罗统峰燧组、下白垩统博川组和龙盘组三套地层,总厚度约为4000m。该套地层为一套陆相河湖相沉积物,从下往上,火山碎屑凝灰质由多变少,由不含钙质到富含钙质,直至夹有泥灰岩岩层。由于沉积时受盆地边缘断层下陷的控制,因此,安州盆地类似于中国东部的箕状盆地,面积小,沉积厚,有火成岩活动,且构造复杂,沉积纵横向变化很大。
(1)上侏罗统峰燧组
上侏罗统峰燧组发育在大宁江两岸,沉积厚度约600m。其岩性为一套紫红色、黄绿色含砾粉砂岩,夹薄煤层。与下伏太古宇狼林群呈断层接触或局部不整合接触。峰燧组为一个较完整的沉积旋回,峰燧期早期,盆地开始缓慢下沉,且平缓开阔,因此底部砾岩局部分布。接着短暂地沉积了一套河流、浅湖相地层,随后逐渐进入浅湖相或半深湖相环境。从平面上看,愈往南沉积物越细,湖水更深,有机物丰富,呈弱还原环境。由于盆地拉张,地幔熔融物质上涌,火山活动比较活跃,所以在地层中也见有安山玢岩,沉积岩中也多含凝灰质成分。
(2)下白垩统博川组
下白垩统博川组总厚度3000多m,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覆于下伏峰燧组之上,地层走向为NE,倾角为15°~30°,倾向SE。岩性以砾岩为主,整体为一套砾岩相的地层,下部为厚300~400m的砾岩,砾径大,粗细不一;中部砾岩较细,夹有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间夹煤线;上部又为较粗的砾岩,粗砂岩;顶部300~500m为一套安山玢岩,石英斑岩。博川组也是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由洪积相向上逐渐发展为河床相、浅湖相,后来又回到河流相和洪积相,因此沉积的都是一套粗粒碎屑岩。由东向西岩性变化大,从砾岩—砂岩—更细,反映了沉积物的横向变化。
在青川江南部地区主要为湖相沉积物。自下而上由七个段组成(图5—30),沉积序列如下:
①主要为浅红紫色、褐色粗砾岩,厚370~420m;
②砾岩和砂岩互层,夹粉砂岩层,厚242~264m;
③长石砂岩和粉砂岩互层,夹少量的中粒砂岩、砾岩以及凝灰质砾岩,厚290~350m;
④砾岩,中粒砂岩,砾岩和粉砂岩互层,夹砾岩、凝灰质砂岩以及碧玉,厚280m;
⑤浅红紫色和浅黄褐色以及浅灰绿色砾岩、砂岩、粉砂岩,厚230~548m;
⑥浅红紫色粗砾岩,夹砂岩、粉砂岩,厚250m;
⑦泥灰岩、硅质粘土岩、石英片岩、粉砂岩,厚396m。
(3)下白垩统龙盘组
下白垩统龙盘组发育,在清川江流域出露良好,其总厚度大于1500m,与下伏博川组基本上是连续沉积。龙盘组下部为灰色砾岩和砂岩夹薄层凝灰岩和黑色泥岩,厚约200m;中部为杂色含砾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夹砂砾岩,厚340~480m;上部为黑色泥岩和页岩夹灰色薄层粉砂岩和泥灰岩,厚390~940m。该组与下伏下白垩统博川组为连续沉积,与上覆古近系新里组为不整合接触。根据钻井资料揭示,龙盘组分布很广泛,由于控制断层急剧活动,盆地迅速下降,该套地层沉积时沉积物细,水体深,生物繁盛并且保存好,岩性以深色细粒和湖相化学沉积为特征,河流相沉积的时间短,厚度不大,很快就进入湖相环境,湖静水深,且长期处于构造下降阶段,沉积细,还原环境下有利于生物遗体的保存。因此,岩石颜色深,有机质丰富,直到晚期水体才变浅,又为浅湖相盆地。
2.新生界
新生代地层在安州盆地沉积较少,发育不完全,分布零散,主要沉积了古近纪的一套碎屑岩系,为安州群的新里组、龙林组和仓洞组(图5—31),厚度由北向南逐渐增厚。根据地震资料,最深在滨海一带,沉积厚度可达2200m,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沉积超覆于龙盘组、博川组之上。
(1)始新统新里组
本组分布于文德以及介川的部分地区,呈带状分布。不整合于中生界的盘松组、博川组以及龙盘组之上,上被龙林组不整合覆盖。分为Chilli段和Oesori段。
图5—30 博川组综合地层柱状图
(据Geological institute Academy of Sciences DPR.of Korea,1993)
Chilli段分布于文德、肃川等地以及介川部分地区的一个狭窄的带内。下部为黑色泥质板岩,上部为中粗粒砂岩、砾石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以及泥质板岩等,最顶部为薄层浅紫红色、浅灰绿色粉砂岩层。厚5~150m。
Oesori段主要由几个玄武岩层、凝灰岩组成,玄武岩层中夹黑或深灰色泥岩、可燃泥岩以及少量的浅紫红色凝灰岩和凝灰质粉砂岩等。厚30~200m。
新里组含有下列重要的植物化石:Cephalotaxopsis heterophylla Hollick,Glyptostrobus eu-ropaeus(Brongn.)Heer,Taxodium dubium(Sternb.)Heer,Cercidiphyllum arctium Brown。除此之外,还产有孢子-花粉化石:Schizaeoisporites sp.(1%~3.2%),Polypodiaceaes-porites sp.(2%~3.2%),Podocarpiditesarquata(K.M.)Lim(0.4%~1.8%)Piceaepol-lenites sp.(2.8%~9%),Monosulcites carpentieri Del.和Sprum.(0.6%~3.7%),Inaper-turopollenites sp.(14.4%~55%),Betulaepollenties aff.Plicoides(Zakl.)Lim(0.4%~2%),Ulmoideipites cf.planeraeformis Ander.(0.8%~2.2%)Magnolipollis sp.(1%~34.2%),Gothanipollis sp.(0~1%),Aguilapollenites sp.(0~1.4%)。根据上述植物群化石以及孢子-花粉资料分析,时代为始新世。
图5—31 安州盆地古近纪地层序列简图
(据Geological institute Academy of Sciences DPR of Korea,1993)
(2)龙林组
本组广泛分布于Mundok和Sukchon地区,向西延伸到海边,不整合于新里组之上,上被仓洞组整合覆盖。主要由陆源碎屑岩组成,如砾岩、砂屑砾岩、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质岩、泥质岩以及含煤泥质岩,是本地区主要的古近系产煤层,含30或者更多的大大小小的煤层。根据岩石学特征和化石资料,分下、中、上三部分。厚800~2000m。产有下列指示时代为渐新世的植物群化石:Metasequoia,Seuoia,Taxodium,Taxites,Ulmus,Quercus,Alnus,Carpinus,Populus,Salix,Acer,Alangium。
(3)仓洞组
主要分布于Sukchon的Changdong、Namyang地区以及近海的Jungsan和Onchon等地。整合于龙林组之上,上被第四系角度不整合覆盖。下部由杂色粉砂岩、细砂岩组成,间夹煤层和含煤泥质岩;上部主要为砂岩、砂砾岩,常常间夹浅灰绿色粉砂岩和粉砂质泥质岩。厚达1000m。产下列孢子-花粉化石:Polypodiaceaesporites sp.(0.25%~60.8%),Piceaepollenites sp.(2.5%~8.6%),Tsugaepollenites sp.(1.3%~5.6%),Pinuspollenites sp.(2.2%~7.4%),Salixipollenites sp.(0.5%~3.2%),Juglanspollenites sp.(0.25%~5.5%),Alnipollenites sp.(1%~12.5%),Carpinuspollenites sp.(0.4%~3.5%),Quercoidites sp.(1.5%~8.5%),Ulmoideipites sp.(1%~17%),Tiliaepollenites sp.(0.5%~5%)。依据上述孢子-花粉化石资料,时代为晚渐新世-早中新世。
第四系覆盖很薄,一般几米至十几米。
2024-10-28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