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端午节原本是上古先民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江自尽,后人又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这些节俗大多围绕着祭龙,祈福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南方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放纸鸢,挂艾草菖蒲,系五色绳,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打午时水、浸龙舟水、铸阳燧、佩豆娘、贴午时符、祭祖、画额、薰苍术、躲端午、采药、制凉茶、端午雨、跳钟馗、雄黄酒、朱砂酒等。我认为南方端午节怎么多的习俗中值得一提有5个,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端午节的习俗之一:插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时值仲夏,南北气候湿热,蛇蝎出没、疫病流行,人们受到恶劣生存环境的威胁,期盼生活的顺利与平安是每个人的心愿,这也是端午节被凸显的最初原因。在端午节,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悬于堂中,还可制成花环做佩饰,用以僻邪驱瘴。
在南方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
🌷💕端午节的习俗之二:点朱砂💕🌷
在南方端午节给孩子额头上点上朱砂,寓意孩子们身体健康、平平安安;在孩子额头画”王“字,其寓意着为孩子驱除灾害、瘟疫,象征着喜庆、吉祥。
点朱砂,又名朱砂开智。就是用朱砂为孩子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这又称之为“开天眼”。“痣”通“智”,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寓意着孩子从此眼明心明,好读书,读好书。此外,进入端午节,蚊虫出没,给小孩子额头点上朱砂,也寓意孩子们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端午节的习俗之三:系五彩丝线💕🌷
在南方为孩子系五彩绳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它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长命锁的前身是“长命缕”,也被称之为“长命缕”。其意义在于锁住小孩的命,避免病魔疫鬼侵入危害小孩。古人认为小孩一旦戴上了锁,就能无灾无祸,平安长大;长命锁更多表达的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
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悬挂上五色丝绳,以避不祥;所以传统上用五色彩丝编成绳索,配以银锁,缠绕于儿童手臂,以祈求辟邪去灾,祛病延年!
这系五色绳也有讲究,必须要在太阳没出来之前就系上,否则就会不灵验,而且五色绳不能任意扯断或丢弃,只能等到端午节后的大雨天时,将它仍在自家院墙的排水口,随雨水冲走。
🌷💕端午节的习俗之四:吃粽子💕🌷
在南方端午节吃粽子,也是中国人民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端午节的习俗之五:扒龙舟💕🌷
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习俗,古时盛行于吴、越、楚,现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早在7000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龙舟”一词,最早见于《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认为文中的“飞龙”即是龙舟。
扒龙舟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版块。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择吉日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划龙舟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端午节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对过去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面向未来的节日。通过开展各种习俗活动,将文化传承融入节日之中,让孩子们在每年的端午重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感受伟大爱国诗人人格的高尚,增强民族意识与传承文化的使命感。
* 赛龙舟:在南方一带,端午节赛龙舟是一种传统习俗。赛龙舟不仅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也体现了人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 放纸鸢: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放风筝也是一种习俗。
* 拜神祭祖:在南方地区,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
* 挂艾草:在南方地区,端午节时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上艾草,蚊子害怕闻到这种味道,可以起到驱蚊的效果。
* 拴五色绳:五彩绳是由红、绿、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粗丝线搓成的绳子,一般都是给孩子系在脖子上或手腕、脚腕,寓意去除霉运,带来健康和好运。
* 吃咸粽:南方的端午节,吃粽子是一个重要的习俗。粽子主要是咸味的,馅料主要是放腌制的五花肉。
* 吃五黄:在江南一带,端午节这一天要吃五黄,五黄是指黄酒、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
* 喝雄黄酒:以前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特别盛行端午节喝雄黄酒。雄黄可以用来制作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
* 吃煎堆:南方端午节前后是雨季,一下就是十几天,连绵不止。因此在福建晋江一带,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调成浓糊状,煎成煎堆。吃煎堆主要是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也就是人们说的把天补好了。
总的来说,南方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样,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1.吃粽子:刚刚蒸熟的粽子,色香味俱佳,是端午节的主要食品。各地粽子口味特色不同,有咸味、甜味等。
2.赛龙舟:端午节龙舟竞渡是南方的传统习俗。 peoplePeople手持划桨,驾驶龙舟,努力比赛,以纪念屈原的牺牲。
3.挂艾草:艾草是端午节一项重要的民俗,以温乎驱寒、清除瘟疫为主要特征。在湖南、江西等地,人们还会将艾草制成花簇,挂在屋内或车窗上。
4.饮雄黄酒:雄黄酒是南方端午节特有的酒,传统上被用于防疫保健。今天,雄黄酒仍然受到人们的欢迎,被认为可以排毒养颜。
5.踏青游玩:端午节正值夏季,是南方踏青游玩的最佳时机。人们可以漫步公园、山间,享受阳光、美景、清新空气。
日常vlog,草原离你很远,我离你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