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和韩寒的起点一致,为什么距离越来越远?
对于很多80后和90后而言,肯定看过不少关于韩寒和郭敬明的书。
郭敬明和韩雪曾一度被视为80后的两个标志人物,他们起点类似,过程大相径庭,最终却在很大程度上殊途同归。在自己成为明星后,他们不约而同地升级为造星者,与旗下数名作者共同打造出各自的商业帝国,这些作者,或者说网红,被纳入成为他们商业版图的一部分,但如何对其聚集、孵化、打造,韩寒与郭敬明选择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某种程度上,郭敬明与韩寒都在寻找影视化的方法论,流程化、工业化、高性价比是共同目标。除了郭敬明自己的作品之外,目前最世成功影视化的只有落落的《剩者为王》和安东尼的《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不过,郭敬明确实培养带出了一些编剧,比如签约作家猫某人、第一届文学之新 12 强得主李倩,她们都参与了《小时代》和《爵迹》电影的编剧工作。这一年,韩寒亭东影业在年初获阿里影业投资,郭敬明为落落导演的电影《如果声音不记得》做监制——这是落落的同名小说,出版于 2004 年。笛安在写作这件事上继续向纯文学进军,最新作品《景恒街》获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虽然褒贬不一,也是突破。
现在他们两个也都是当今演艺圈的年轻导演,从他们拍的电影来说,我更喜欢韩寒拍的电影,更符合我的口味,特别是飞驰人生和后会无期,更符合当下的审美观。我觉得郭敬明拍的无论是小时代系列,还是爵迹系列,要么是拜金主义,要么是极致的浮夸主义,只适合没有思考的宅男宅女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