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死亡以后能复活是真的吗?
脑死亡60小时后复活,病例冲击我国首部准脑死亡法标准:福州11月7日电 昨日,重庆来泉务工的彭某跨越了生死界线,同时也突破了脑死亡12个小时后便可确认死亡的医学惯例。据了解,病人彭某今年30多岁,重庆人,来泉州打工2个多月。10月31日晚上被人打伤,后送到泉州成功医院救治。泉州成功医院副院长李昌德教授说,2日上午,他和外科医生许明尧接治病人彭某,当时彭某昏迷不醒,据其弟彭大江介绍说他已经昏迷10个小时了。经过抢救到了11月3日晚10时,虽然还有微弱的心跳,但彭某的症状已经符合医学界脑死亡的标准:深昏迷,脑干反射全部消失,无自主呼吸。34个小时后,即5日上午8时30分,李教授征求家属的意见:病人已经脑死亡,还要不要接受治疗?11月5日,彭某的母亲从重庆赶往泉州。就在母亲赶过来的这两天时间里,奇迹发生了。这些天,彭某的身体都是冰凉的,医生几次量体温都量不到。昨日凌晨,彭大江突然感觉到哥哥的身体变暖,早晨6时,护士一量温度,居然达到35摄氏度。上午10时,在床边打瞌睡的彭大江被李教授的惊呼吵醒:“这下出奇迹了!”原来,彭某此时已经恢复了自主呼吸,“有了呼吸说明他已经脱离脑死亡的阴影了”。据李教授介绍,目前医学上通行的死亡标准是脑死亡和心脏死亡,但我国立法只承认心脏死亡标准:即心脏停止跳动为生命终结。但心脏是一个独立收缩的器官,即使在没有脑神经支配的情况下,心脏还能维持跳动很长时间。所以许多医学家认为脑死亡标准更科学,对器官移植的意义更大,目前,我国已经在酝酿脑死亡法。据了解,卫生部脑死亡法起草小组的最新标准是:深昏迷,脑干反射全部消失,无自主呼吸(靠呼吸机维持,呼吸暂停试验阳性)。在首次确诊后,观察12个小时无变化,方可确认脑死亡。4月10日武汉同济医院首次以“脑死亡”标准宣布了一个病人的死亡。
美国一家名为“生物夸克”的公司宣称,他们将进行一项“起死回生”的试验,让“临床脑死亡”的人再次复活,该试验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在拉丁美洲启动。据了解,去年5月,这家公司曾打算在印度进行这一试验,但被印度政府叫停。根据当时公布的细节,他们的“复活”过程是这样的:首先,研究人员将在6个星期内,每两周一次向受试者的脑部注射提前提取的干细胞。然后,每天用泵将特制的肽注入受试者脊髓。最后,配合15天的激光疗法,刺激受试者的脊髓,启动人体自身修复机能,激活神经细胞生长,同时用核磁共振监测受试者的神经活动,直至“起死回生”。如此“科幻”的技术真的有可能实现吗?还只是天方夜谭?干细胞有没有如此神奇的能力?为此,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专家。脑死亡了就不可能再复活,“脑死亡就等于死亡,死亡再复活就变成“起死回生”了,这从理论上就不可能了。”殷剑北京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殷剑7月27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按照中华医学会和医学的定义,脑死亡就等于死亡。殷剑表示,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死亡,可能是用“脑死亡”做标题吸引人,对于死亡还是要充满敬畏,死亡就是死亡,是不可恢复的,要不然就不能称其为死亡。
按照全脑、心和肺这3个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不可逆中止发生的起始部位,人们可以将死亡分为脑死亡、心脏死亡和肺(呼吸)死亡。脑死亡有别于“植物人”,“植物人”脑干功能存在,昏迷只是由于大脑皮层受到严重损害或处于突然抑制状态,病人可以有自主呼吸、心跳和脑干反应,而脑死亡则无自主呼吸,是永久、不可逆性的。不少国家过去一直把“心跳停止”和“呼吸消失”作为死亡的标准。但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病人的心跳、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都可以通过一系列药物和先进设备加以逆转或长期维持。但是如果脑干发生结构性破坏,无论采取何种医疗手段均无法挽救患者什么。因此,与心脏死亡相比,脑死亡显得更为科学,标准更可靠。 这种脑功能与心肺功能分离的现象,促使人们对死亡的概念进行重新认识。死亡的实质应当是指机体作为一个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的整体的机能已经永久性消失,其标志就是脑死亡。脑死亡后,不会再活过来,但这个“脑死亡”的诊断应该是绝对正确的。如果诊断是错误的,人有可能活过来。宣布脑死亡有着严格的程序,要进行多方面的检验,宣布以后,要等待12小时进行确认。注意,那些检验每一项都是必不可少的。被宣布死亡的人活过来的有,那并不是奇迹,那是医生的误诊。在人脑死亡后,心脏中的电位可以保持器官短时间活动,事实上心脏还可以在体外跳动。但是没有呼吸机保持血液和氧气流动,心脏会在短时间内停止跳动。有呼吸机存在时,一些生物过程包括肾和胃可以维持工作一个星期。脑死亡后身体将不再分泌重要的激素维持一些生理功能,包括胃、肾脏和免疫功能,他们运作将不会超过一个星期。比如甲状腺激素能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抗利尿激素能保持肾脏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