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马的名家那么多,为什么只有徐悲鸿脱颖而出?
从人们成功将马驯化以来,马就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的牲畜,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但以它为题材的艺术形式,却是在唐朝才开始出现的。从唐朝开始,中国开始出现大量以马为题材的绘画,并涌现出不少名家。这些绘画的特点是:
一、只求神似而不求形似。
中国古代的绘画大多追求“神似行不似”,相比于造型,中国画更追求精神和情感上的相近,画马也是同理。画家在绘画时有很强的边界感,但在一些细节上就相对忽略,例如在画马的腿、脸、脖子等部位时会有很强的边界感,而在画花纹、毛发扥时则会用个性较弱的线条进行填充。
二、重视笔墨精神而不重具体事物。
中国传统绘画对笔法和用墨要求颇高,笔墨中蕴含了画家的文化修养,而绘画中所表现的具体事物,也只是他们笔墨精神的对象而已。
三、稍显柔弱而没有刚劲之气。
以唐朝的韩干为代表的一批文人笔下的马,表现的都是温良恭顺,虽有灵动之气,却齿不外露,且以肥为美,雍容华贵。而徐悲鸿笔下的马与他们不小的差异。他画马的特点如下:
首先,既有西方的绘画技巧,又有中国画的笔墨精神。
徐悲鸿画马时,既用到了西方绘画的造型技术,又融入了中国画传统的笔墨精神。因此他画出的马,不但满足了西方绘画严格的透视、解剖要求,又表现出国画的写意与用笔趣味。
其次,绘画有阳刚之美。
徐悲鸿笔下的马,为了突出阳刚的美学风范,他刻意将马的项部和腿部拉长,尾部则一改下垂的状态,并增加了大量摆动的姿态,这样塑造出的马,更加风骨兼备。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徐悲鸿的绘画充满着时代精神与家国情怀,这是他与其他画家最大的差异。
徐悲鸿画马时,中国正处在岌岌可危的危险境地,他希望通过自己笔下的富有阳刚之气的马来唤醒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因此他笔下的马充满着时代精神和家国情怀。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已经开始出现以马为主题的绘画,但能将绘画技巧、时代精神、家国情怀与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如此完美地融入绘画的,恐怕也就只有徐悲鸿一人而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