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碎屑岩的结构构造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1.火山碎屑岩的结构
(1)粒度结构
火山碎屑物的粒度是火山碎屑岩的重要结构特征,也是火山碎屑岩分类的基础之一,且其粒度分布还与火山碎屑岩的成因有密切关系。我们以国际地科联(1989)提出的粒度大小为基础,作修改细分如表5-15所示。
表5-15 火山碎屑物的粒度分类
根据粒度划分及其含量,将火山碎屑岩的结构分为:
1)集块结构:火山碎屑物粒度>64mm,一般超过50%,不少于1/3(图5-51)。
2)火山角砾结构:粒度介于64~2mm之间,且超过50%,不少于1/3(图5-52)。
3)凝灰结构:粒度介于2~0.0625mm之间,一般超过50%,不少于1/3(图5-53)。
图5-51 集块岩流纹质,集块结构
图5-52 火山角砾岩粗面质,火山角砾结构
图5-53 凝灰岩凝灰结构(d=1.2mm)
4)尘屑结构:粒度<0.0625mm,一般超过50%,不少于1/3,外貌致密,似泥质岩石,它是最细的火山碎屑物,是玻屑和晶屑的混合物,常作为较粗的火山碎屑的填隙物。
(2)成因结构
1)塑变(熔结)结构:主要由塑变玻屑和塑变岩屑彼此平行重叠熔结而成。其中可含少量刚性碎屑物,按粒度可进一步分为熔结集块结构、熔结角砾结构和熔结凝灰结构,以后者常见。
2)碎屑熔岩结构:属于火山碎屑岩和熔岩之间过渡类型的结构,火山碎屑物被熔浆胶结,熔浆冷凝后结构均较细。按粒度进一步划分为集块熔岩结构、角砾熔岩结构和凝灰熔岩结构。
3)沉积火山碎屑结构:属于火山碎屑岩和正常沉积岩之间过渡类型的结构,以火山碎屑物为主,混入较少的正常沉积物,按粒度进一步划分为沉集块结构、沉火山角砾结构和沉凝灰结构,后者比较常见。
4)凝灰沉积结构:是以正常沉积物为主的过渡类型的结构,在正常沉积物中混入有少量火山碎屑物,名称以正常沉积岩结构为主,前面加上“凝灰”字头,如凝灰砾状结构、凝灰泥质结构、凝灰碳酸盐结晶结构等。
2.火山碎屑岩的构造
1)假流纹构造:由压扁拉长的塑变玻屑和塑变岩屑呈定向排列形成。它与流纹构造的区别如表5-16所示。
表5-16 流纹构造与假流纹构造的对比
图5-54 火山泥球
2)火山泥球构造:是由火山泥球所组成的一种构造。火山泥球是由细小的火山灰所构成的圆形或扁圆形球体(图5-54),常具同心纹状结构,泥球大小从一毫米至几厘米不等。球状个体的内部为较粗的火山碎屑物,边部很细。在大陆喷发及水下堆积的火山碎屑物中常见。
3)层理构造:多见于水携或风携水下降落的火山碎屑沉积物之中,大气降落物中少见。火山碎屑岩层中层理可有大型的平行层理或交错层理,也可见微细层理及小型的交错层理。火山碎屑流沉积物中则无层理可见。
4)粒序构造:可见两种粒序构造,即剖面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正向粒序,以及自下而上由细变粗的逆向粒序。粒序构造是密度流沉积的特征。在非火山碎屑沉积中常见的是正粒序;但在火山碎屑沉积中,由于大量存在密度小于1的浮岩碎屑,则常见逆粒序。逆粒序常见于溶结火山碎屑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