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地构造学派倡导者及其主要论著?
展开全部
马杏垣(1919—2001年),1946年赴英,进入爱丁堡大学,师从于A.霍姆斯(Holmes),1948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52年任北京地质学院教授、副系主任、副教务长、副院长等,1978年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兼地质研究所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相继担任过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岩石圈计委执行局委员,国际地震危险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地科联构造地质委员会委员等。1981年发表《嵩山构造变形——构造解析、重力构造》及《解析构造学》,建议列为解析构造学学派的倡导者。
马杏垣院士一生主要论著100种,其中属于大地构造学方面的主要有:
(1)专著(包括主编):
《五台山区地质构造基本特征》(1957年,地质出版社)、《地质构造形迹图册》(1978年)、《嵩山构造变形——重力构造、构造解析》(1981年)、《中国的活动块体运动与构造变形》(1987年,地震出版社)、《中国岩石圈动力学纲要》(1∶400万中国及邻近海域岩石圈动力学图之说明书)(1987年)、《重力作用与构造运动》(1988年,地震出版社)等。
(2)论文:
《五台山中条山地区的一些新构造运动现象》、《中国科学院第一次新构造运动座谈会发言记录》(1957年)、《中国东部前寒武纪大地构造基本轮廓》(《科学通报》,1960年)、《中国大地构造的几个基本问题》(《地质学报》,1961年1期)、《河南嵩山区前寒武纪构造变形史及古构造型式》(《地质科学》,1978年)、《解析构造学刍议》(《地球科学》,1983年3期)、《论滑复与岩石圈多层次滑脱构造》(《地质学报》,1984年3期)、《中国地质历史过程中的裂陷作用》(《现代地质运动研究(一)》,1985年)、《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要》(《地质学报》,1987年2期)、《用解析构造观察研究逆冲推覆构造》(合作)(1990年)、《中国构造地质学的回顾与展望》(《地质论评》,1995年5期)等。
七、选编《构造地质学的进展》借以反映几大学派以外中国构造地质学家的论点上述中国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派倡导者,仅是这个领域中的代表性人物,实际上是一支持有各种不同的观点的学术群体,学界常以“百花争艳,异彩纷呈”来形容中国大地构造学学派的繁花似锦。他们之中,有的是几大学派的拥戴者或继承者,有的论点介于各派理论之间,或另有独立观点,各在中国大地构造学理论发展中,有着广泛而深邃的影响和贡献,他们中属老一辈的有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谢家荣、朱森、张寿常、李春昱等,有的是后起之秀喻德渊、王鸿祯、郭令智、吴磊伯、朱夏院士等;第三代中国大地构造学家,正活跃在当今各地质战线上,各自都曾发表过有代表性的论著。
为全面阐述中国大地构造学理论观点,包括六大学派继承者学术论点,特别是六大学派以外的构造地质学家的理论观点,80年代初,当笔者在科学出版社任职期间,特组织各权威学者,并邀请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主编《构造地质学进展》一书,有计划、有目的的邀请包括几大学派及其他构造地质学家撰成论文28篇,文集出版后取得高度评论和反响。虽然已过去30年了,但作为中国构造地质学发展史应算是有历史意义的一页。
专集可分为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我国目前大地构造研究学说——地质力学、多旋回、断块、镶嵌、板块、地洼、重力解析以及历史大地构造学的理论和发展;(2)近代大地构造理论进展的评述和值得注意的动向,以及20世纪80年代实施地球动力学计划的状况和展望;(3)前寒武纪、中新生代构造以及海洋、深部地质、古构造等的研究;(4)国家重点矿产铁、石油等矿田构造研究;(5)遥感、数学地质等新技术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
目录如下:
《关于大地构造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黄汲清 任纪舜
《地质力学的发展和探索中的问题》孙殿卿 吴磊伯 刘迅
《介绍断裂与断块大地构造学说的理论发展与实际意义》张文佑 钟嘉猷
《镶嵌构造波浪运动说》张伯声 王战
《板块构造是当今世界上最盛行的大地构造学说》李春昱
《历史大地构造学及其研究方法》王鸿祯
《地洼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情报室
《重力构造概述》马杏垣
《近代大地构造理论研究进展的评述》郭令智 施央申 马瑞士
《国外前寒武纪构造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马杏垣 肖庆辉
《铁矿构造》王述平 林炳营
《中新生代构造研究现状》陈国达
《中新生代油气盆地》朱夏
《石油构造分析》刘和甫
《海洋地质构造是现阶段全球大地构造的一个侧面》谢继哲
《活动构造与地震》丁国瑜
《深部构造研究现状》曾融生
《地球动力学简介——现状与展望》王仁 何国琦 王永法
《古构造学研究现状综合评述》崔盛芹
《全球构造格局中的火成岩组合》从柏林
《全球构造中的沉积作用》李继亮
《全球构造格局中的变质作用》从柏林
《矿田矿床构造研究问题》翟裕生
《褶皱与断裂机制的研究》张文佑 钟嘉猷
《遥感技术在构造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承继成 马文璞
《数学地质在构造地质中的应用》王柏钧 李德清
《古地磁学的最新进展与动向》刘椿
《近年来构造地质学教育的若干情况》周济元 许仲路
《当前国外大地构造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动向》肖庆辉 卢星 周玉泉【笔者附记】1996年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特别举办了大型成果展示会,会上中国构造地质学部分,除上述各构造地质学家近年研究成果外,其中展示出一些有关大地构造方面新思维和理论的著述。尽管他们都有专著出版,但在学界尚未得到公认,尚有待地质实践中去验证。从中国大地构造学术气氛活跃角度来说,显示着学说众多,学派林立的繁荣景象。
马杏垣院士一生主要论著100种,其中属于大地构造学方面的主要有:
(1)专著(包括主编):
《五台山区地质构造基本特征》(1957年,地质出版社)、《地质构造形迹图册》(1978年)、《嵩山构造变形——重力构造、构造解析》(1981年)、《中国的活动块体运动与构造变形》(1987年,地震出版社)、《中国岩石圈动力学纲要》(1∶400万中国及邻近海域岩石圈动力学图之说明书)(1987年)、《重力作用与构造运动》(1988年,地震出版社)等。
(2)论文:
《五台山中条山地区的一些新构造运动现象》、《中国科学院第一次新构造运动座谈会发言记录》(1957年)、《中国东部前寒武纪大地构造基本轮廓》(《科学通报》,1960年)、《中国大地构造的几个基本问题》(《地质学报》,1961年1期)、《河南嵩山区前寒武纪构造变形史及古构造型式》(《地质科学》,1978年)、《解析构造学刍议》(《地球科学》,1983年3期)、《论滑复与岩石圈多层次滑脱构造》(《地质学报》,1984年3期)、《中国地质历史过程中的裂陷作用》(《现代地质运动研究(一)》,1985年)、《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要》(《地质学报》,1987年2期)、《用解析构造观察研究逆冲推覆构造》(合作)(1990年)、《中国构造地质学的回顾与展望》(《地质论评》,1995年5期)等。
七、选编《构造地质学的进展》借以反映几大学派以外中国构造地质学家的论点上述中国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派倡导者,仅是这个领域中的代表性人物,实际上是一支持有各种不同的观点的学术群体,学界常以“百花争艳,异彩纷呈”来形容中国大地构造学学派的繁花似锦。他们之中,有的是几大学派的拥戴者或继承者,有的论点介于各派理论之间,或另有独立观点,各在中国大地构造学理论发展中,有着广泛而深邃的影响和贡献,他们中属老一辈的有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谢家荣、朱森、张寿常、李春昱等,有的是后起之秀喻德渊、王鸿祯、郭令智、吴磊伯、朱夏院士等;第三代中国大地构造学家,正活跃在当今各地质战线上,各自都曾发表过有代表性的论著。
为全面阐述中国大地构造学理论观点,包括六大学派继承者学术论点,特别是六大学派以外的构造地质学家的理论观点,80年代初,当笔者在科学出版社任职期间,特组织各权威学者,并邀请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主编《构造地质学进展》一书,有计划、有目的的邀请包括几大学派及其他构造地质学家撰成论文28篇,文集出版后取得高度评论和反响。虽然已过去30年了,但作为中国构造地质学发展史应算是有历史意义的一页。
专集可分为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我国目前大地构造研究学说——地质力学、多旋回、断块、镶嵌、板块、地洼、重力解析以及历史大地构造学的理论和发展;(2)近代大地构造理论进展的评述和值得注意的动向,以及20世纪80年代实施地球动力学计划的状况和展望;(3)前寒武纪、中新生代构造以及海洋、深部地质、古构造等的研究;(4)国家重点矿产铁、石油等矿田构造研究;(5)遥感、数学地质等新技术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
目录如下:
《关于大地构造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黄汲清 任纪舜
《地质力学的发展和探索中的问题》孙殿卿 吴磊伯 刘迅
《介绍断裂与断块大地构造学说的理论发展与实际意义》张文佑 钟嘉猷
《镶嵌构造波浪运动说》张伯声 王战
《板块构造是当今世界上最盛行的大地构造学说》李春昱
《历史大地构造学及其研究方法》王鸿祯
《地洼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情报室
《重力构造概述》马杏垣
《近代大地构造理论研究进展的评述》郭令智 施央申 马瑞士
《国外前寒武纪构造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马杏垣 肖庆辉
《铁矿构造》王述平 林炳营
《中新生代构造研究现状》陈国达
《中新生代油气盆地》朱夏
《石油构造分析》刘和甫
《海洋地质构造是现阶段全球大地构造的一个侧面》谢继哲
《活动构造与地震》丁国瑜
《深部构造研究现状》曾融生
《地球动力学简介——现状与展望》王仁 何国琦 王永法
《古构造学研究现状综合评述》崔盛芹
《全球构造格局中的火成岩组合》从柏林
《全球构造中的沉积作用》李继亮
《全球构造格局中的变质作用》从柏林
《矿田矿床构造研究问题》翟裕生
《褶皱与断裂机制的研究》张文佑 钟嘉猷
《遥感技术在构造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承继成 马文璞
《数学地质在构造地质中的应用》王柏钧 李德清
《古地磁学的最新进展与动向》刘椿
《近年来构造地质学教育的若干情况》周济元 许仲路
《当前国外大地构造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动向》肖庆辉 卢星 周玉泉【笔者附记】1996年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特别举办了大型成果展示会,会上中国构造地质学部分,除上述各构造地质学家近年研究成果外,其中展示出一些有关大地构造方面新思维和理论的著述。尽管他们都有专著出版,但在学界尚未得到公认,尚有待地质实践中去验证。从中国大地构造学术气氛活跃角度来说,显示着学说众多,学派林立的繁荣景象。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