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稷有什么繁育习性?
2019-06-28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黍稷是自花授粉作物,但在自花授粉作物中它的天然异交率较高。异交率为0~14%,平均为2.7%。不同品种间的天然异交率有很大差别,散穗型品种穗与穗之间互相交错攀结,异交率较高。此外,黍稷开花结束后,柱头还外露,多数柱头授粉后次日就干萎凋落。也有少数柱头可以数日不干萎凋落,仍能接受外来花粉,黍稷的这种开花习性,也是造成异交率较高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开花时间迅速、风向和异常的气候条件,对天然异交也提供了条件。因此在选育新品种,保存原始材料和繁育黍稷良种时,应从土地的合理安排,试验设计等方面采取措施,防止天然杂交。在大量的品种资源繁育种子时,品种与品种之间行距不能太近,一般要保持50~70cm的距离。在抽穗后收获前要仔细观察拔除不同穗型、不同粒色的异株。在播种前要粒选种子,去掉不同粒色的种子。黍稷的鸟害十分严重,在繁育种子时要进行人工看管或有效的防鸟措施,特别是对生育期只有50~70d的特早熟品种,在抽穗后灌浆至收获前要罩网防护,以保证不遭受鸟害。大多数黍稷种质资源落粒性较强,因此要在籽粒八成成熟时收获。脱粒时要严格把关,以防人工或机械混杂。黍稷种质资源繁种时,要根据每个种质的繁种重量决定种植面积,一般繁种100g纯种,需种植行长1.5m,并排3行,占地1.5m2左右,对特早熟品种和鸟害严重的年份,还要适当加大种植面积,以保证繁种量。收获后的种子要进行晾晒和人工粒选,去除秕粒、杂粒和杂物,以保证繁种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