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试卷分析怎么写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历史试卷分析(一):
一、试卷分析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满分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
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研究课标和新教材,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认真钻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扩展教材的广度,整合课程资源,认真备好每节课,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潜力。
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搞笑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而不要因教论学,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
3、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再背下来。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一些生产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尊重学生,与时俱进,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6、恰当选取和组合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自制教具,充分运用实物、标本、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重点、难点及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带给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
7、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心参与教学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知识的构成和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透过学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应用。
一、试卷分析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满分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
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研究课标和新教材,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认真钻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扩展教材的广度,整合课程资源,认真备好每节课,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潜力。
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搞笑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而不要因教论学,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
3、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再背下来。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一些生产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尊重学生,与时俱进,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6、恰当选取和组合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自制教具,充分运用实物、标本、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重点、难点及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带给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
7、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心参与教学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知识的构成和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透过学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应用。
展开全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再说没看到你的试卷,所以我只能教方法,还望采纳。 分三部分写 一、分析错题。为什么会错,是马虎?还是原本就不会?或者是平时“不求甚解”的原因,导致换汤不换药的题目还是不会。(重点分析) 二、分析对的题目。有人说“对的题目还分析什么啊”。当然要!要从中找出重点,知识的重点,也就是考点。比如说考几次试,这类的题目一直出现,或者出现地概率很高,我们在试卷分析时就要把它列为重点。就是说即使这次做对了,也要在平时地学习中经常巩固。 三、总结。通过这次考试,还是说通过这几次考试,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学科中哪方面不足,就比如说历史,你的哪段历史不是很清楚,经常犯错?还有就是已经很好的了,就是说你这段历史已经滚瓜烂熟了,这样平时你就可以少花点心思巩固记忆就好了。最后就是下定决心,以后会怎样认真的学习,怎样的踏实,不会再马虎,同样的错误不会再犯等等。 回答者: 501324507 | 三级 | 2011-2-25 16:28 我是教初二历史的。这是我的一个质量分析~~本来是幻灯片,现在我把文字版发出来吧~~ 一·关于本次历史试卷题目 单项选择题【24分, 12小题】 史实分析题【10分, 5小题】 归纳列举题【20分, 3道题】 材料分析题【22分, 2大题】 延伸探究题【24分, 2大题】 二:各班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情况分析 (1.这个建议你做成图表, 2.然后再弄一个各个班的不同分数段成绩学生统计表) 三:具体题目分析: 选择题部分:主要考查1至9课内容。期中5题、8题、12题为较难题目,学生出现错误很多。 史实辨析题:即判断对错题。此题超出本次考试规定复习范围,考查的为12课和13课的未学内容。 归纳列举题:14题-16题。期中较难题为第14题,需要学生的归纳和解读问题能力。而15题和16题则是单纯的基础知识考查。以后需要加强同学归纳历史的能力。 材料解析题:两道材料题,分别考查第八课和第九课的内容。综合来看,这两道材料题,学生们答得比较一般。其中,17题第二问是大多数同学的易错题目。18题最后一问,则是部分同学的错误题目。由此可以看出,同学们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的能力差,以后再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训练。 延伸探究题:这两道大题,几乎所有同学都答的非常不错。分别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内容和中国人的近代化探索三部曲相关内容。尤其是20题,近代化探索这道读图题,同学们都答的非常标准。以后在此方面,也会一直加强训练,保持下去。 四:本次考试的进步与不足 A:进步与积极方面 首先,对于图片与具体知识的结合,即识图能力,有了一定提高。能够将平时强调的历史事实,与历史图片结合起来。 其次,卷面良好。大多数同学读做到了不空白试卷,认真作答每一道试题。态度积极。 再次,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对于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正确掌握。 不足: 对于材料的分析能力比较差,不能将所给史料与所学史实相结合。变通能力与分析归类能力需要进一步训练。以后在教学中,会加大材料题的比重。 对于所学知识的归纳与综合能力较差。以后,会加强对于归纳列举类型题的训练。 马虎大意,读题不认真。导致一部分同学因为马虎,至少失分在5分左右。 对于自己过于不自信,答案左思右想,改了又改,结果把正确的答案改成错误的,通过批卷,发现好多同学都有此种现象。 五:教学反思 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加大对于材料题,列举题,分析题的训练比重,与难度。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把握线索能力,自主分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加强对于整个中国近代史大前提的认知,学会用史实说话,用所学知识说话,以史为纲,一切从史实出发。 关于马虎大意现象,要特别强调,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犯类似错误。 。。。一个个复制太难了,。。。。大概就这些,,但愿能帮到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从逐题分析到整体分析
从每一道错题入手,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能力原因、解题习惯原因等。
分析思路是:
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
②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
③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
④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
⑤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行整体分析,拿出一个总体结论了。
通常情况下,我们考试丢分的原因大体有三种,即知识不清、问题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
①所谓“知识不清”,就是在考试之前没有把知识学清楚,丢分发生在考试之前,与考试发挥没有关系。
②所谓“问题情景不清”,就是审题不清,没有把问题看明白,或是不能把问题看明白。这是一个审题能力、审题习惯问题。
③所谓“表述不清”,指的是虽然知识具备、审题清楚,问题能够解决,但表述凌乱、词不达意。。研究这三者所造成的丢分比例,用数字说话,也就能够得到整体结论
2
从数字分析到性质分析
要点有三:
①统计各科因各种原因的丢分数值。如计算失误失分、审题不清失分、考虑不周失分、公式记错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
②找出最不该丢的5~10分。这些分数是最有希望获得的,找出来很有必要。在后续学习中,努力找回这些分数可望可即。如果真正做到这些,那么不同学科累计在一起,总分提高也就很可观了。
③任何一处失分,有可能是偶然性失分,也有可能是必然性失分,学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
从每一道错题入手,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能力原因、解题习惯原因等。
分析思路是:
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
②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
③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
④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
⑤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行整体分析,拿出一个总体结论了。
通常情况下,我们考试丢分的原因大体有三种,即知识不清、问题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
①所谓“知识不清”,就是在考试之前没有把知识学清楚,丢分发生在考试之前,与考试发挥没有关系。
②所谓“问题情景不清”,就是审题不清,没有把问题看明白,或是不能把问题看明白。这是一个审题能力、审题习惯问题。
③所谓“表述不清”,指的是虽然知识具备、审题清楚,问题能够解决,但表述凌乱、词不达意。。研究这三者所造成的丢分比例,用数字说话,也就能够得到整体结论
2
从数字分析到性质分析
要点有三:
①统计各科因各种原因的丢分数值。如计算失误失分、审题不清失分、考虑不周失分、公式记错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
②找出最不该丢的5~10分。这些分数是最有希望获得的,找出来很有必要。在后续学习中,努力找回这些分数可望可即。如果真正做到这些,那么不同学科累计在一起,总分提高也就很可观了。
③任何一处失分,有可能是偶然性失分,也有可能是必然性失分,学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