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知识储备,孩子幼升小时,还需要准备什么工作?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y7BZ1hyv20zhB7KbNct4Qg
幼升小是幼儿园或学龄前儿童升小学的简称。随着教育的改革,特别是小升初升学方式的多元化、学籍制度管理的强化,幼升小已在小升初、初升高中变得最为重要。
幼升小家长看不到小升初统考、看不到分数,对小学的认识只能停留在原来的认识上或口碑相传上,而幼升小是未来进入教育水平好的、较好的区县好中学的跳板,因此幼升小既要看小学,更多的是还要看可能进入的初中、高中学校,这样就使得幼升小择校、升学变得迷乱而复杂了。
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需要适应一个阶段才行,父母都听说过幼小衔接但具体需要衔接的是什么却并不清楚。
想要知道需不需要上幼小衔接班,首先要明确幼升小需要过渡的都有什么内容。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虽然开始过上了集体生活,但对于规则遵守其实并没有概念,也算是童年中最后阶段无忧无虑的阶段了。
随着幼儿园生活的结束进入小学之后,孩子就必须要有明确的规则意识,坐在课堂里上课,需要面对的是更加复杂多变的小学生活。
家长此刻就是担心孩子在幼儿园比较散漫,上了小学可能一时之间无法适应坐在椅子上专心听课的状态,或者是担心孩子跟不上上学的课程内容,于是就会给他们找幼小衔接班去听课。
之所以会有幼小衔接的补习班热门,是因为现在针对幼儿园禁止小学化的规定,让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做游戏。可是一些学校在招生的时候会对让孩子做题或者提问,这就给幼小衔接班出现造成了机会。
这本来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教育过度阶段,但是在很多教育机构的吹捧下,让家长对这个阶段产生了过度的焦虑,如临大敌。
如果不能理性看待和分析,并且找到行之有效的对应方式,只会给孩子和父母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幼升小的面试主要是以考核孩子综合能力为主,根据学校的不同面试的内容相差也比较大,近几年的考核甚至有的学校还会加入一些家庭教育问题。
但这并不代表孩子学的越多通过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幼小衔接并非只是孩子的成绩越好,知识面越广通过率越高,最重要的还是综合能力。
不要过于焦虑,更不要一股脑的把很多知识试图全部让孩子记住。不科学不正确的知识储备有可能会成为孩子上学之后的阻碍。
家长应该从培养孩子良好的能力和优秀的学习习惯入手,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成功不在于瞬间爆发,而是途中的坚持,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
幼小衔接需要重视,但没有必要一定要去幼小衔接班或者特意报班让孩子去学习。
家长的眼光要长远一些,科学为孩子准备好幼小过渡,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做好积极的准备,用更具未来的眼光和符合孩子发展规律的方式才能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 尊重孩子发展特点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过渡环节,而是培养孩子上小学之后能够为自己的生活学习掌握能力,如果只是简单地将上小学看成是延长幼儿园的课时,长时间保持坐姿,这其实是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
家长可以在家里的时候先调整一下孩子的作息,让他们适应起床还有吃饭以及上课的时间,孩子是不可能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失去了幼儿的特点。
2. 学前启蒙家里做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上幼小衔接班会不会上了学之后就跟不上课程,其实在幼儿园孩子一般也会学习一些简单的计算以及认字背古诗,这些到了上学之后其实就足够了。
市面上所谓的幼小衔接班其实就是把一年级上课的内容讲一些,到了上学还是要重新学习,家长可以在家里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帮助孩子熟悉一些一年级的课程内容。
与其花额外的钱让孩子去上学前班,不如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绘本和书籍和他们在家里共读,在家里一样能够提前感受学校的学习氛围。
3.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最重要的幼小衔接其实并不是知识,而是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个时期需要家长辅助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和学习习惯,因为幼儿园主要是通过游戏学习,而学校则是集体授课,这期间有很大的差异。
如果家长没有意识到学习方式的转变,就不会有意识的去引导孩子科学的度过这一关。花钱送孩子去幼小衔接班有的时候甚至会让孩子厌学,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很多课外学前班会忽视孩子成长的规律,强行让灌输知识,有可能会造成孩子学习兴趣下降,对上学产生恐惧心态。
家长在家可以和他们一起玩上课的游戏,买个黑板,让孩子坐在和课堂差不多的椅子上,面前摆着桌子,家长当老师,孩子当学生,给他们上课。将每节课的时长逐渐延长,这样孩子就能够慢慢适应,等到真的上了学之后就不会坐不住了。
家长设计这些课程的时候,可以顺便将一些一年级的知识讲给孩子听,这样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提高学习兴趣,提前适应上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