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避孕药,有什么副作用?
1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如果你担心避孕药的副作用,请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文章:
《避孕药被中国人误解了》
中国20—29岁的育龄妇女约有一亿,其中只有2.3%的人使用口服避孕药避孕,而欧美各国的使用率高达40%。”4月12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专家郑淑蓉教授在一个避孕与女性健康座谈会上披露了这组数据,同时谈到了目前对避孕药认识存在的几个误区:导致体重增加;降低女性生育能力;停药3—6个月后才可妊娠;导致胎儿畸形;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害,会增加患某些妇科癌症的风险等。
这些提法一出来,立刻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在给予报道的同时,大家纷纷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到底该怎么看避孕药?
避孕药低使用率与高人流率
我国20—29岁的妇女中,人流率约为62%。,而荷兰的人流率为5.1%。。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2.3%和荷兰36%的避孕药使用率。
事实上,统计数据显示,人流率和避孕药的使用率正相关。在15—45岁的女性中,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瑞典的避孕药使用率在20%—30%之间,人流率都在千分之十几的水平;排名最后的日本人流率高达84%。,其避孕药使用率比中国还低,只有1%。郑淑蓉教授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避孕失败的已婚妇女有56%使用避孕套,24%使用宫内节育器;而避孕失败的未婚妇女主要使用避孕套(71%)。研究表明,避孕药的可靠性比避孕套高10—15倍,比节育器高1.5—4倍。
这些数据说明了避孕药的重要作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计划生育科主任武淑英认为,避孕药是“最好的选择”。
中国人“害怕”避孕药
但就是这个“最好的选择”,在我国却没能得到充分认同,为什么?
武淑英教授告诉记者,在我国,避孕药都是人工合成甾体类激素,主要包括雌孕激素。“我2004年开始做一个避孕药的临床试验,充分感受到人们对避孕药的抵触情绪。”武教授表示,当时很多人都在问:吃避孕药会不会增加体重,会不会导致乳腺癌和卵巢癌,会不会影响后代?对这些问题,武教授已经习以为常了。她遇到过一个44岁的教师,已经做了6次人流,但就是不肯吃避孕药。“和她一样,不少人宁愿承受人流的痛苦也不愿吃避孕药。”武教授摇摇头说,有时病人甚至以为她在推销药品,让她觉得很无奈。
说起中国女性不愿吃避孕药的原因,武教授认为其中之一是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大规模推广宫内节育器,让人们形成了“节育器最有效”的观念,至今其使用率仍高达41.7%。有些医生在这方面都存在认识误区。不过从2000年以后,人们对避孕药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但她指出,影响避孕药使用率的关键因素,还在于人们对其“副作用”的错误认识。即使在发达国家美国,国家疾控中心的调查也显示,大部分女性对口服避孕药存在误解,有3/4的人认为它会影响健康。
避孕药变了
其实,与其说人们误解了避孕药,不如说是人们还在拿老眼光看它。德国著名妇产科专家伍思特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各国科学家的努力下,避孕药可谓“焕然一新”,纷纷采用新型孕激素、减少雌激素含量,使用较低剂量即可达到很好的避孕效果,而且副作用很小。
郑淑蓉教授具体阐述了这两个趋势。一、雌激素减少:1968年,30%的口服避孕药中雌激素含量超过50微克。而现在所有畅销品牌的雌激素含量都不超过35微克。武淑英教授指出,目前避孕药的雌激素含量普遍为20—30微克,其副作用比含量为35—50微克的低50%以上。二、孕激素改良。上世纪70年代,避孕药中的孕激素均有一定的雄激素活性,会导致肥胖等副作用。1981年,首个新型孕激素地索高诺酮诞生,其雄激素活性大大降低。此后,孕二烯酮等新型孕激素相继出现。
武淑英教授指出,口服避孕药可靠、不影响性生活,能改善月经紊乱,预防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停药后可立即恢复生育。“现在使用的主要是短效避孕药和紧急避孕药,长效避孕药副作用较大,已经不用了”。一项针对20—49岁欧洲女性的调查表明,87%的人认为避孕药使用简便,72%的人不担心意外怀孕,56%的人说月经量减少,46%的人痛经减轻,44%的人说对性生活有益。可以说,对其优点了解得越多,越倾向于服用口服避孕药。
“避孕药副作用”其实是误区
在出现这两个重大变化之后,我们该如何看待所谓的避孕药副作用?
增加某些妇科癌症风险:武淑英教授告诉记者,关于这一点,人们主要是担心雌激素。但是,目前避孕药的雌激素含量已经很低,而且,雌激素是否致癌还没有定论。事实上,郑淑蓉教授指出,研究发现,服避孕药时间越长,子宫内膜癌发生率反而越低,且停药后这种保护作用可持续15年;服避孕药5年能降低50%的卵巢癌发生率,停药后这种保护作用还可持续10年。
增加体重:以前的避孕药增重,主要是因为孕激素具有雄激素活性,而新型避孕药中的孕激素对雄激素受体没有亲和力,不会增重。伍思特教授指出,只有少数女性服用避孕药后会略微增重,但长期服用后,这一现象都会消失。
停药3—6个月才可妊娠:这种观点只是针对已被淘汰的长效避孕药。对短效避孕药来讲,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没有任何临床研究证明需要停药3—6个月再妊娠。“如果想怀孕,只要停服避孕药即可。”伍思特教授说。
导致胎儿患病、畸形:研究发现,服用避孕药的妇女怀孕生产后,后代出现先天性心脏缺陷和肢体短小的风险与没有服过避孕药的妇女的孩子相比,基本没有差别。
降低女性生育能力:郑淑蓉教授告诉记者,其实,避孕药能有效防止异位妊娠,阻止下生殖道感染发展为盆腔感染,对保护女性生育能力有好处。
导致闭经:郑淑蓉教授指出,研究发现,只有不到1%的人停用口服避孕药后出现无排卵或闭经现象,原因可能是避孕药对下丘脑的抑制引起的。
指出人们认识上的误区后,伍思特和武淑英教授还表示,80%的有痤疮的妇女在服药6个月后痤疮消失了,皮肤也更加红润。不过,口服避孕药确实存在一些风险:35岁以上吸烟或有心血管疾病的女性长期口服避孕药会增加静脉血栓、心肌梗死和卒中的患病风险。另外,有全身性疾病和肝炎、肾炎、心肌炎、糖尿病等疾病,40岁以上,患癫痫或抑郁症,月经异常和处于哺乳期的女性也最好别选择这种避孕方法。
不提倡使用紧急避孕药
除了这些,避孕药还有没有其他禁忌?4月17日,记者到北京几家大药房询问避孕药的销售情况,发现每家店里紧急避孕药都卖得最好。对此,武淑英教授指出:“我们不提倡经常使用紧急避孕药。”很多年轻人认为房事后服紧急避孕药方便又安全,殊不知它可能导致月经不规律、出血和恶心等现象,不能作为常规用药,只能应急用。她说,临床上一般推荐使用短效避孕药,从月经第一天开始吃,连续吃21天,停一周再进行下一周期,效果好,副作用很小,适合18—40岁的女性。
武教授最后提出:月经量多、月经不调、痛经的女性应服短效避孕药;月经正常但需要长期避孕的可以使用宫内节育器;有多个性伙伴的妇女最好采用避孕套。她告诉记者,2004年的试验开始时,不少受试者都有抵触情绪,可经过一段时间,大家发现月经规律了,痛经没有了,连皮肤都好了,纷纷转变了看法。她说:“关键是让她们了解实情,然后自己去看、去选。”
《避孕药被中国人误解了》
中国20—29岁的育龄妇女约有一亿,其中只有2.3%的人使用口服避孕药避孕,而欧美各国的使用率高达40%。”4月12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专家郑淑蓉教授在一个避孕与女性健康座谈会上披露了这组数据,同时谈到了目前对避孕药认识存在的几个误区:导致体重增加;降低女性生育能力;停药3—6个月后才可妊娠;导致胎儿畸形;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害,会增加患某些妇科癌症的风险等。
这些提法一出来,立刻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在给予报道的同时,大家纷纷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到底该怎么看避孕药?
避孕药低使用率与高人流率
我国20—29岁的妇女中,人流率约为62%。,而荷兰的人流率为5.1%。。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2.3%和荷兰36%的避孕药使用率。
事实上,统计数据显示,人流率和避孕药的使用率正相关。在15—45岁的女性中,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瑞典的避孕药使用率在20%—30%之间,人流率都在千分之十几的水平;排名最后的日本人流率高达84%。,其避孕药使用率比中国还低,只有1%。郑淑蓉教授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避孕失败的已婚妇女有56%使用避孕套,24%使用宫内节育器;而避孕失败的未婚妇女主要使用避孕套(71%)。研究表明,避孕药的可靠性比避孕套高10—15倍,比节育器高1.5—4倍。
这些数据说明了避孕药的重要作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计划生育科主任武淑英认为,避孕药是“最好的选择”。
中国人“害怕”避孕药
但就是这个“最好的选择”,在我国却没能得到充分认同,为什么?
武淑英教授告诉记者,在我国,避孕药都是人工合成甾体类激素,主要包括雌孕激素。“我2004年开始做一个避孕药的临床试验,充分感受到人们对避孕药的抵触情绪。”武教授表示,当时很多人都在问:吃避孕药会不会增加体重,会不会导致乳腺癌和卵巢癌,会不会影响后代?对这些问题,武教授已经习以为常了。她遇到过一个44岁的教师,已经做了6次人流,但就是不肯吃避孕药。“和她一样,不少人宁愿承受人流的痛苦也不愿吃避孕药。”武教授摇摇头说,有时病人甚至以为她在推销药品,让她觉得很无奈。
说起中国女性不愿吃避孕药的原因,武教授认为其中之一是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大规模推广宫内节育器,让人们形成了“节育器最有效”的观念,至今其使用率仍高达41.7%。有些医生在这方面都存在认识误区。不过从2000年以后,人们对避孕药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但她指出,影响避孕药使用率的关键因素,还在于人们对其“副作用”的错误认识。即使在发达国家美国,国家疾控中心的调查也显示,大部分女性对口服避孕药存在误解,有3/4的人认为它会影响健康。
避孕药变了
其实,与其说人们误解了避孕药,不如说是人们还在拿老眼光看它。德国著名妇产科专家伍思特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各国科学家的努力下,避孕药可谓“焕然一新”,纷纷采用新型孕激素、减少雌激素含量,使用较低剂量即可达到很好的避孕效果,而且副作用很小。
郑淑蓉教授具体阐述了这两个趋势。一、雌激素减少:1968年,30%的口服避孕药中雌激素含量超过50微克。而现在所有畅销品牌的雌激素含量都不超过35微克。武淑英教授指出,目前避孕药的雌激素含量普遍为20—30微克,其副作用比含量为35—50微克的低50%以上。二、孕激素改良。上世纪70年代,避孕药中的孕激素均有一定的雄激素活性,会导致肥胖等副作用。1981年,首个新型孕激素地索高诺酮诞生,其雄激素活性大大降低。此后,孕二烯酮等新型孕激素相继出现。
武淑英教授指出,口服避孕药可靠、不影响性生活,能改善月经紊乱,预防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停药后可立即恢复生育。“现在使用的主要是短效避孕药和紧急避孕药,长效避孕药副作用较大,已经不用了”。一项针对20—49岁欧洲女性的调查表明,87%的人认为避孕药使用简便,72%的人不担心意外怀孕,56%的人说月经量减少,46%的人痛经减轻,44%的人说对性生活有益。可以说,对其优点了解得越多,越倾向于服用口服避孕药。
“避孕药副作用”其实是误区
在出现这两个重大变化之后,我们该如何看待所谓的避孕药副作用?
增加某些妇科癌症风险:武淑英教授告诉记者,关于这一点,人们主要是担心雌激素。但是,目前避孕药的雌激素含量已经很低,而且,雌激素是否致癌还没有定论。事实上,郑淑蓉教授指出,研究发现,服避孕药时间越长,子宫内膜癌发生率反而越低,且停药后这种保护作用可持续15年;服避孕药5年能降低50%的卵巢癌发生率,停药后这种保护作用还可持续10年。
增加体重:以前的避孕药增重,主要是因为孕激素具有雄激素活性,而新型避孕药中的孕激素对雄激素受体没有亲和力,不会增重。伍思特教授指出,只有少数女性服用避孕药后会略微增重,但长期服用后,这一现象都会消失。
停药3—6个月才可妊娠:这种观点只是针对已被淘汰的长效避孕药。对短效避孕药来讲,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没有任何临床研究证明需要停药3—6个月再妊娠。“如果想怀孕,只要停服避孕药即可。”伍思特教授说。
导致胎儿患病、畸形:研究发现,服用避孕药的妇女怀孕生产后,后代出现先天性心脏缺陷和肢体短小的风险与没有服过避孕药的妇女的孩子相比,基本没有差别。
降低女性生育能力:郑淑蓉教授告诉记者,其实,避孕药能有效防止异位妊娠,阻止下生殖道感染发展为盆腔感染,对保护女性生育能力有好处。
导致闭经:郑淑蓉教授指出,研究发现,只有不到1%的人停用口服避孕药后出现无排卵或闭经现象,原因可能是避孕药对下丘脑的抑制引起的。
指出人们认识上的误区后,伍思特和武淑英教授还表示,80%的有痤疮的妇女在服药6个月后痤疮消失了,皮肤也更加红润。不过,口服避孕药确实存在一些风险:35岁以上吸烟或有心血管疾病的女性长期口服避孕药会增加静脉血栓、心肌梗死和卒中的患病风险。另外,有全身性疾病和肝炎、肾炎、心肌炎、糖尿病等疾病,40岁以上,患癫痫或抑郁症,月经异常和处于哺乳期的女性也最好别选择这种避孕方法。
不提倡使用紧急避孕药
除了这些,避孕药还有没有其他禁忌?4月17日,记者到北京几家大药房询问避孕药的销售情况,发现每家店里紧急避孕药都卖得最好。对此,武淑英教授指出:“我们不提倡经常使用紧急避孕药。”很多年轻人认为房事后服紧急避孕药方便又安全,殊不知它可能导致月经不规律、出血和恶心等现象,不能作为常规用药,只能应急用。她说,临床上一般推荐使用短效避孕药,从月经第一天开始吃,连续吃21天,停一周再进行下一周期,效果好,副作用很小,适合18—40岁的女性。
武教授最后提出:月经量多、月经不调、痛经的女性应服短效避孕药;月经正常但需要长期避孕的可以使用宫内节育器;有多个性伙伴的妇女最好采用避孕套。她告诉记者,2004年的试验开始时,不少受试者都有抵触情绪,可经过一段时间,大家发现月经规律了,痛经没有了,连皮肤都好了,纷纷转变了看法。她说:“关键是让她们了解实情,然后自己去看、去选。”
展开全部
避孕药从1960年开始使用后,目前全世界约有7,500万妇女在使用此法避孕,尤其是以15到35岁的妇女居多。但是避孕药的使用禁忌非常多,而且副作用也很大,如果任意服用的话,很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避孕药的主要作用,包括抑制排卵,并改变子宫颈黏液,使精子不易穿透,或使子宫腺体减少肝糖的制造,让囊胚不易存活,或是改变子宫和输卵管的活动方式,阻碍受精卵的运送。而避孕药的副作用,则包括容易恶心、肠胃不适、头痛、乳房压痛、体重微增、神经紧张、情绪低潮、月经不来、皮肤易有褐斑和粉刺等现象。此外,避孕药也可能会造成癌症,如乳癌、子宫颈癌、肝脏腺瘤。
因此建议,有如脑血管或心脏冠状动脉、高血压而未治疗、糖尿病并有血管问题、大于35岁且抽烟、已怀孕或可能怀孕、肝脏疾病、肠吸收不好等情形的人绝对不能服用避孕药。而有偏头痛、月经稀少、忧郁症的人如果没有必要,也尽量不要服用。
避孕药的主要作用,包括抑制排卵,并改变子宫颈黏液,使精子不易穿透,或使子宫腺体减少肝糖的制造,让囊胚不易存活,或是改变子宫和输卵管的活动方式,阻碍受精卵的运送。而避孕药的副作用,则包括容易恶心、肠胃不适、头痛、乳房压痛、体重微增、神经紧张、情绪低潮、月经不来、皮肤易有褐斑和粉刺等现象。此外,避孕药也可能会造成癌症,如乳癌、子宫颈癌、肝脏腺瘤。
因此建议,有如脑血管或心脏冠状动脉、高血压而未治疗、糖尿病并有血管问题、大于35岁且抽烟、已怀孕或可能怀孕、肝脏疾病、肠吸收不好等情形的人绝对不能服用避孕药。而有偏头痛、月经稀少、忧郁症的人如果没有必要,也尽量不要服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有副作用,避孕药一般都含有激素成分,长期服用会导致女性内分泌失调,造成肥胖等困扰,建议不要采用这种避孕方式,最好是避孕套,如果需要长期避孕,也可以使用长效避孕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头痛、乳房压痛、体重微增、神经紧张、子宫颈癌、肝脏腺瘤,如乳癌、情绪低潮、月经不来,避孕药也可能会造成癌症、皮肤易有褐斑和粉刺等现象。此外避孕药的副作用,则包括容易恶心、肠胃不适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您好!
紧急避孕药的副作用可引起不规则阴道出血及月经紊乱,不能将紧急避孕药作为常规药物避孕。
紧急避孕药的激素剂量大,副作用也大,所以建议紧急避孕药一个月最多服一次,一年不超过三次。
避孕药的避孕原理是抵制排卵、阻碍受精、阻碍受精卵着床,只要停止服药就会恢复排卵和受精的,也就是说不会造成不孕。但是,紧急避孕药激素含量大,对胎儿有致畸作用,为了下一代的健康,要在停药6个月后怀孕才比较安全。
宫颈癌的发病原因不明。没有吃避孕药减少宫颈癌的说法。
祝您顺利!
紧急避孕药的副作用可引起不规则阴道出血及月经紊乱,不能将紧急避孕药作为常规药物避孕。
紧急避孕药的激素剂量大,副作用也大,所以建议紧急避孕药一个月最多服一次,一年不超过三次。
避孕药的避孕原理是抵制排卵、阻碍受精、阻碍受精卵着床,只要停止服药就会恢复排卵和受精的,也就是说不会造成不孕。但是,紧急避孕药激素含量大,对胎儿有致畸作用,为了下一代的健康,要在停药6个月后怀孕才比较安全。
宫颈癌的发病原因不明。没有吃避孕药减少宫颈癌的说法。
祝您顺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