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经常把哪几句挂嘴边话,对孩子影响很大?
在去朋友家做客的时候,朋友因为看到孩子乱扔东西,就说了孩子几次,可是孩子依旧还是不听话,这让她很生气的冲着孩子喊了一句:“你再这样不听话我不要你了 ”,然后孩子本能反应停顿了一下,一会儿就又开始重新玩了。
相信这样的话语很多宝妈在平时可能也都有说过,甚至还有许多其他类似的言语,大多都是因为孩子不听话,导致妈妈们生气,所以才说出这样的话来。
不过也有很多宝妈说:“宝宝听多了这样的话根本没有反应,或许他们根本就听不懂,而且孩子也会越骂越皮。”
但是大多数宝妈却忽视了孩子对于大人的依赖性,孩子对世界的最初认识,和对自我的认知,影响最大的是父母。
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者,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有密不可分的作用,而不当的教育方式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处事原则,和对自身的不确定性。
虽然妈妈们对孩子说的话有些是无心之语,但是却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小的影响,如果妈妈们还在说的话,那可要注意了,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别不在意。
有很多话父母可能习惯性说出口,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不仅对当时的他们会产生负面作用,还可能持续到成年。
- “这都不会,你怎么这么笨”
很多妈妈们在教孩子新东西的时候,发现有可能好几次都学不会。特别是妈妈们看到别人的孩子,早早学会了这些自己孩子还未掌握的能力时,有了比较,内心就会更着急。
而一着急起来,妈妈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变得很没有耐心,甚至对孩子发脾气。
但是其实这句话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因为作为成人,我们教给孩子的知识是由于自身接触了无数遍,才逐渐捋清楚的。
而孩子面对一个新事物,只是刚开始处于好奇和迷茫的状态,如果父母总是这样说,那么孩子以后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
①孩子变得不自信
因为孩子最初的认识是从父母身上得到的,可能面对一个新事物,孩子的心理变化过程通常是:接触-新奇-认识-熟悉-掌握。
本来孩子还属于对于这件事陌生,和比较感兴趣的时候,而家长的不耐心,导致孩子也开始着急,越着急越难掌握,从而怀疑自己。
②孩子变得没耐心
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性格影响很大,如果父母对待孩子没有耐心的话,那么孩子对待他人也会自然而然的流露出同样的状态。
这样孩子就比较难具有同理心,很可能也会变得对人对事没耐心,因此建议妈妈们可以一点点的为孩子剖析问题,帮助孩子理解问题。
- “我说了这么多次,你还不改”
妈妈们经常在孩子犯一些错,或者是让自己不顺的时候,用这句话来教育他们。
但是妈妈们有没有发现,在说这句话以后,孩子依然没改。其实换位思考,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是需要一点一点积累和灌输的,并不是只通过言语就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①挫败感
这短短的一句话,其实透露出妈妈对孩子的很多信息。首先,孩子听到这句话对自己无法肯定,其次,对自己是否能改正这个习惯,也开始产生怀疑,最后,心里会不自觉的认为“这么多次了,是不是我真的改不了”。
②不主动沟通
妈妈们的这句话,可能让孩子更加无法主动与父母沟通。心中担心被嫌弃和父母的不耐烦,担心再次受到批评。
于是选择不去沟通,父母与孩子都无法明确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因此父母在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去主动观察和帮助孩子,一起找到问题所在然后解决。
- “你看看人家,你怎么这样”
这句话相信很多宝妈都耳熟能详了,可能不仅自己说过,甚至自己小时候都听过,所以,“打击式”教育不可取。
孩子从小开始树立对世界的认知,慢慢养成自己的性格。经常听到类似于这样的话,孩子长大后,也会觉得自己很不好。
①缺乏安全感
无论对于较大年纪的人群,还是孩子,相信听到这句话都会不自觉的去观察父母嘴里的这个“别人家的孩子”。
从刚开始可能的关注,到最后的开始怀疑自己,甚至在未来即使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都不敢独立承担事情。
缺乏安全感也导致孩子和父母之间会形成一些代沟,孩子会犹豫,对于情感和生活都可能表现出这样的怀疑如态度。
②无法形成独立人格
经常被最亲近的人拿来和其他人比较,告诉自己不如对方。于是在未来的生活里,自己也会不由自主的去以别人的做法为依托来做决定。
吸取别人的优秀做法是可取的,但如果过度以别人为依据做决定,可能后期就会出现做事缺乏果断性。
- “我可以这样做,你不行!”
当孩子模仿成年人做一些事情时,经常会听到别人教育他们:“我能这么做,你是孩子不可以”。
看似简单粗暴告诉了孩子不能做的理由,但却没有实质性的找到说服孩子的证据。所以,家长必须明确问题,正视问题,再去找不同点才能让孩子正确理解。
①独断专横
如果遇到类似成年人可以做,但孩子不能做的问题。
首先,要跟孩子明确成年人和孩子的区别在哪里,界限是什么样的,让孩子分清自己和成年人身份的不同,所面对情况的不同。
其次,要讲清楚如果做了这件事,成年人和小孩子各自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最后,和孩子进行讨论,让孩子自己思考分析出不能做的原因。
②不能宽容
如果成年人经常对孩子说这句话,会让孩子养成不听其他人劝诫,或意见的性格。不能包容其他人对于同样事件的不同表现,缺乏同理心。在未来的生活中,也可能会把相同的做法用到其他人身上。
- “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在去亲戚家的时候,会看到小孩子由于淘气,和不听话让父母生气的时候,父母就会说出再这样不要孩子的气话。
甚至有的父母还会说生另一个宝宝取代孩子。这样的话说出无心,但是却对孩子影响至深。
孩子听到这句话,对于自己朝夕相处的父母,都感觉到不是百分百的信任,会觉得父母爱自己是有条件的,会不断的否定自己,即使成年以后,得到其他人的夸赞,也会首先怀疑,出现觉得自己没那么好的心理。
对孩子产生正面影响的三句话,父母要常说不同的年龄段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但是在孩子做出比较棒的事情后,父母要常对孩子说这样的话,这样会对孩子产生正面的影响,让孩子更加努力。
1)“妈妈为你骄傲,因为......”
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父母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赞美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得到鼓励后,孩子会更有动力去努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以后会更勇敢的去选择,而且同时也让孩子知道他这样做非常棒,以后可以继续坚持。
2)“妈妈感觉到你不太高兴,需不需要帮忙?”
孩子在日常中喜怒哀乐会很频繁的出现,当出现不开心的情绪时,宝妈千万不可以忽视。可以先让孩子自己去解决,然后再去询问孩子需不需要父母的帮助,如果需要可以帮忙梳理现在的状况,找到原因从而解决。
通过与孩子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孩子主动在父母的协助下解决问题,但是主体还是孩子,可以给孩子提建议,但不要代替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只要起到协助作用就可以了。
3)“你的想法很独特,但如果加上......就更棒了”
孩子在提出一个小小的认识和想法时,父母可以先肯定孩子的想法,然后再加上自己的观点和对这件事的看法,让孩子能更加认真听取父母的意见,有信心下次做好这件事,以后思考问题也会更加全面。
在孩子的基础上,再加入父母的观点,也让孩子自己有被尊重和被肯定的一部分,才能让孩子看到自己认识的不足,有方向的进行完善。
可能有时孩子会出现错误的想法,这时父母也要思考孩子出现这种想法的原因,耐心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让孩子自己主动认识到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相信每个妈妈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在教育过程中由于环境和个性的不同。让很多宝妈都容易忽视孩子本身的感受,沟通出现障碍,导致孩子和父母之间可能出现小插曲。
不过其实相比物质,孩子更多需要的是陪伴与爱,在陪伴的过程中,才能不断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和需要正确引导的地方,孩子才能更健康的成长。
缺乏关爱与陪伴的孩子,即使长大后,也可能会持续处于患得患失的状态,面对问题可能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状况。
孩子的性格是从小一点点形成的,家长要正确引导,避免说一些伤害孩子的话语。因为,拥有爱和安全感的孩子,也才能更好的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