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这句俗语有道理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其中,并跟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新内容。传统文化中,有精华的部分,也有糟粕的部分。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扬长避短,有所扬弃。俗语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有句俗语叫做“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这句话有道理吗?我觉得这句话是老人们的封建迷信,没有任何道理可言。
“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这句话的意思在正月初一生的女孩子有做娘娘的命。因为宫里的娘娘都是养尊处优,享尽了荣华富贵。所以希望大年初一的女孩子也有和娘娘一样的好命,富贵一生。下一句就是正月十五生的男孩子有做官的命。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所以小男孩是正月十五出生,那么他就一定是当官的料。当上官之后,仕途一片光明。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说呢?我们不难看出,这两个日子都是好日子,也就是孩子们出生的好日子。旧时的父母和现在的父母也没什么两样,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样的俗语包含着父母对子女的殷切期盼。这一点,我们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子女的未来并不是由他的出生日期所决定的,而是由他们后期的努力决定的。我们退一万步说,即使一个人有天赋,如果后期不能够好好保护自己的羽翼,努力学习,最终也将会一事无成。这样的案例在中国的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更何况,出生的好日子并不意味着就能够拥有某种天赋。人的一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我们只有好好努力,才不愧对自己来人世走一遭。
现代文化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文化糟粕,我们一定要去除它们。
一个新生命的降生,往往寄托着一家人的希望。在农村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个家庭都希望新生命都够成为人中龙凤。农村里流传的俗语“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就最能提现一家人对新生命的期盼。
其实这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并没有什么道理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