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究竟是怎样“坐”的呢?究竟有多讲究呢?
据史料记载,现代常见的椅子,大约是在唐代时传入中国的,也就是说在唐代以前,咱们的祖先对于坐,这个日常再普通不过的行为,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行为规范的。千万别觉得,古人就是贺帆租为了放松和休息才会去“坐下”,事实上在古代 ,“坐”的姿势与现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在公众场合的“坐姿”,不仅关系到对他人礼貌和礼仪问题,更是与自身的形象紧密相关的。
一、先来说说坐姿的问题,在唐代之前,应用比较普遍的有四种坐姿
1、跽坐:即跪坐,上身直立,臀部向后压实在平铺于地上的小腿和脚上。有的朋友可能会说,这哪里是坐着,这不明明是跪着吗?您说得不错,这在现代人眼里,还真的就是跪姿的一种,但您可别小看这种姿势,这种坐姿可是正式场合的标准姿势,要求坐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身体端正、挺直,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修养,以及对对方的尊重。在古人眼里,所谓的“坐有坐相”,指的就是这个“坐相”。
2、箕踞:这种坐姿要比跽坐舒服得多了,就是把两条腿伸到身体前方,席地而坐,上身也未必非得挺直,两腿也不要求必须并拢,整个人的身形看上去就像一个特大号的簸箕,或许这就是古人将这种坐姿叫做“箕踞”的原因吧。即便是现代人,也经常会以“箕踞”的姿态出现,不过跟古代一样,这可不是在正式场合应该有的“坐相”,所以说,不管古代还是现代,“箕踞”才是真正可以放松自我,舒展休息的坐姿。
3、趺坐:就是将双足交叉,盘膝而坐。这种坐姿虽然也有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但最主要的使用者,还是修行的出家人,基本上属于一种被“半专业化”的坐姿,故而又被称为:“跏趺坐”。
4、带踞:脚底板踩实地面,小腿直立,大腿弯曲,臀部向下却不着地。有不少朋友可能已经反应过来了,说来说去,这不就是蹲着吗?虽说,在中国轿绝的很多地方,至今依然保留了“蹲着”吃饭的传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坐姿在大多数现代人眼里,早已不能算是标准的坐姿了,即便是禅兆在古代,这种“坐相”的应用范围也并不广泛。
二、再来聊聊“坐礼”规范的事情,在古代“坐相”可是相当重要的社交考核指标
通过前面的叙述,我们已经了解了,趺坐和带踞所应用的场合并不广泛,所以要是谈到礼仪的问题,那重点还是在跽坐和箕踞上。
1
、先来说箕踞
我们已经知道这种坐相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但事情还远不止这么简单,这种坐姿除了登不上台面外,还有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一旦在正式场合出现了这种“坐相”,那可是对对方极大的不敬,甚至是侮辱。所以《礼记·曲礼》中就明确规定了,只要是比较正式的场合,就需要“坐毋箕”。
据说有一次,孔子的老朋友原壤,大老远地跑去看望孔子,可能是这位原壤认为老朋友之间,无须繁复的礼数,就极为放松地踞坐在厅堂里等孔子。孔子进来以后,看见原壤的坐相,非常生气,认为原壤太不懂礼数,对自己太过轻慢,竟然抄起拐杖就敲打原壤的小腿,并且极为不客气地说:
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意思就是训斥原壤,年纪轻轻不懂得遵守礼法,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了。
看来这原壤可是把孔老夫子气得不轻!所以在古代,即便是非常熟悉的朋友,也不能轻易在其面前放松地“箕踞”,否则就是极大的失礼,搞不好还会让“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要是因为这个原因搞得朋友断了交,实在是太不划算了。
既然朋友之间都不能“箕踞”,那么外交场合就更加禁忌了。汉时,陆贾奉汉高祖刘邦之命,前往南越,当时的南越王赵佗,在会见的场合居然“箕踞”而坐,这让陆贾感到大失颜面,当即怒斥:
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仪。
意思是:“你在蛮夷之地待得太久了,连基本的规矩都不懂了吗?”吓得赵佗面红耳赤,赶紧整理“坐相”,端正坐姿,陆贾这才与他进行了正式的会晤,可见在古人眼里,正式场合“箕踞”,绝对不是一般的失礼行为,是关乎国家体面的大事。
2
、再聊聊跽坐的注意事项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跽坐在古代的礼仪中是多么重要了吧,《周礼·考工记》中写道:
坐而论道,谓之王公。
也就是说,凡是有身份的人,在与人交谈,会面的时候,都必须 “跽坐”,否则就是有失身份的事情。
而即便是恭恭敬敬地“跽坐”,也是大有讲究的。那就是“席不正不坐”,也就是说主人在为客人准备坐垫的时候,应当让席垫的四边与屋子的墙边线保持平行,否则就是对客人的不尊重,客人可以当场拒绝就座。
而客人为了对主人表示尊重,也不能随随便便就座,必须“毋躇席,抠衣趋隅”,也就是不能从坐席的前面入座,必须提起衣裳,从坐席后面的一角进入自己的座位。不如此,便是对主人的不敬,也是一种不懂礼法的表现。
不管礼数上如何周全,“跽坐”可是个显而易见的功夫活儿,您随便挑一个平时坐惯了椅子的现代人,挺直腰板、正襟危坐,“跽坐”上一个小时试试,不腿酸脚麻才怪呢。可是人家古人“跽坐”论道,经常可以通宵达旦,可见这功底可不是一般的深厚,应该是从幼童时期,就开始经受这种坐姿训练,养成的“童子功”。
看来,要顺利完成这古代的中国式坐礼,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或许古人也正是通过进行“跽坐”的训练,来磨炼意志、修养身心,从而达到“坐相”与内心世界的同样和谐、同样规范而强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