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影响技术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屏蔽技术
利用金属材料制成容器.将需要保护的电路包在其中,可以有效防止电场或磁场的干扰,此种方法称为屏蔽。屏蔽又可分为静电屏蔽、电磁屏蔽和低频磁屏蔽等。
2、静电屏蔽
根据电磁学原理,置于静电场中的密闭空心导体内部无电场线,其内部各点等电位。用这个原理,以铜或铝等导电性良好的金属为材料,制作密闭的金属容器,并与 地线连接,把需要保护的电路值r其中,使外部干扰电场不影响其内部电路,反过来,内部电路产生的电场也不会影响外电路。这种方法称为静电屏蔽。例如传感 嚣测量电路中,在电源变压器的一次侧和二次侧之间插入一个留有缝隙的导体,并把它接地,可以防止两绕组之问的静电耦合,这种方法属于静电屏蔽。
3、电磁屏蔽
对于高频干扰磁场,利用电涡流原理,使高频干扰电磁场在屏蔽金属内产生电涡流,消耗干扰磁场的能量,涡流磁场抵消高频干扰磁场,从而使被保护电路免受高频 电磁场的影响。这种屏蔽法称为电磁屏蔽。若电磁屏蔽层接地,同时兼有静电屏蔽的作用。传感器的输出电缆一般采用铜质网状屏蔽,既有静电屏蔽又有电磁屏蔽 的作用。屏蔽材料必须选择导电性能良好的低电阻材料,如铜、铝或镀银铜等。
4、低频磁屏蔽
干扰如为低频磁场,这时的电涡流现象不太明显,只用上述方法抗干扰效果并不太好,因此必须采用采用高导磁材料作屏蔽层,以便把低频干扰磁感线限制在磁阻很 小的磁屏蔽层内部。使被保护电路免受低频磁场耦合干扰的影响。这种屏蔽方法一般称为低频磁屏蔽。传感器检测仪器的铁皮外壳起低频磁屏蔽的作用。若进一步 将其接地,又同时起静电屏蔽和电磁屏蔽的作用。
基于以上三种常用的屏蔽技术,因此在干扰比较严重的她方,可以采用复合屏蔽电缆,即外层是低频磁屏蔽层。内层是电磁屏蔽层.达到双重屏蔽的作用。
利用金属材料制成容器.将需要保护的电路包在其中,可以有效防止电场或磁场的干扰,此种方法称为屏蔽。屏蔽又可分为静电屏蔽、电磁屏蔽和低频磁屏蔽等。
2、静电屏蔽
根据电磁学原理,置于静电场中的密闭空心导体内部无电场线,其内部各点等电位。用这个原理,以铜或铝等导电性良好的金属为材料,制作密闭的金属容器,并与 地线连接,把需要保护的电路值r其中,使外部干扰电场不影响其内部电路,反过来,内部电路产生的电场也不会影响外电路。这种方法称为静电屏蔽。例如传感 嚣测量电路中,在电源变压器的一次侧和二次侧之间插入一个留有缝隙的导体,并把它接地,可以防止两绕组之问的静电耦合,这种方法属于静电屏蔽。
3、电磁屏蔽
对于高频干扰磁场,利用电涡流原理,使高频干扰电磁场在屏蔽金属内产生电涡流,消耗干扰磁场的能量,涡流磁场抵消高频干扰磁场,从而使被保护电路免受高频 电磁场的影响。这种屏蔽法称为电磁屏蔽。若电磁屏蔽层接地,同时兼有静电屏蔽的作用。传感器的输出电缆一般采用铜质网状屏蔽,既有静电屏蔽又有电磁屏蔽 的作用。屏蔽材料必须选择导电性能良好的低电阻材料,如铜、铝或镀银铜等。
4、低频磁屏蔽
干扰如为低频磁场,这时的电涡流现象不太明显,只用上述方法抗干扰效果并不太好,因此必须采用采用高导磁材料作屏蔽层,以便把低频干扰磁感线限制在磁阻很 小的磁屏蔽层内部。使被保护电路免受低频磁场耦合干扰的影响。这种屏蔽方法一般称为低频磁屏蔽。传感器检测仪器的铁皮外壳起低频磁屏蔽的作用。若进一步 将其接地,又同时起静电屏蔽和电磁屏蔽的作用。
基于以上三种常用的屏蔽技术,因此在干扰比较严重的她方,可以采用复合屏蔽电缆,即外层是低频磁屏蔽层。内层是电磁屏蔽层.达到双重屏蔽的作用。
凯智通小编
2023-10-07 广告
2023-10-07 广告
老化测试最终的目的是预测产品的使用寿命,为生产商评估或预测试所生产的产品耐用性的好坏!电子产品,不管是元件,部件,整机,设备,都要进行老化和测试。老化和测试不是一个概念!先老化后测试,电子产品(所有产品都是这样)通过生产制造后,形成了完整的...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凯智通小编提供
展开全部
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两面性,它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造福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的后果. 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科学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由于科学的是在不断的发展中进行完善的.所以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我们不能因为这样而全面否定科学. 汽车的发明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在世界发达国家,汽车几乎对每个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然而也正是这柄锋利的“双刃剑”,不仅制造了频繁的交通堵塞、交通事故,而且还是消耗能源的无底洞和大气污染的移动污染源。虽然这样但我们不能否认他的确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方便.只是由于人们没有找到更好的科学技术来使它得到发展. 氟里昂使人类坐享舒适得以梦想成真,然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作为制冷剂而被最先发明的氟里昂,一方面使人类的生活提高了一个档次,同时,也带来了臭氧层空洞日益扩大的问题,甚至即使现在立即停止氟里昂的使用,要恢复已遭破坏的臭氧层也要到本世纪中叶。 滴滴涕一度曾是全世界农民的宠儿,甚至二战后在控制疾病方面都显示了神奇的功效,但就是这一所谓人类的宝贵财富、划时代发明的滴滴涕,竟然成了破坏生态之链、毁灭动植物种群、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现在,尽管全世界已禁用滴滴涕,但其残毒仍然顽固地滞留在大自然的循环中,即使是远在南极的企鹅也在劫难逃。 电池的确是人类的一个重要发明,它能根据人的需要,随时随地为人类带来光明和动力。然而,就是电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使越来越多的人们不得不重视这样一个事实:人类可能在200多年的时间里享受电池的益处,却要用更多更长的时间遭受其害! 手机的发明无疑给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带来了更多的便捷,然而就在手机备受人们青睐时,关于手机无线电波辐射是否会伤害人体DNA并杀死肿块的细胞修复系统这一话题,前后矛盾的传言漫天飞舞,让人不知应该相信谁。 象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现代科学技术也对人类社会环境存在负面作用.其主要表现为在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和破坏的统一上.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只注意到了科学技术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的功能性作用,它可以在人们转化资源成为财富的过程中,给人们提供巨大的能量和很高的效率,因此去欢呼科学技术对自然征服的胜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斑块性质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动脉斑块破裂是引起血管或脏器急性栓塞的主要原因。易损斑块较易破裂,其早期检出和评估对心血管事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准确地检测易损斑块绝非易事。那么,应如何进行易损斑块的诊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全明教授进行了相关影像学诊断的汇总。
一、血管造影
目前,血管造影仍是评价血管狭窄程度的"金标准"。注射造影剂后,可从不同角度观察,直观的判断血管直径及斑块基本形态。
Ambrose冠脉造影形态学分类将斑块分为4型(图):①向心性狭窄,斑块边缘光滑,比较稳定,不易破裂;②Ⅰ型偏心性狭窄,宽颈,边缘光滑,相对稳定;③Ⅱ型偏心性狭窄,由一个/多个悬挂边缘,或不规则/扇形的边缘(或数种并存),形成一个凸向腔内的窄颈阻塞,不稳定,较易破裂;④多处不规则的狭窄病变,不稳定,易破裂。在血管造影中,易损斑块的形态多表现为偏心性狭窄,表面不规则,有充盈缺损、龛影和血栓。
二、血管内超声
血管内超声(IVUS)是最常用的血管内影像方法,广泛用于PCI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评价。灰级度IVUS可以测量血管腔,血管壁和斑块面积,量化评价斑块成分,指导支架选择。术前IVUS能够识别发生无复流和心肌梗死(MI)的高危患者。IVUS低回声斑块发生无复流的比率明显增高。IVUS较易检测到钙化斑块发生的支架膨胀不良风险,此类斑块常常需要术前旋磨、或准备切割球囊以获得最佳支架膨胀。
对于非左主干临界病变(狭窄40~70%),面积≥4.0 mm2时,可直接进行药物治疗;面积<4.0 mm2,则需进一步评价。若在导管室内无法进行进一步检测,则存在以下条件时应进行介入治疗:狭窄面积≥60~70%;斑块负荷≥80%;病变长度≥20 mm。对于左主干临界病变(狭窄30~60%),处理时一般较为匆忙,若面积≥6.0 mm2,则可直接进行药物治疗;若面积<6.0 mm2,则需要进行血流储备分数(FFR)等其他检测,以寻找可支持支架介入或搭桥的其他缺血证据。
三、血管内窥镜
血管内窥镜是一种光学成像技术,可用于区别管壁结构、成分,检查纤维帽、脂质核;观察斑块有无破裂,有无血栓、溃疡等;评价斑块易损性、支架疗效;发现支架植入中的部分问题。
作为冠脉造影的补充,根据血管内窥镜图像的颜色(黄、白)可分辨斑块构成,显示有无腔内血栓。富含脂质核心的薄纤维帽,为黄色斑块;富含平滑肌的厚纤维帽斑块为白色。在斑块破裂处富含血小板的血栓为白色颗粒状物质,富含纤维蛋白/红细胞的血栓则为突入管腔的不规则红色结构(图)。并且,黄色病变近似于易损斑块,颜色越黄,发生斑块破裂和血栓的风险越高。
但近年来,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技术(OCT)等其他更先进技术的发展,血管内窥镜应用已逐渐减少。
四、光学相干断层显像
1
OCT系统分类
OCT是X管、CT、MRI和超声技术的一大进展。它集光学、超灵敏探测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于一体,可获得高分辨率的组织图像。LightLab OCT成像系统主要有时域成像系统(TD-OCT)和频域成像系统(FD-OCT)两种。TD-OCT需要球囊闭塞病变近端以便清楚病变管腔内的血液;成像速度慢(0.5~3 mm/s),完成30 mm扫描需要闭塞血管30s左右,可能引起缺血、心律失常甚至患者死亡,不适合危重患者。FD-OCT能够以极高的成像速度去获得A线(A lines),无需闭塞血管,通过注射光学透亮的介质或对比剂来清空管腔内血液,以获得快速回撤的3D影像;完成5 cm扫描仅需3s左右,操作更安全,无并发症,目前较为常用。
2
OCT在介入之前的应用
OCT可以研究冠脉斑块形态和特征,如脂质负荷,钙化程度,纤维帽厚度;识别血栓、内膜破裂;测定管腔狭窄程度,协助决定治疗方案(药物、介入、支架大小等)。与血管造影和IVUS相比,OCT较易检测到ST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TE-ACS)患者中的斑块破裂;较易发现薄纤维帽比例,并且其检测血栓的敏感性可达100%,而IVUS只有33%。此外,OCT在23%的病例中发现了斑块糜烂,但IVUS和血管造影无法检测到斑块糜烂。
3
OCT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的应用
OCT可测量参照血管,确定支架大小;可观察支架的贴壁及膨胀情况;发现血栓、夹层等并发症;还可预测MI、无复流等PCI相关并发症。
4
支架随访
置入支架后,OCT可观察支架的内皮覆盖情况,探究血栓及再狭窄的发生机制以及新型支架的吸收情况。评价再狭窄常用的方法是血管造影或者IVUS,但若观察支架置入后内皮支架的覆盖及内膜生长状况则应首选OCT。OCT相关研究还发现,新生动脉硬化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其中在金属裸支架(BMS)中的发生率为36%,药物洗脱支架(DES)中的发生率为68%,MI则仅发生在DES中。
五、冠脉内杂交成像
IVUS穿透力强,可以观察血管和斑块全貌;但分辨率较低(100~200μm),无法测量纤维帽厚度,血栓分辨率低,更无法看到内膜糜烂。而OCT的分辨率较高(10~20μm),易识别纤维帽、夹层、内膜糜烂等,但穿透力低,无法看到血管和斑块全貌。两者结合的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显像(IVOCT)则更具优势。定量冠脉造影(QCA)与IVOCT同步应用也可更清晰的观察介入状况。
六、血流储备分数
FFR是指在冠状动脉存在狭窄病变的情况下,该血管所供心肌区域能获得的最大血流与同一区域理论上正常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之比,主要通过计算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压力与主动脉根部压力之比来获得。
正常冠状动脉对血流阻力很小,FFR正常值为1.0。当冠状动脉狭窄时,FFR<1.0。FFR=0.60表明这支冠脉的血供仅为正常时的60%。FFR有清晰的阈值:FFR<0.75时,狭窄几乎都会导致心肌缺血;FFR≥0.80时,狭窄造成心肌缺血的可能性较小。多数研究把FFR≤0.75或FFR≤0.80作为PCI适应证。
FAME研究显示,与单纯造影相比,随访1年后FFR指导下的事件发生率、MI发生率更低,再次治疗率明显减少。随访2年时,该趋势更为明显。
长按二维码,识别后查看视频
以上内容根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全明教授《冠心病易损斑块诊治新进展》专家讲座整理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郭雪梅┆美编 柴明霞┆制版 王柳
一、血管造影
目前,血管造影仍是评价血管狭窄程度的"金标准"。注射造影剂后,可从不同角度观察,直观的判断血管直径及斑块基本形态。
Ambrose冠脉造影形态学分类将斑块分为4型(图):①向心性狭窄,斑块边缘光滑,比较稳定,不易破裂;②Ⅰ型偏心性狭窄,宽颈,边缘光滑,相对稳定;③Ⅱ型偏心性狭窄,由一个/多个悬挂边缘,或不规则/扇形的边缘(或数种并存),形成一个凸向腔内的窄颈阻塞,不稳定,较易破裂;④多处不规则的狭窄病变,不稳定,易破裂。在血管造影中,易损斑块的形态多表现为偏心性狭窄,表面不规则,有充盈缺损、龛影和血栓。
二、血管内超声
血管内超声(IVUS)是最常用的血管内影像方法,广泛用于PCI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评价。灰级度IVUS可以测量血管腔,血管壁和斑块面积,量化评价斑块成分,指导支架选择。术前IVUS能够识别发生无复流和心肌梗死(MI)的高危患者。IVUS低回声斑块发生无复流的比率明显增高。IVUS较易检测到钙化斑块发生的支架膨胀不良风险,此类斑块常常需要术前旋磨、或准备切割球囊以获得最佳支架膨胀。
对于非左主干临界病变(狭窄40~70%),面积≥4.0 mm2时,可直接进行药物治疗;面积<4.0 mm2,则需进一步评价。若在导管室内无法进行进一步检测,则存在以下条件时应进行介入治疗:狭窄面积≥60~70%;斑块负荷≥80%;病变长度≥20 mm。对于左主干临界病变(狭窄30~60%),处理时一般较为匆忙,若面积≥6.0 mm2,则可直接进行药物治疗;若面积<6.0 mm2,则需要进行血流储备分数(FFR)等其他检测,以寻找可支持支架介入或搭桥的其他缺血证据。
三、血管内窥镜
血管内窥镜是一种光学成像技术,可用于区别管壁结构、成分,检查纤维帽、脂质核;观察斑块有无破裂,有无血栓、溃疡等;评价斑块易损性、支架疗效;发现支架植入中的部分问题。
作为冠脉造影的补充,根据血管内窥镜图像的颜色(黄、白)可分辨斑块构成,显示有无腔内血栓。富含脂质核心的薄纤维帽,为黄色斑块;富含平滑肌的厚纤维帽斑块为白色。在斑块破裂处富含血小板的血栓为白色颗粒状物质,富含纤维蛋白/红细胞的血栓则为突入管腔的不规则红色结构(图)。并且,黄色病变近似于易损斑块,颜色越黄,发生斑块破裂和血栓的风险越高。
但近年来,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技术(OCT)等其他更先进技术的发展,血管内窥镜应用已逐渐减少。
四、光学相干断层显像
1
OCT系统分类
OCT是X管、CT、MRI和超声技术的一大进展。它集光学、超灵敏探测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于一体,可获得高分辨率的组织图像。LightLab OCT成像系统主要有时域成像系统(TD-OCT)和频域成像系统(FD-OCT)两种。TD-OCT需要球囊闭塞病变近端以便清楚病变管腔内的血液;成像速度慢(0.5~3 mm/s),完成30 mm扫描需要闭塞血管30s左右,可能引起缺血、心律失常甚至患者死亡,不适合危重患者。FD-OCT能够以极高的成像速度去获得A线(A lines),无需闭塞血管,通过注射光学透亮的介质或对比剂来清空管腔内血液,以获得快速回撤的3D影像;完成5 cm扫描仅需3s左右,操作更安全,无并发症,目前较为常用。
2
OCT在介入之前的应用
OCT可以研究冠脉斑块形态和特征,如脂质负荷,钙化程度,纤维帽厚度;识别血栓、内膜破裂;测定管腔狭窄程度,协助决定治疗方案(药物、介入、支架大小等)。与血管造影和IVUS相比,OCT较易检测到ST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TE-ACS)患者中的斑块破裂;较易发现薄纤维帽比例,并且其检测血栓的敏感性可达100%,而IVUS只有33%。此外,OCT在23%的病例中发现了斑块糜烂,但IVUS和血管造影无法检测到斑块糜烂。
3
OCT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的应用
OCT可测量参照血管,确定支架大小;可观察支架的贴壁及膨胀情况;发现血栓、夹层等并发症;还可预测MI、无复流等PCI相关并发症。
4
支架随访
置入支架后,OCT可观察支架的内皮覆盖情况,探究血栓及再狭窄的发生机制以及新型支架的吸收情况。评价再狭窄常用的方法是血管造影或者IVUS,但若观察支架置入后内皮支架的覆盖及内膜生长状况则应首选OCT。OCT相关研究还发现,新生动脉硬化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其中在金属裸支架(BMS)中的发生率为36%,药物洗脱支架(DES)中的发生率为68%,MI则仅发生在DES中。
五、冠脉内杂交成像
IVUS穿透力强,可以观察血管和斑块全貌;但分辨率较低(100~200μm),无法测量纤维帽厚度,血栓分辨率低,更无法看到内膜糜烂。而OCT的分辨率较高(10~20μm),易识别纤维帽、夹层、内膜糜烂等,但穿透力低,无法看到血管和斑块全貌。两者结合的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显像(IVOCT)则更具优势。定量冠脉造影(QCA)与IVOCT同步应用也可更清晰的观察介入状况。
六、血流储备分数
FFR是指在冠状动脉存在狭窄病变的情况下,该血管所供心肌区域能获得的最大血流与同一区域理论上正常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之比,主要通过计算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压力与主动脉根部压力之比来获得。
正常冠状动脉对血流阻力很小,FFR正常值为1.0。当冠状动脉狭窄时,FFR<1.0。FFR=0.60表明这支冠脉的血供仅为正常时的60%。FFR有清晰的阈值:FFR<0.75时,狭窄几乎都会导致心肌缺血;FFR≥0.80时,狭窄造成心肌缺血的可能性较小。多数研究把FFR≤0.75或FFR≤0.80作为PCI适应证。
FAME研究显示,与单纯造影相比,随访1年后FFR指导下的事件发生率、MI发生率更低,再次治疗率明显减少。随访2年时,该趋势更为明显。
长按二维码,识别后查看视频
以上内容根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全明教授《冠心病易损斑块诊治新进展》专家讲座整理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郭雪梅┆美编 柴明霞┆制版 王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研究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体断面解剖学、医学影像技术与设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医学影像的检验与诊断以及相关设备的维护管理等。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有:CT、B超、X光片、核磁共振、心血管造影、多普勒彩超等。
医学影像解剖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 设备学超声技术等。[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各种医学影 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检查操作技术所必需的医学和理工学基本知识,掌握 X 线摄影技术、 计算机体层检查技术、磁共振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从事医学影像技术领域工作的高素 质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按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高[1998] 8号)所列的“医学影像学”专业,学制应为五年,授予学位是医学学士。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和医学成像技术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按照这一培养目标:学生就业后,既能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医师工作,也能从事医学影像技师工作。四年制医学影像学专业是国家为适应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形势的需要,满足医疗卫生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本科专业,按照教育部文件规定,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授予学位是理学学士。笔者还没有见到有关权威部门或机构制定的四年制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但是,根据所授学位类别可以确定培养目标定位在“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成像技术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可以猜测说培养的是医学影像技师;
医学影像解剖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 设备学超声技术等。[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各种医学影 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检查操作技术所必需的医学和理工学基本知识,掌握 X 线摄影技术、 计算机体层检查技术、磁共振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从事医学影像技术领域工作的高素 质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按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高[1998] 8号)所列的“医学影像学”专业,学制应为五年,授予学位是医学学士。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和医学成像技术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按照这一培养目标:学生就业后,既能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医师工作,也能从事医学影像技师工作。四年制医学影像学专业是国家为适应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形势的需要,满足医疗卫生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本科专业,按照教育部文件规定,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授予学位是理学学士。笔者还没有见到有关权威部门或机构制定的四年制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但是,根据所授学位类别可以确定培养目标定位在“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成像技术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可以猜测说培养的是医学影像技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