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的特点?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诗: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如阳光一般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 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
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
这便是诗的起源。
它源于宗教。
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
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
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
”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
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
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
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
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慧光彩都有诗的踪影。
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
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中外历代诗论对诗的本质有两种很著名人的界说:一是“诗如画”,二是“诗父音乐同质”。
这两种界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因而当时影响较大。
但是事实上,这两种界定法却缺乏科学性。
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格律诗的创作规则。
关于格律诗的创作,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
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
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
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
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词: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它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都是由音乐的要求而规定的。
词和诗在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1)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
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称为词调。
词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
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2)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为最多。
一片即是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
每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
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词的韵位则是依据曲度,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
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4)句式长短不一。
诗也有长短句,但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
词则大量地使用长短句,这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
(5)字声配合严密。
词的字声组织变化很多,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
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以求协律和好听。
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作词先要选择词调。
《词源》卷下附杨守斋(缵)《作词五要》,说作词之要有五:“第一要择腔。
腔不韵则勿作,如《塞翁吟》之衰飒,《帝台春》之不顺,《隔浦莲》之寄煞,《斗百花》之无味是也。
”每个腔调都表现一定的声情。
作词择调,主要就是选择声情与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切合的腔调,使声词相从,取得声情与文情一致。
这样的词才可仿到声文并茂。
——这是填词择调必须首先注意的。
否则望文生义,就会出现形式与内容乖离的毛病,甚至南辕北辙,闹出笑话。
例如,《贺新郎》,是表达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的。
与“燕尔新婚”风马牛不相及。
如果一见“新郎”二字,就当作庆贺新婚的词调,加以滥用也就错了。
又如《寿楼春》,也不能因为其中有一个“寿”字,就认为是用以祝寿的词调,实际上恰恰相反,它的腔调是悲哀的。
南宋词人史达祖,曾用以填制哀悼之词。
(1)根据前人记载分析:唐宋人书中凡言及词调声情,大致都可信。
如宋毛开《樵隐笔录》说:“绍兴初,都下盛行周清真咏柳《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
以周词凡三换头,至末段,声尤激越,惟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
”这也可见《兰陵王慢》末段的声情。
可惜这类记载,在唐宋人故籍中比较少见。
(2)根据唐宋词作品辩别:这可依《历代诗馀》(清康熙时沈辰垣等所编的一部词的总集,将唐宋以来的词依调分编)诸书,于一调之下许多词中,分析总括它的内容情感,若有十之七、八相同的,即大约可以断定此调是某类声情。
如《满江红》、《贺新郎》就可用这种方法断为豪放激越一类。
虽有例外,大致相差不远。
(3)根据凋中字句声韵体味:有些词情不易分析,或者有些作品感情错综复杂,可按照字句的声韵,进行揣度:大体上,用韵的位置疏密均匀的,声情必然较为和平宽舒;用韵过疏过密的,声情不是迟缓,便是急促;多用三、五、七言句法相间的,声情较舒畅;多用六字、六字句排偶的,声情则较稳重;字声平仄相间均匀的,情感必安祥;多作拗句的,情感必郁劲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 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
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
这便是诗的起源。
它源于宗教。
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
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
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
”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
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
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
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
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慧光彩都有诗的踪影。
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
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中外历代诗论对诗的本质有两种很著名人的界说:一是“诗如画”,二是“诗父音乐同质”。
这两种界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因而当时影响较大。
但是事实上,这两种界定法却缺乏科学性。
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格律诗的创作规则。
关于格律诗的创作,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
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
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
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
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词: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它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都是由音乐的要求而规定的。
词和诗在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1)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
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称为词调。
词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
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2)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为最多。
一片即是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
每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
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词的韵位则是依据曲度,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
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4)句式长短不一。
诗也有长短句,但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
词则大量地使用长短句,这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
(5)字声配合严密。
词的字声组织变化很多,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
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以求协律和好听。
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作词先要选择词调。
《词源》卷下附杨守斋(缵)《作词五要》,说作词之要有五:“第一要择腔。
腔不韵则勿作,如《塞翁吟》之衰飒,《帝台春》之不顺,《隔浦莲》之寄煞,《斗百花》之无味是也。
”每个腔调都表现一定的声情。
作词择调,主要就是选择声情与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切合的腔调,使声词相从,取得声情与文情一致。
这样的词才可仿到声文并茂。
——这是填词择调必须首先注意的。
否则望文生义,就会出现形式与内容乖离的毛病,甚至南辕北辙,闹出笑话。
例如,《贺新郎》,是表达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的。
与“燕尔新婚”风马牛不相及。
如果一见“新郎”二字,就当作庆贺新婚的词调,加以滥用也就错了。
又如《寿楼春》,也不能因为其中有一个“寿”字,就认为是用以祝寿的词调,实际上恰恰相反,它的腔调是悲哀的。
南宋词人史达祖,曾用以填制哀悼之词。
(1)根据前人记载分析:唐宋人书中凡言及词调声情,大致都可信。
如宋毛开《樵隐笔录》说:“绍兴初,都下盛行周清真咏柳《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
以周词凡三换头,至末段,声尤激越,惟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
”这也可见《兰陵王慢》末段的声情。
可惜这类记载,在唐宋人故籍中比较少见。
(2)根据唐宋词作品辩别:这可依《历代诗馀》(清康熙时沈辰垣等所编的一部词的总集,将唐宋以来的词依调分编)诸书,于一调之下许多词中,分析总括它的内容情感,若有十之七、八相同的,即大约可以断定此调是某类声情。
如《满江红》、《贺新郎》就可用这种方法断为豪放激越一类。
虽有例外,大致相差不远。
(3)根据凋中字句声韵体味:有些词情不易分析,或者有些作品感情错综复杂,可按照字句的声韵,进行揣度:大体上,用韵的位置疏密均匀的,声情必然较为和平宽舒;用韵过疏过密的,声情不是迟缓,便是急促;多用三、五、七言句法相间的,声情较舒畅;多用六字、六字句排偶的,声情则较稳重;字声平仄相间均匀的,情感必安祥;多作拗句的,情感必郁劲
展开全部
●诗是一种“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艺术形式,要用丰富的情感反映生活。
●诗是对生活的高度“浓缩”的反映。
●诗的语言凝炼而富于形象性。
●诗的节奏美与韵律构成了诗的音乐美,没有节奏与韵律,就不成其为诗。
词的常识:
●在形式上,每首词都有词调。有长有短。词的押韵比诗更显得灵活多变。
●风格上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两大流派,并以“婉约”为正宗。
曲的常识:
●曲是兴盛于元代有散曲和剧曲的分别。
●散曲分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是独立的只曲。套数是由两首以上同一宫调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
●诗是对生活的高度“浓缩”的反映。
●诗的语言凝炼而富于形象性。
●诗的节奏美与韵律构成了诗的音乐美,没有节奏与韵律,就不成其为诗。
词的常识:
●在形式上,每首词都有词调。有长有短。词的押韵比诗更显得灵活多变。
●风格上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两大流派,并以“婉约”为正宗。
曲的常识:
●曲是兴盛于元代有散曲和剧曲的分别。
●散曲分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是独立的只曲。套数是由两首以上同一宫调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元曲的特点:
1、民间性.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
2、广泛性.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胄家事之类,涉及各种人间生活;
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追求团圆结局;
6、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
1、民间性.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
2、广泛性.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胄家事之类,涉及各种人间生活;
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追求团圆结局;
6、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0-12-12
展开全部
元曲的特点:
1、民间性.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
2、广泛性.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胄家事之类,涉及各种人间生活;
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追求团圆结局;
6、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
1、民间性.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
2、广泛性.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胄家事之类,涉及各种人间生活;
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追求团圆结局;
6、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元曲的特点:
1、民间性.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
2、广泛性.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胄家事之类,涉及各种人间生活;
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追求团圆结局;
6、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
1、民间性.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
2、广泛性.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胄家事之类,涉及各种人间生活;
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追求团圆结局;
6、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