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黎。
英国人。阿尔伯丁大学毕业。曾任外科医生。1889-1896年任香港西医书院教务长。赏识该书院优秀学生孙中山。孙中山在澳门镜湖医院行医期间,常从香港赶来帮助做重要手术。回国后任伦敦市议会顾问医生。
1896年10月17日获悉孙中山被清驻英使馆绑架的消息后,立即全力营救,首先报告警察当局,后又报告英国外交部,并雇请私家侦探在中国驻英使馆门外守候监视。
19日按外交部通知具文报告孙中山被绑架情况。22日《环球报》披露孙中山被拘捕的消息。次日清使馆被迫释放孙中山。随后又帮助孙中山撰成《伦敦蒙难记》。
扩展资料:
孙中山和康德黎的师生之情:
提到孙中山和康德黎的师生之情,还得从中山先生在香港求学谈起。1887年,孙先生21岁时,由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医校转学到香港西医书院即雅丽氏医院附设医大就读。入校后,他结识了英籍外科医生、该校创办人康德黎教授,师生交往弥密,感情甚笃。
1892年7月,孙中山以优异的成绩在该校毕业,又是第一届毕业生,深得康德黎器重。康德黎曾亲自为孙中山颁发了博士文凭。毕业后,孙中山即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并从事革命活动。
1895年10月,广州武装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被迫逃往香港,重访老师康德黎,随即东渡日本神户,并由横滨转赴夏威夷群岛,就寓于檀香山。在赴檀香山的路上,不意又遇见回国途中的康德黎夫妇。他们给孙中山留下了伦敦的住址,师生依依惜别。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孙中山和他的老师康德黎
陆敬科(1863~1945)又名礼初。高明西安河江村人,少年时期随叔父去香港《循环日报》当徒工,15岁考入皇仁书院专修英语,毕业后因成绩优异被留用执教。孙中山先生在香港皇仁书院求学时,曾任孙中山老师。两人志趣相投,情谊深厚。按香港殖民政府规定,凡在书院任教满20年的,可享受终身老师待遇,成为英国正式公民。陆敬科耻为英国臣民,在执教19年后,毅然放弃优厚待遇的教席,转业经营棉纱买卖,另图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主张在知识分子中产生巨大影响,陆敬科弃商从政。光绪34年(公元1908年)捐“候补道台”名衔,派任翻译官,在广州负责接待洋人,协助办理外交事务。期间,目睹满清的政治腐败、丧权辱国,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蚕食,国势危殆的现实,深切体会到政治改良不能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毅然投身到孙中山领导的推翻封建王朝的民主革命行列。
辛亥革命成功后,陆敬科任临时政府外交处长、代理外交部长、财政部第二局局长等;“二次革命”失败后,逃往日本;1917年回国任广州护法军政府顾问兼广西特派员;1921年受命招募兵员,筹集军粮,协助孙中山北伐;1923年任大本营外交部第二局局长;1925年任粤海总监督,成为孙中山外交事务的得力助手。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陆敬科辞去官职,在广州开设商号,专营化妆品。同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被慈善团体推举为素以赠医施药、救灾恤贫成绩卓著而备受广州市民称赞的广州方便医院董事长。
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陆敬科回到家乡居住,1945年逝世。遗留《东洋游记》、《英文文法》等著作。
参考资料: 吴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