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
是的。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男,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
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岳母刺字
岳母刺字的故事,宋人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飞之孙岳珂编纂的《金佗稡编》也没有记录。岳飞背上刺字的记载始见于元人所修的《宋史》本传:“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刺字为兵”的制度仍在执行,所以岳飞从军时在背部刺上“尽忠报国”四字明志。
明代表现岳飞故事的小说、戏剧如《精忠记》、《武穆精忠传》、《精忠旗传奇》等都有岳飞背上刺字的描写,刺字版本不一,流传最广的则是“精忠报国”。有学者认为,此时的“精忠报国”四字是混淆了宋高宗御赐“精忠岳飞”四字而产生。
始修于明代的《唐门岳氏宗谱》说“尽忠报国”四字是姚氏于靖康初年为岳飞所刺,但《宗谱》晚出,此事的真实性仍有待考证。“岳母刺字”的演义故事则最早见于清抄本《如是观传奇》与杭州钱彩评《精忠说岳》,《说岳》中的岳母刺字故事影响广泛,传诵不绝,成为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岳飞是南宋一位抗金名将,从20岁到39岁被害为止的二十年里。他都在抗金斗争中度过。当时的女真贵族,灭了北宋,占去大片土地,又继续南下,铁骑所到之处,无一百姓幸免,广大人民群众深受其害。百姓们在纷纷组织义军抗击外来入侵者,他们还极为渴望得到官兵的解救。
岳飞自己是主战派,他为了保卫宋室江山,保卫宋高宗皇帝,坚决抗击金兵,收复国土。岳飞曾率领"岳家军",多次击败金军。公元1140年,郾城大捷,打败金兵,战斗获得了全面的胜利。宗弼曾说:"自起兵以来,从未败得如此之惨!"
这样看来,岳飞的爱国主义实际上是以抗金为主要内容,而不是以忠君为主要内容。虽然他抗金也包括忠君的思想,但他本身的正义行为和影响却远超过这个方面。岳飞在爱护人民、重视人民力量方面做得很好。这从他治军所提出的"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主张中可以看出。在军队处于危机的情况下,还能有这样的想法,不去主动损伤人民的利益,在当时那个年代是难能可贵的。
岳飞
在作战中,岳飞几次派人联络太行山以及两河义军,依靠群众的力量,相互配合,击溃金兵,拯救百姓。在郾城大捷后,当地的人们知道岳飞被宋高宗强令撤军时,就痛哭流涕拦住岳飞,不让他离开,恳请要求他留下来继续抗金,这实际上就说明岳飞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十分密切。
是
岳飞是民族英雄,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