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终止了与匈奴的和亲,到汉昭帝时期又开始了和亲,这是为什么呢?
自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登基称帝以后没多久,就终止了与匈奴的和亲,并开始了对匈奴的战争,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的战斗之下,出现了“匈奴远遁,幕(漠)南无王庭”的局势,但是从武帝驾崩,昭帝刘弗陵登基后,在辅政大臣霍光的影响下,再次开始了和亲。
汉昭帝刘弗陵执政时期,被驱逐到苦寒之地的匈奴并不安分,依旧侵扰,在边境地区大肆掠夺。可是汉昭帝的对措施只是“发军屯西河,左将军桀行北边”,一副防御姿态,并没有反攻。汉昭帝与匈奴的第一次和亲,其实就发生在始元六年之前不久。时年才14岁,且朝政一直都是由辅政大臣霍光在执掌。还得从“霍光”身上去入手获取和亲的原因。
霍光这个辅政大臣的身份,是由汉武帝所指派的。公元前89年,汉武帝曾亲自颁发了一道《轮台罪己诏》,执政晚期,已经不想再打仗了。者说不是不想打仗,而是不能再继续了,毕竟战争对社会的负担太过于繁重,已经激化了统治阶级和百姓之间巨大矛盾,激起民愤。汉武帝显然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就决定重启西汉初年刘邦所推行的“黄老思想”,主张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以“文景之治”看来,道家的“黄老思想”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非常巨大的。如此一来,霍光遵循汉武帝的思想,执行”休养生息,与民休息”的国策,而进行大规模战争。
同时朝廷的“朝堂局势”其实也乐观,导致霍光没有能力发动对外战争。除了霍光以外,同时还册封了车骑将军“金日磾”、以及御史大夫“桑弘羊”二人,三人一起辅佐汉昭帝。“金日磾”仅仅辅政一年多便因病逝世,霍光与桑弘羊之间也产生了分歧。
与此同时,燕王刘旦也不安分,早在后元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8年,就曾派使者前往长安,向汉武帝上疏,要求带兵宿卫长安,希望的立太子之位,可是最后汉武帝不但削其三县,反而还立刘弗陵为太子。刘旦在筹划着推翻汉昭帝,自立为天子。桑弘羊又莫名其妙地被燕王刘旦牵连,汉昭帝一如既往的支持霍光,朝堂局势对汉昭帝以及霍光都十分不利,毕竟另外一个辅政大臣“桑弘羊”都站到燕王刘旦那一边了不是
古人云:“攘外必先安内”,霍光不会不明白,霍光本身的政治主张亦是“休养生息、与民休息”了。所以面对侵扰,只能是派兵镇守,不能反击。朝堂的局势并不安稳,将士都派出去打仗了,朝堂内部的动乱又么解决呢?对霍光而言,只要燕王刘旦野心没有暴露,即便是匈奴侵扰,也只能派兵镇守加以防御。同时,由于匈奴主动提出了“和亲”,霍光自然不会不愿意,只需要极小的代价就能换得西汉边境的安宁不是吗?总比被燕王推翻汉昭帝要强得多吧!
燕王刘旦政变失败以后,暂时解除了昭帝统治危机,但和亲已经开始,两方得到了自己所想要的,那更没有必要去发动大规模战争了。如果匈奴在“和亲”后依旧大肆侵扰,霍光也不会坐视不理的。就像元凤四年,楼兰大肆劫掠使官,霍光的授意下,直接就派遣“傅介子”千里斩楼兰,成功解决问题。
但既然匈奴没有大举入侵的迹象,对于霍光而言,休养生息、提升西汉国力更重要。正如班固所说的那句话,“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时以成名,大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