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争霸时期魏蜀吴三国谁的人才储备更多?
那必然是曹魏啊,曹操作为北方霸主,天下十三州中占据了九州,各大氏族代表恐后加入,曹操本又颁布了求贤令。招揽了不少人才。
到刘备占据益州之后,曹魏一直是四线战役,曹操时期,军事上,西方有夏侯渊,张郃,徐晃抵御刘备,东方有张辽,乐进,李典等人抵御孙权,南方有曹仁,满宠,文聘等人抵御关羽。北方有曹彰,田豫,牵招等人抵御乌丸,鲜卑。
政务上有荀彧,钟繇,陈群这种顶级人才,谋士上有五大谋士,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其中程昱还是有指挥作战能力的那种。
曹丕曹睿曹芳时期,有司马懿,曹真,夏侯尚,曹休,王基,胡质,毋丘俭,郭淮,郝昭,诸葛诞,王昶,胡遵。这种军事人才,分别活跃在西,南,东三线上。
到了后期,曹魏还有着邓艾,钟会这种顶级人才。
东吴的话主要各大人才可以完美交替,像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四大都督在位期间为孙吴卖命了四十几年。就算是陆逊死后,还有儿子陆抗,一直活跃到东吴灭亡前几年才去世。有句话叫东吴有事找都督。另外后期还有丁奉,朱然,朱桓等能独当一面人才。东吴的人才不在多,在于精。一个都督用个十几年。
蜀汉是人才储备最少的,主要人才活跃在刘备时期,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法正,庞统,刘巴,魏延,诸葛亮,黄权等人,这里面大部分都是在刘备称帝前后就死亡了。而且刘备夷陵战败,不少新生代将领死亡,导致诸葛亮时期,人才已经没有了多少。另外诸葛亮相对来说识人能力远不如刘备,不过就算如此诸葛亮时期,还是有王平,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等人才。到了姜维时期,本身是降将的原因,而且政治能力也不行,在北伐上也很少有人支持。朝政上又有黄皓这种蛊惑人心的人。内忧外患都有的情况下,就算有人才也不会发掘到。像黄权的儿子黄崇,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人,但是蜀汉后期的情况,已经不允许给这种人表现的机会,所以出场就是最后一战,很是让人嘘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