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上一年级 家长应该怎样辅导?
01拼音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拼音的拼和声调(特别是二声和四声容易混淆)。家长辅导孩子的拼音可以从读、听写、默写等方面着手。刚开始时只读《语文》书和老师布置的作业;拼音快学完时,可以买一些带拼音的课外书让孩子读。这样,孩子不光巩固了拼音,而且还提前预习了字,同时还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听写拼音时,家长先把声母和韵母都念出来,等孩子对拼音比较熟悉时就可以不念出来了。默写主要是默写整个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默写时,不能写漏、写错,连顺序和格式都不能错。
02生字
每课的生字都要听写,一单元学习完了要听写一单元的生字,一本书学习完后要听写整本书的生字。前三个单元,因为认识的字少,所以可以只听写生字,后面的单元就必须把生字放在词语中听写。在学习了拼音后,每次听写都必须带上拼音。最重要的是听写完后,家长必须仔细检查字和拼音写对没有,如果有错,家长就必须给孩子重新听写。
03作业的检查
孩子把所有作业写完后,家长要检查一遍,看一看写对了吗?书写工整吗?如果有错,就引导孩子自主发现出错的地方,并进行改正;如果书写差,就叫孩子重写。
04预习
作业写完后,叫孩子预习明天要学习的生字、读课文或者数表,预习课文包括:通顺地朗读课文(至少读三遍),搞清楚生字的读音,勾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尝试给生字组词。
05背诵
古诗一定要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背才容易背着,同时,背诵时要求孩子找出文章的规律再背诵。可以尝试用图像法来背诵古诗。
06加强书写习惯的培养
要注意孩子的握笔姿势和坐姿是否正确,看书的习惯和方法是否得当,这些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保护眼睛。这都是之前分享的文章当中提及过的部分。
07加强数学能力和数学意识的培养
对于学生不懂的数学作业,家长千万不要把答案直接了当地告诉孩子。要耐心地弄清楚不懂的原因,是题目的意思不理解,还是当天没有专心听讲等等,并及时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教育。家长最好能够跟老师共识,在引导孩子更正时候,保留错误的地方,把正确的写在题目的旁边或者后面。
第一招:态度决定一切,习惯造就优秀。
刚从幼儿园大班升上一年级,许多孩子的心理还没有及时过渡,因为他们并不真正明白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一些孩子还像在幼儿园那样,回家之后首先是玩,想不起来要先做作业。在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给孩子立下规矩,明确任务:让孩子知道,学习才是首要任务,这个任务没完成,其他的事情都只能靠边站。
有些家长自己不能先从心理上转变,对孩子仍然当幼儿园一样要求,惯孩子,先紧着孩子玩儿,玩够了玩累了才做作业。总觉得反正一年级作业并不多,一会儿就能做完了。这种想法要不得,这会让孩子学习态度松懈,不利于习惯养成。抓早抓小,最利于养成习惯。错过了一年级,孩子变得疲沓起来,家长再来矫正,难度就大了许多。最通俗的比方就是一张白纸和一张涂画过的纸,哪张才能画出最美的画呢?想必大家都能知道。
第二招:鼓励伴随努力,学习需要独立。
简单地说,家长要及时而果断地给孩子精神上“断奶”。也就是,不要事事处处做孩子的依靠。尤其是作业方面,更要从手把手地教甚至代做当中抽离出来,让孩子自行解决问题。
一年级的作业,说起来不难,但真做起来又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于一些懒于动脑,上课听课不专心的孩子来说,更是不容易。但这时候家长可千万不要心软,孩子一央求,就立马把答案说出来。
告诉孩子由易到难,做作业没有必要按部就班,而是按照从会到不会的顺序来进行,先把会做的做对做好,再集中精力去攻克有难度的。
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让孩子逐渐产生自信,原来靠自己一样能解决问题啊。家长再不失时机地夸奖和表扬,甚至给一点小小的激励,比如一颗棒棒糖,答应看一集动画片,孩子就会不知不觉中对自己解决问题上瘾。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伴随终身的。很多孩子之间之所以产生巨大差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
第三招:限时完成作业,养成时间观念。
孩子做作业不单要完成,还要有质量,同时还得讲究速度。家长不能以孩子做完了、做对了为目标,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又好又快完成,效率很重要。
这里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限定时间。每天家长都先检查一下孩子的作业量,预估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规定各门功课完成的时间。
起初,可以观察孩子做作业的状态,家长在一边默默地记时,看看孩子到底在哪些方面耗时较多,有没有磨洋工,什么情况下会开始磨蹭,怎么样才能激励孩子一鼓作气完成?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家长开始有意识地干预,帮孩子改掉作业拖拉、做小动作、分心做其他事情的毛病。
把时间与奖惩结合起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有奖励,完不成就适当惩罚,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也是要从小抓起的。
当然,家长也没有必要太过焦虑,刚一年级就恨不得马上考大学了。学习是长跑,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无所谓赢在起跑线。一年级最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角色转换、心理过渡和习惯养成。家长若能及时帮孩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小大人了,孩子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一样很强烈呢!有了这份心,还怕孩子们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