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包括什么?

 我来答
醇香巧克力饼干
2022-01-01 · TA获得超过230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063
采纳率:29%
帮助的人:281万
展开全部
科学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在研究科学知识这个问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传统教育对知识的错误理解。传统教育认为:1、知识是被动接受的;2、知识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记忆过程;3、知识的学习带有社会强制性。这些特征对现代科学和科学学习有如下的影响:1、重结果甚于重过程;2、重标准答案甚于智慧开发;3、重教育者对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的看法甚于重社会、市场对科学知识的需要。
二、技能
技能是主体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练习形成的执行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操作技能亦称“动作技能”。在操作性知识指导下,经练习而形成,是由人体动作构成的合法则的随意行动方式,是培养人的技术能力或才能的重要因素。
三、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的总称。科学方法通常指各个科学部门中较为通用的一般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人们揭示客观世界奥秘、获得新知识、探索真理的工具。
哲学方法是最高层次、应用最普遍的方法,能够运用于以自然界、社会和思维为研究对象的所有科学部门,可以视为科学方法的组成部分。科学方法还可以按照适用范围的大小,区分为一般科学方法和特殊科学法、理论性科学方法和横向学科方法三类。经验性科学方法是获取经验材料或科学事实的一般方法,如观察方法、实验方法、调查方法、测量方法等。理论性科学方法,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等逻辑方法以及假设方法、思想实验、理想化方法等。横向学科方法指的是由数学、一般系统论、信息论等横向学科抽取出来的一般方法,如各种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黑箱方法、反馈方法、信息方法等。特殊科学方法是个别科学领域或学科所运用的各种特殊方法,如物理中的光谱分析法,化学中的电解法,生物中的同位素示踪法、医学中的免疫法,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法,人口学中的人口普查法等。现代科学方法建立在实践经验和经实践检验过的科学理论的基础上。
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活动形式、方式和程序的总称。人的一切活动,无论认识活动还是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思维和思维方法。思维方法的类型是与思维类型相对应的。按照思维活动所运用的信息形式,思维方法区分为抽象思维方法和意象思维方法。按照思维结构的程式化程度,思维方法区分为逻辑思维方法和直觉思维方法。按照思维过程的方向性,思维方法区分为逆向思维方法、侧向思维方法、发散思维方法、收敛思维方法等。
科学过程或过程技能(Science Process or Process Skills)。
西方特别是美国把对科学过程的理解作为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成分。有的学者把科学过程(或科学过程技能)称为科学家学习和研究时所做的事情。科学过程技能是产生内容的载体以及概念借以形成的方法。
根据美国1979年出版的,由芬克等5人撰写的《学习科学过程技能》一书,科学过程技能分为基本科学技能和综合科学过程技能两大类:前后包括观察、分类、交流,米制测量,预测和推理;后者包括鉴定变数,作数据表,作图表,叙述变量间的关系,获得和处理数据,分析研究,作出假说,在运算上规定变数,设计研究和进行实验。
把这16个科学过程技能逐一分析,得出结论是,它们都相当于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主要是科学方法。
四、价值观
在复杂的问题,多重价值及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要能进行价值判断,并在冲突的观念中寻找妥协的途径,要具有与人、与自然进行协商的能力,尊重他人的意见。
五、解决社会及日常问题的决策
能鉴定作为全国和地方的决策的基础的科学问题以及表示在科学上和技术上有见识的观点。一个有素养的市民必须能够在科学信息的资源以及用来产生它们的方法的基础上来评价科学信息的质量。科学素养也意指提出和评价基于证据的争论的能力以及合适地从这样的争论来应用结论。
六、创新精神
对创新教育内容的看法目前很不一致。
有学者认为,创新精神指创新能力中的非智力因素,如求知欲、创新意识、勇敢精神、顽强精神、科学态度等。对于创新意识,有学者认为,可包括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产生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
有学者认为,创新思维即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以处理某种事情或事物的思维过程。
对于创新能力,在要求上讨论更多。
有学者认为,创新能力绝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综合素质。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有学者认为,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智慧能力,包括超常力、进取力、想像力、综合力、选择力、批判力、敏捷性以及创造操作能力。
扎实的知识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合理的能力结构是创新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合理的能力结构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明确问题的能力、组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学者介绍,国外研究表明,培养创新能力的办法有三百多种,其中常用的有一百多种。
七、科学、技术、社会及其相互关系
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方法,社会则要求我们的价值观念指导我们应如何地去对待科学与技术。1989年在德国基尔召开的世界科学和技术教育倾向的专题讨论会上,提解出STS的意义通常理为在技术和社会环境的可靠的范围内教授科学内容。
STS的相互关系是STS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在上述的专题讨论会上,有学者提出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的关系是:学生趋向于把他们对自然世界环境(科学内容)的个人理解跟人工构造环境(技术)和他们的日常经验的社会环境(社会)二者结合起来。这也是STS教育的实质。
八、科学精神
国内近几年的文献中,讨论科学精神的甚多,但看法纷纭,只有某几点看法是基本一致的。
1、求真、求实、客观精神。
主张客观真理,即认识到真理是可重复的,可检验的;主张实事求是,亦即认识要从“实事”而不是从“虚事”出发,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科学的本质并不是证实真理,而是不断发现以前真理的错误,不断更新真理。主张理论与实践一致。
2、合理怀疑和批判精神、创新精神。
主张解放思想,破除一切迷信。提倡凡事要问一个“为什么”,问一个理由何在。善于在没有问题的地方产生问题,在没有现成答案的地方寻找答案。不盲从潮流,不迷信权威,不把偶然性当成必然性,不把局部看做整体。不轻易相信未在严密方法下经过反复证明的严格科学推理的所谓新发现。创新是科学的生命;没有创新,就没有科学;没有创新,科学将停滞不前。具体的真理都是相对真理,是可以突破的。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
3、民主、平等、自由合作精神。
科学是社会有组织的群体活动。因此,团队精神、民主作风、合作意识、百家争鸣等都是科学精神的组成部分。
4、人文精神。
科学与人文是相辅相成的,不该有分裂和隔阂。没有人文的科学是跛脚的,没有科学的人文是盲目的。科学工作者应该关注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进步,力所能及地参与从街道、城镇、国家到全世界大大小小的社区中与科学相关的事务中去。将科学作为绝对权威来推崇,会形成科学崇拜,必然会导致人文的失陷。人文失陷的后果会导致科学发展与人类精神相对立,轻则造成生态环境恶化,重则用于制造杀人武器。
5、不断求知精神。
世界的发展、变化是无穷无尽的,因此认识的任务是无穷无尽的。还要有求证精神。
6、超功利精神。
7、探索精神。
8、原理精神。
9、独立精神。
10、群众参与精神。
11、高瞻远瞩、超越前人的精神。
12、宽宏大度、谦恭能达的精神。
13、顽强执著、锲而不舍的精神。
上述的科学精神中,各种文献提及较多的是前5种精神。也有把科学的性质和科学的局限性列入科学精神中的。
海科思锐
2025-03-14 广告
医学类科研课题:**基于生物传感技术的新型医疗器械研发**。本课题致力于探索生物传感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旨在研发出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生理指标、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的新型医疗器械。通过集成先进的生物传感元件与智能算法,实现对心血管、神经、内分泌...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海科思锐提供
剧利kI
2022-01-03
知道答主
回答量: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151
展开全部
文化底蕴和素养。语言文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习这一专业要具有相当的素养。这种素养首先就是有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底蕴。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深厚,许多文学和文化传统至今仍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深刻的影响。所以,必须要有比较好的文化底蕴和文学功底,尤其是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的修养,对历史上的文学流派和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和清晰的认识。

  比较深厚的历史、哲学方面的学科基础。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虽然分属不同的学科范畴,各自的学习要求也不太一样,但是,它们彼此之间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古代,这三个学科之间的界限划分并不那么鲜明,往往连在一起。例如,魏晋玄学、六朝美学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论史、中国古代哲学史等课上都会反复提到的内容;毕达哥拉斯、柏拉图、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等人和他们的思想也是在西方文论、西方哲学史这些课上多次出现的内容。社会发展到现代,学科内部的分类越来越细,相互之间的渗透也越来越多,用民俗学、神话学、文艺美学等其他学科角度研究文学的情况越来越多。因而,只有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才能在广博的基础上厚积薄发,触类旁通。

  具备形象思维的能力。文学是形象的艺术,文学创作要以现实生活为源泉,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提炼加工,塑造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典型形象,借此传达一定的理解和认识,而不是通过抽象的理论说教。所以,学习汉语言文学,需要具备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善于现象和联想,能够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事物之间的异同。

  对读书、写作有浓厚的兴趣。在中文系学习期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读书和写作中度过的。大一刚刚入学,每个人都会拿到一张表,上面列出了中文系的指定书目,涉及各门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容。课堂讨论之前,老师会指定话题,让大家在课后查资料;升入大二后,专业基础课程一下子增添了好几门,每讲完一节或是一章,老师会布置一些思考题,要求大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作业;期末考试时,有些文学史类课程会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老师结合课程内容出一些带有讨论性质的论述题,提前把考试范围告诉大家,让大家在日常学习的基础上自由发挥。这些都要求学生以阅读作为基础,而且读书的范围和内容非常宽泛,不但要读具体的文学作品,还要系统地读作品评论、作家研究等研究性著作乃至哲学、历史、文化、民俗、宗教等学科、专业的书籍,所以,如果打算上中文系,就要喜欢读书写作,在中学学习期间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写作能力,能够在读书求知的过程中体验到收获知识的乐趣,并且对某个特定问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论述清晰,言之成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耶律之家
高粉答主

2022-01-03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万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2292万
展开全部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包括:

掌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专业基本文献;掌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增强对山西地方文化、文献的了解;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最新研究成果、动态,具有独立分析、科学判断的学术能力;

本学科研究生需熟悉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可以利用外语进行专业交流;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熟悉高等、中等教育教学方法,能够适应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专门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完全没有问题,希望帮助到您。请及时点击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源源hxjZA
高能答主

2022-01-02 · 认真答题,希望能帮到你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9279
采纳率:79%
帮助的人:371万
展开全部
  学好汉语言文学,可以提高学识素养。孔子《论语》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思想家都重视人的求知学习。人的追求知识是本性的需求,有高级的到低级的,有个别、具体的到普遍的、抽象的,最后达到最高的知识。孔子论述中,“文”“学”“习”等都属于求知学习的范畴。由此而推广之,中国人的本性中求学之心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自成体系又相当完善的汉语言文学,又正好为如饥似渴的国人以厚重的文化积淀,琳琅满目的文学作品正以其高尚的人文素养满足着国人的精神需求。在充分满足人民大众求学求知的要求后,又以更加坚实的力量去影响千千万万的人类。
  如今对于文学书籍的海量阅读可以开阔视野,提高知识能力。知识是智能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而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包括语言学、文字学、文章学、文学、美学等。学好了语言学概论,就具备了现代汉语和古汉语的系统知识,对了解古人认识自然的过程会有莫大好处。了解汉字史有关知识,学会常用汉字,熟悉汉字简化方案和标点符号使用规则,懂得一定的音韵学和古文学知识,对阅读古代文史书籍会有很大的帮助。精通文章学基本理论,具备了构思写作、阅读欣赏、批评修改、训练考核等基本技能,就能提笔写作,记录心声。有了比较丰富的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知识,熟悉古今中外主要作家和作品,懂得儿童文学、民间文学常识和影视、音乐、美术等艺术知识,就会使视野更开阔,使自己的心灵受到   熏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念之玉0fZ
2022-01-02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56
展开全部
通常科研人员的科学素养体现在四项基本素质上,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敏锐的灵感或想象能力,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无畏而诚实的表达能力。
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容易出现方向型错误,没有敏锐的灵感,很难找到突破点;综合分析能力不强,可能会忽略新的发现新发现往往与已知的概念有差别,要敢于突破,条条框框。
对中文系学生来说,对文字的把控能力和大局观都非常重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9)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