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路径》读后感:最佳路径一直就在那里
《最佳路径》读后感
《最佳路径》讲述了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设计迪斯尼乐园的路径大伤脑筋,后来受到卖葡萄的老奶奶“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的启发,产生了“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的设计策略,最终所形成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路径。
这篇文章篇幅比较长,对于长一些的课文,帮学生梳理清楚结构、脉络,在头脑里形成一个简约的图式还是比较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帮学生学会如何在头脑里对一篇文章建立一个图式。第一个课时引导学生围绕“地点的变化”,即法国巴黎—乡间公路、小山谷(去地中海海滨的路上)—住地(巴黎),很快帮学生理顺了叙事脉络,逐段进行了概括训练。
第二课时,以课文内容为基础,把“讨论”进行到底。阅读第一部分时,讨论了格罗培斯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从文字表面,再往深处想一步,学习从关键词句中读出所得所思;第二部分比较了两种卖葡萄的方法的区别,讨论为什么老太太的卖法总能最先卖完?感受这种方法给游客带来的自由和乐趣;第三部分,讨论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方法和老太太卖葡萄方法之间的联系,为什么作者不顺承第4自然段直接写回来的车上格罗培斯内心的想法,而去写他的做法?第四部分,联系全文,讨论为什么这样的设计会被评为最佳设计?学生给出了4点理由:一是路径本身有宽有窄,优雅自然,很美;二是这样的路径给了游客很大的自由,游客们可以方便、随意地选择道路;3.这个设计是世界级建筑大师格罗培斯经过50多次精心修改后作出的选择;4.一般的设计都是由建筑师完成的,这个设计是由游客们自主共同完成的。
我比较看重学生回答的第4点。因为第4点后面的逻辑就是思维方式的改变——由设计师的设计的角度转换为游客自主设计的角度,最终有了这样一个完美设计。联系《苹果里的五角星》来说,这就是一种创造力。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是,无论从苹果里切出五角星,还是格罗培斯由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想到路径设计的思路,表面上看这种创造的灵感都来自于生活中的偶然,似乎都是机缘巧合,可遇而不可求的。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正是因为格罗培斯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对方案进行了50多次修改的不懈探求,使得他对这个问题已全然处于深度思维之中,最终老太太卖葡萄的偶然事件点燃了他思维的火花,这应该是创造力产生的必然。换个角度讲,如果格罗培斯才刚刚着手设计乐园里的路径,还没有觉察到设计的难点所在,纵使他看到了老太太如此卖葡萄,又能如何呢?所以,创造力来源于深度思维。所谓的灵感,一定是青睐精益求精的。
最佳的路径,客观上一直都在那儿,就看你为了找到它付出的恒心与勇气。
作者:田小秋
公众号: 时间的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