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修行

 我来答
户如乐9318
2022-06-30 · TA获得超过664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55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7万
展开全部
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过,感觉年落下帷幕,划上了结束的句点,再也不能以过年为由而轻慢时光,还是要回到生活的正轨上。

人生如修行, 我亦是旅人。旅行的路上总是带着美好的期待,除了到达目的地,对比眼前的风景和想像的画面的时刻外,那些路上的感受,逢着的人,遇见的事,热闹的时刻,孤独的夜晚都是珍贵的行李。

有人说人生的感受无非两种,原来如此和不过如此。我想任何概括性的词汇其实不足以表达所有的感受,一个爱字时有多少复杂的酸甜,一个恨里有多少难舍和不甘,我们不要轻易用几个字来下结论好吗?承认人生和人性的复杂,承认有很多事在我们的控制之外,承认就是有很多无常和无法想像,然后坦然上路。

好久没有静下心来看一本书了,走进久违的书房,目光掠过一排排熟悉而又陌生的纸书,方正笔挺的摆列着一颗颗心,等你打开。目光定格在了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上,这是一本对我冲击很大的书,几乎可以说我的人生是分为两个部分,在读《人类简史》以前和读了《人类简史》以后。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是一个沉浸于自己小世界的小女子,因为运气比较好得到了不少的宠爱,一直比较自我为中心,得得失失、爱银迟做爱恨恨、敏感纠结,很容易就笑得前仰后合,也很容易失魂落魄。寻常的家常里短,春天种花夏流萤,秋吃螃蟹冬赏雪,小美好和小遗憾交织,只把流年轻抛,岁月如风急驰。

初读此书大为惊艳,竟如宝黛初见,郭襄遇杨过,黄蓉逢郭靖,一眼万年,世间居然有书奇妙如斯,何其有幸相遇。从书架上抽出书来重读,字里行间透着熟悉和亲切,而密密麻麻地批注让我回到从前,那个在灯下独自笑出声又掩卷沉思的女人,和现在的我重叠在一起。

谢谢尤瓦尔,你以一人之力带着一个平常的女子离开日常,站在了宇宙里,以万年为时间的单位,以地球为地理的度量,以整个自然和人类为观察点,用全新的观念来解释了历史,你的奇妙想法太多太密,我缺乏那样的解释能力,把我的感受真实的传达,文字当然是个很好的工具,有时候又那么苍白,你如何形容眼前的一道彩虹?“好美”太抽象,而“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组成的圆弧形状”又缺乏美感。

但是我却真真切切地变了,好像是一只蚕咬破了束缚自己的茧,并不为了飞翔,而是突破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怪圈而看到大千世界,真大,辽阔无边。

一滴水装在眼睛里,是眼泪;一滴水装在大海里,是海水。当心胸从只能装一碗水扩大成海时,平静油然而生。

书里想像了这样一个场景,有人已经在海滩上站了数十年,总是想抓住“好的海浪”,让这些海浪永旦空远留下来,同时又想躲开某些“坏的海浪”,希望这些海浪永远别靠近。就这样一天又一天,这个人站在海滩上徒劳无功,被自己累得几近发疯。最后终于气力用尽,瘫坐在海滩上,让海浪就这样自由来去。忽然发现,这样多么平静啊!我何尝不是那个忙碌的抓浪人?总想得到好的躲开坏的,却被捆绑在茫然的重复里,不知道欣赏轮回的美。

人生如修行,总要带头人,在我有限的阅历和见识中,最中意的带头人是苏东坡先生,说起苏东坡先生那真是太受欢迎了,林语堂先生专门为他写了《苏东坡传》,他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当然不仅仅如此,余秋雨先生、余光中先生、季羡林大师都对苏东坡先生大为欣赏,无须耗费笔墨来盛赞他的完美成就和人格。

最近看了一本新书,青年学者杨治宜从另外一个角度解读了苏东坡先生,关于他为什么能在众多领域能得到很高的成就,是因为他的行为、爱好、成就,甚至他的人生观,背后有一套完整统一的思想,核心就一句话——艺术即修行。修行是为了彻悟,在儒家是成圣,在道教是成仙,在佛教就是成佛。当时文人的主流思想是修行就是学习,在学习中精进达到最高境界,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直觉,而苏东坡先生觉得,诗词歌赋,或者琴棋书画这些艺术就是修行方式,甚至喝酒聚会锋衡、种田栽花、做墨酿酒、烧饭水果,都是修行。把所有的文化力量都为自己所用,各种艺术体裁都能成为他的表达方式,各种审美对象都能成为意义的载体。

不得不说这又打开了一层新境界,知道一个人很牛只是得到一个信息,而关于他为什么牛的解码才能成为滋养生命的营养,我们不可能成为苏东坡先生这样的大牛人,但是可以将他无处不能修行的思想溶入点滴的生活里去,才理解为什么他的得意、失意、开心、悲伤皆能如此有感染力。

两本书一本特别宏观,大视角开启上帝之眼;一本特别微观,分析一个人的思想如何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我最近极为喜欢,觉得值得反复琢磨的作品。

在人生的路上,带几本好书,既开天眼又有显微镜,以宏大和微观的双视角审视世界,也反观自我,也是一种修行。

旅路上能遇几本好书,逢几个妙人,不就是小小的圆满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