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的意思
《韩非子·难势》上说,有个人又卖矛,又卖盾。卖矛的时候说他的矛无比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透;卖盾的时候又说他的盾无比坚固,什么东西都穿不透。有人就问他,要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呢?他无言以对。
后用“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该成语揭露了儒家文士"以文乱法"的思维矛盾。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诫人们要讲求实际,恰如其份,切不可有市侩习气,言过其实,自吹自擂。这个商人乱吹一气,说话自相矛盾,结果闹出笑话,失信于人。
这种不老实的态度,是不可取的。该成语还告诉人们,说话、做事都要实事求是,凡事三思而后行。说话或做事要前后一致,免得最后到了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步,被人问得哑口无言。
自相矛盾,意思是比喻别人或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拼音:zì xiāng máo dùn。
释义:矛:长矛,进攻用的武器。盾:盾牌,防御用的武器。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抵触。
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称赞他说:“我盾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穿它。”又称赞他的矛说:“我的矛的利益,在万物没有不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个人不能回答。
近义词:格格不入、漏洞百出、首尾乖互。
反义词:并行不悖、天衣无缝、滴水不漏、顺理成章。
自相矛盾的例句
1、我们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
2、你说的话自相矛盾,还在那喋喋不休,真是可笑。
3、还原情境可以避免张冠李戴、自相矛盾的错误出现。
4、如果自相矛盾,那它就是不可靠的了。
5、他的个性遇事犹疑不决,说法常前后自相矛盾。
6、你刚才的发言前后自相矛盾,别人不知道该怎么理解。
7、你竟然对自己提出的议案投下反对票,这种行径简直是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的意思是比喻行事或言语先后不相应、互相抵触。
自相矛盾是一个成语,读音是zì xiāng máo dùn。
基本解释:
1、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2、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
成语出处: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相矛盾的成语故事: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马上就会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这——”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
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