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内部行话,了解一下?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山西理发行话是社会方言中很独特的一项,它建立在宋元传统理发行话和现代晋方言的基础上,曾广泛流行在山西及周边的传统理发师口中。其中,长子理发行话是山西理发行话的典型代表。
由于理发的行业性质,剃头匠必须走街串巷,游走于各地。行走在外地的剃头匠几乎离了行话不能生存。而当他们走向更远的地方时,行话也在不断地补充拓展。
下面这些理发行话,看看你知道多少?
一、身体
1份儿:人(泛指)。例句:外头进来个~。
2圪桩:静止不动的人。例句:那儿蹲个~。
3苗儿:头发
4哼哼苗儿:难剃的头发
5林的:头皮
6沙包:肚子
7眉轮儿:眼
8眉轮儿苗儿:眉毛
9木耳:耳朵
10碟子:脸
11气筒儿:鼻子
12圪针:胡子
13盒子:嘴
14磨杆:牙齿
15忽拉的:舌头
16车轴:脖子
17托儿:手
18罗块儿:腿
19曲的:脚
20黑塌:屁股
二、动作
23转担/架皮儿:泛指剃头。例句:他是个~的。
24流清儿:磨刀
25鐾刀:归=刀
26涮茬儿:洗头
27磨茬儿:用推子推头
28扯茬儿:用刀子剃光头
29赶碟子:刮脸
30赶木耳:刮耳朵
31描眉轮儿:打眼
32熰:烫(头)
33挖木耳:挖耳朵
34丙一丙:(用吹风机)吹一吹
35啃儿:吃
36量:买(东西)
37蹲:坐
38圪发:走(路)
39王良:打
40鼓:病;搞砸,搞坏
41验光啦:刀子割破,流出血来了
42忝儿:死
43量张义:关门
44开张义:开门
45塞业:放屁
46撒龙棍儿:撒尿
47骗:大便
48打捏:男女发生不正常关系
三、理发
49唤头:作用类似于卖豆腐时敲的梆子,形如镊,铁质,可以发出很长的“嗡嗡”的声音。剃头匠挑着担子行走村巷时,一拨唤头,人们听到声音可以知道是剃头的来了。
50皮儿:剃头担子,包括柜头和火箱
51清儿:刀子
52磨的:推子
53夹的:剪子
54条儿:归=刀布;剃头匠围的单子
55丙丁的:火;火炉;吹风机
56龙棍儿:水
57皮龙棍儿:凉水
58通枝:梳子
59对口:碱面。以前洗头没有洗发水,用的是肥皂兑着碱面。
60丙丁夹的:火剪子
61隔山照:镜子
62水鱼儿:小刷子
63盏儿:洗脸盆儿;碗儿
64哼哼苗儿:难剃的头发
65挖木耳:挖耳朵
注:
1,以上词条用字根据当地方言音系选用较为恰当的字,其次为了反映读音用了部分借音字,如“的”缀的本字为“子”缀。
2,=,放在字后,表示不知本字而用同音字替代。
3,行话的造词本初义曲折隐讳,本文的用字未必都允当,尚需考证。
参考文献:
侯精一:《现代晋语研究·山西理发社群行话的研究报告》,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124页-第143页.
乔全生:《晋方言语音史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由于理发的行业性质,剃头匠必须走街串巷,游走于各地。行走在外地的剃头匠几乎离了行话不能生存。而当他们走向更远的地方时,行话也在不断地补充拓展。
下面这些理发行话,看看你知道多少?
一、身体
1份儿:人(泛指)。例句:外头进来个~。
2圪桩:静止不动的人。例句:那儿蹲个~。
3苗儿:头发
4哼哼苗儿:难剃的头发
5林的:头皮
6沙包:肚子
7眉轮儿:眼
8眉轮儿苗儿:眉毛
9木耳:耳朵
10碟子:脸
11气筒儿:鼻子
12圪针:胡子
13盒子:嘴
14磨杆:牙齿
15忽拉的:舌头
16车轴:脖子
17托儿:手
18罗块儿:腿
19曲的:脚
20黑塌:屁股
二、动作
23转担/架皮儿:泛指剃头。例句:他是个~的。
24流清儿:磨刀
25鐾刀:归=刀
26涮茬儿:洗头
27磨茬儿:用推子推头
28扯茬儿:用刀子剃光头
29赶碟子:刮脸
30赶木耳:刮耳朵
31描眉轮儿:打眼
32熰:烫(头)
33挖木耳:挖耳朵
34丙一丙:(用吹风机)吹一吹
35啃儿:吃
36量:买(东西)
37蹲:坐
38圪发:走(路)
39王良:打
40鼓:病;搞砸,搞坏
41验光啦:刀子割破,流出血来了
42忝儿:死
43量张义:关门
44开张义:开门
45塞业:放屁
46撒龙棍儿:撒尿
47骗:大便
48打捏:男女发生不正常关系
三、理发
49唤头:作用类似于卖豆腐时敲的梆子,形如镊,铁质,可以发出很长的“嗡嗡”的声音。剃头匠挑着担子行走村巷时,一拨唤头,人们听到声音可以知道是剃头的来了。
50皮儿:剃头担子,包括柜头和火箱
51清儿:刀子
52磨的:推子
53夹的:剪子
54条儿:归=刀布;剃头匠围的单子
55丙丁的:火;火炉;吹风机
56龙棍儿:水
57皮龙棍儿:凉水
58通枝:梳子
59对口:碱面。以前洗头没有洗发水,用的是肥皂兑着碱面。
60丙丁夹的:火剪子
61隔山照:镜子
62水鱼儿:小刷子
63盏儿:洗脸盆儿;碗儿
64哼哼苗儿:难剃的头发
65挖木耳:挖耳朵
注:
1,以上词条用字根据当地方言音系选用较为恰当的字,其次为了反映读音用了部分借音字,如“的”缀的本字为“子”缀。
2,=,放在字后,表示不知本字而用同音字替代。
3,行话的造词本初义曲折隐讳,本文的用字未必都允当,尚需考证。
参考文献:
侯精一:《现代晋语研究·山西理发社群行话的研究报告》,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124页-第143页.
乔全生:《晋方言语音史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