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的神话传说故事有哪些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泰山 传说 是山东省的民间传说之一,据顾炎武《考古录》云,泰山自周末便有了神仙的传说。下面我介绍两个关于泰山的传说 故事 ,希望对你们有用!
泰山的传说故事: 碧霞元君的传说
传说姜子牙辅佐击武王攻下殷商的都城镐京,灭伐了荒淫无道,沉溺酒色的纣王,建立了周氏王朝。天下统一,武王认为大臣们开国有功,应该重重有赏。可是,想来想去,却找不出合适的礼物,金银财宝这些东西太俗气了,而且也没有什么意义,用过就完了。最后,武王还真想出了个绝顶的好主意,把全国的领地都封给大臣们。这样一来,既显示了他武王的慷慨,又能说明他对大臣们的信任;既能考验大臣们是否真的忠君何国;再者,武王这样也就轻省自在,光做他的天子就行了。主意一定,武王便把封神大权交给了军师姜子牙,让他分封诸侯。
却说姜子牙分封诸侯,封来封去把全国其他的名山大川、风水宝地都 封尽了,就留下了一座东岳泰山。姜子牙知道泰山气势雄伟,风景秀丽,是个供人游玩的好地方,他原准备把泰山留给自己,可谁知半路又杀出个程咬金,武王的护驾大将军黄飞虎找上门来,非要把泰山封给他不可。两人正在商榷,不知谁又走漏了风声,黄飞虎的妹妹黄妃也来找姜子牙要地盘,说是武王答应她,要她来找姜子牙。黄妃是武王最宠爱的妃子,莫说武王已经允诺,就是黄妃自己开口,也得赶快给她。这下可好了,三人都看中了泰山这块宝地,可总不能都去坐呀,这到底如何是好呢?
事到如今,只黄氏兄妹就够姜子牙缠的了,自己便不得不打消了坐泰山的念头,不过放弃了也怪可惜,他见黄氏兄妹一个凭护驾有功,一个仗武王后台,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就堵气对他们说:好了二位,谁也别争,谁也别抢,凭自己的本事,谁先登上泰山,泰山就是谁的。黄飞虎一听,不禁拍手叫绝。他想,作风我这一身气力,泰山还能有黄妃的份?可是身单力孤的黄妃,也没有一点惧色,一口应允了。
黄飞虎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夫,比赛日期一到,便骑上了他的玉麒麟,日夜兼程,从京都直奔泰山。黄妃为比赛绞尽了脑汁,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比赛一开始,她先将自己的鞋子脱下一只,使了个神法,将鞋子扔到玉皇顶上,然后才不慌不忙的向泰山赶来。
等到黄妃爬上泰山,兄长早在南天门上等得不耐烦了。他见黄妃姗姗来迟,便对她说:不行就是不行,别逞能,这回你应该服气了吧?
真是岂有此理,是我先己到此,我以为你在路上出了什么事,前去接你,不想你已经绕道赶来。黄妃一本正经的说
你别胡搅蛮缠,你说先到,有何证据?这下黄飞虎还真有点着急。证据吗?当然有,你来看吧。
黄飞虎跟着妹妹来到玉皇顶,只见黄妃一只绣花鞋端端正正的放在石坪上。尽管有证有据,黄飞虎却从心里不服气,不禁斥责妹妹:你耍滑头
黄妃不紧不慢的说:凭本事嘛,怎么是耍滑头?
黄妃自知纸里包不住火,光是兄长一人好对付,等姜子牙来就麻烦了。她作出无可奈何的样子,对兄长说:咱们兄妹二人,本该是你敬我让,不分你我才是,这样吧,我住山上,你住山下,咱们共管泰山总可以了吧。
这样一来,先来的黄飞虎倒做了不晓世理的孬种,后到的黄妃倒成了慷慨大度的好人,把个黄飞虎气得直翻白眼。可也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
等姜子牙赶来,一看便知黄飞虎上了妹妹的当。可是他见黄氏兄妹都协商妥了,也不好再把事情说破,只好将计就计,把黄飞虎封为泰山神,把黄妃封为碧霞元君,一个在山下天贶殿,一个在山顶碧霞祠。
泰山的传说故事: 石敢当的故事相传,石敢当是后晋泰山石家林人,姓石名敢,家境贫寒,靠打柴为生。石敢自幼喜欢舞枪弄棒,练得一手好枪法。
这年六月,飘泼大雨一连下了三天,把个汶河灌得八方横溢,洪水泛滥,河水冲上岸来,连人带畜,卷起了整个村庄,只有石敢一人附在一棵大树上,才免于一死。此后,石敢便不得不寄居在岱岳镇姥姥家,白天上山砍柴,晚上帮姥姥做些家务,深得姥姥疼爱。
石敢生就一身硬骨,山上没有他跨不过的沟、涉不过的涧,没有攀不上的树、爬不上的崖,而且每遇飞禽走兽,只要他举手投石,说打耳朵不打眼,说打翅膀不打脸,射技高超,可谓百穿杨。
一次东岳庙会,石敢到会上卖柴,见一伙无赖之徒,在大庭广众面前竟敢调戏民女,他气愤不过,抡起扁担就打。起初,那伙无赖还嘴强耍刁,石敢三下五除二,一阵扁担,直把他们打得跪地求饶才住了手。
就这样,石敢凭着一身本领,一腔的豪情,常常为百姓打抱不平,除暴安良,好多连官府都管不了的无赖,都被他降服了。此后,凡人们路遇坏人,只要说石敢当来了,坏人便象老鼠听到了猫叫,闻风丧胆,夺路而逃,石敢这个名字,也就在泰山附近流传开了。人们钦佩他见义勇为,敬慕他的胆识武艺,便把石敢尊称为“石敢当”。
一年冬天,镇上赵员外的女儿被妖精缠上,终日疯疯颠颠,多方就医未见好转,把赵家弄得乌烟瘴气,一家人六神不安。赵家贴出告示,说谁能降住妖精,赵家愿与他平分家产;若是未婚男子,甘愿将女儿以身相许。多少人为了捞到赵家的半分家产,被妖精弄得皮毛不见;多少人羡慕赵小姐的姿色,做了妖精的美味佳肴。从此,再也无人敢登门降妖。赵员外见女儿日益憔悴,神魂颠倒,更是心急如焚。
石敢闻讯,急忙赶到赵家。他问清了妖精的出入时间,夜晚,他把赵小姐挪入别室,自己换上赵小姐的衣裳,手持铜手炉在牙床上等候。三更时分,一阵旋风过后,妖精破门而入,刚要掀帐子,石敢猛地将铜炉扣在妖精头上,只听“哎哟”一声,妖精化作一股青烟逃走了。
第二天,赵员外得知石敢镇服妖精,便大开宴席,又要分家产给石敢,又是要让女儿与石敢成亲,都被石敢婉言谢绝了。
人们得知此事,更是把石敢传得神乎其神,说石敢会什么咒、通什么法,石敢的名字越传越远了。
不久,江南杭州来人请石敢,说有一民女被妖精迷住,不得解脱。妖精曾扬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泰山石敢当的火龙爪。”石敢听后,就欣然应允,千里迢迢来到杭州。妖精听说石敢已到,不等石敢下手,就先悄悄地溜了。从此,石敢更是闻名遐迩。每天,从天南海北来求救的,络绎不绝,石敢应接不暇,便请石匠在石上刻上“泰山石敢当”字样,交给求救的人。刚开始,人们还不信这石头能避邪,等回家立在大门里边,果然妖精见立有此碑,便不再进前。于是,石敢当的碑碣便在民间广为流传。
泰山的传说故事:李斯碑在碑刻如林的岱庙里,最珍贵、最有价值的,自然是秦代的李斯碑。它刻于公元前209年,
虽历经百世,而风韵犹存。
对李斯碑历来评价很高,鲁迅誉之为“汉晋碑铭所从出”,堪称是一件艺术瑰宝。其遒劲若虬龙飞动,其清秀如出水芙蓉,足见其艺术魅力。正因为它举世注目,被视为珍品,才引来它一段非凡的经历。
据说,此碑是秦丞相李斯奉秦二世胡亥之命所刻,立于贷顶玉女池上,为其歌功颂德。明代嘉靖年间,为防止风蚀雨淋,移于碧霞祠东庑。到了清代乾隆五年,碧霞祠突然遭火,火借风势,越烧越旺,结果把碧霞祠烧了个一塌糊涂,李斯碑也因之不翼而飞下落不明,许多人都叹为可惜。
到了嘉庆二十年,泰安知县汪汝弼是个喜文弄墨的人,他早知李其碑的珍贵,一直为不能亲睹而慨叹。他来到泰安以后,便下决心要把它找到。于是他四处散贴告示,有告知其下落者,悬赏重金。
不久,一位九十余岁的赵氏老翁,由家人搀扶来到县衙,对汪知县说:“知县大人,在下是个瓦匠,以前在山顶修玉女池时,见过一截残碑,不知是否大人所寻之物。”赵氏老翁把碑的形状、字迹等,一一告知,说:“当时被人扔进玉女池,望大人差人前往查视。”
汪知县听了赵翁的介绍,已知十有八九是李斯碑,自然喜不胜喜,也不怕山高路险,便邀前任知县蒋因陪同赴上山。果然从玉女池中找到一截残碑,冲洗后,“臣斯臣去昧死请”等字,历历在目,确是李斯真迹。于是汪知县大加庆贺,在山顶造房兴宫,于东岳庙西筑起精美的小亭,取名曰“宝斯亭”,以后又改为“读碑亭”。安入之时,还举行了隆重的仪式,重赏了赵氏老翁,算来,从失而复得,已有七十五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又过了一十七个年头。到了道光十二年,东岳庙因年久失修,西墙在一场暴雨中倒塌,此祸殃及“读碑亭”,碑亭被砸塌。新任知县徐宗干得知,忙差人从瓦砾中找出,将碑移到山下,放置于岱庙道院壁间。
光绪十六年,有一小偷,看到人们将此碑视若珍宝,想毕此物定值千金,便在一个风雨之夜将此碑偷走,事发以后,即任知县毛蜀云下令全城戒严,大索十日,终于在北关的石桥底下发现,重新置于贷庙。真可谓千载碑文能历世,失而复得不寻常。
现在李斯碑存于贷庙东御座内。我们今天能一饱眼福,目睹此碑,确是三生有幸,游泰山定要睹此碑,不睹乃一大憾事。
泰山的传说故事:天贶殿天贶殿踞岱庙正中,是岱庙的主体建筑。它重彩描绘,古朴典雅,重檐叠角,若苍鹰展翅欲飞;清风徐来,风铃响动,使四周显得格外清幽,令人心旷神怡。这富丽唐煌的天贶殿,无论就规模还是形式,都与北京的金銮殿相差无几,据说它们之间,还有万缕千丝的联系呢!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仅仅是个小山神庙,周围是断壁残垣,而且年久失修,透风漏气,不避风雨。庙里的道士为此十分着急,官府又不给拨钱,他就下决心自己攒钱修庙。
一晃一年过去了。道士把香客扔的钱和化缘得来的银子统统收起来,藏在山神的神台底下。一天晚上,等到夜深人静,道士把钱拿出来一查,修庙的钱已经够了。他虔诚地跪在神像前说:"山神爷,我给你老人家修庙的钱够了,过不了多久;你就甭担心风吹雨淋,跟我活受罪了。"没想到,道士的举动被一个前来投宿的小偷看见了。等道士睡下以后,小偷把神台底下的钱一文不剩地全偷走了。第二天,道士发现后,像丢了命一样急得直哭。抬头一看,山神爷还依旧笑眯眯地坐在那里,就埋怨道:"山神爷呀山神爷;我都快急死了,你还笑!我省吃俭用一年有余,好不容易攒了这些钱,你自己都看不住家,这庙还怎么修?!"他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地就睡着了。朦胧中,只见山神笑着向他走来:"别着急,庙自然要修,还不用我们自己动手。现在京城里皇帝的女儿,得了重病,请了各地名医都没治好,我有三包香灰,你拿去给她诊治。到那时,庙自然就有了。"说完,从袖中掏出三包香灰递给道士。道士一睁原来是个梦,可手里确是三包香灰,于是,他便收拾收拾进城。
一到京城,只见城门前许多人都在围着看告示,一打听,是皇上最宠爱的公主生了一种怪病:脸上长满了疮,丑陋之极。皇上下令谁能治好公主的病,将满足这个人的任何心愿。道士这可高兴了,他伸手就把告示撕下,大摇大摆地进了皇宫。到了后宫,道士一看公主的病,和山神说的不差分毫,可是他想到治好疮就能修庙,也就什么都不在乎了。等他把香灰敷上。就这样,道士连上了三天,那疮第一天就合了口,第二天结了痂,第三天就完全好了,而且一点疤也没落。
皇上得知爱女的病治好了,非常高兴,就把道士召进金銮殿,要赐给他许多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可是道士一概都不要。皇帝很纳闷,世上还有见了财宝不动心的人,忙问:"你想要什么?"道士就把他攒钱修庙的事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只要求皇帝修座小庙。修座小庙还不是小事一桩,皇帝便一口答应了,向道士要修个什么样的。道士哪里见过世面,他向四周环视了一下说:"我看你这屋不错,就修个这样的吧。"一个贫道穷僧,怎能和皇帝住一样的金銮殿呢?可是皇帝已有言在先,要什么给什么,怎能失信于民?就很不情愿地说:"好吧,就修个这样的,可要比我的金銮殿矮三砖才成。"矮三砖就矮三砖,道士没说的,连忙向皇帝叩头谢恩。
所以,现在的天贶殿和北京的金銮殿一样,只不过矮三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