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有很多习俗,守岁是其中之一,这个习俗起源于哪个朝代?
守岁是春节最传统的习俗之一,人们在除夕晚上都会熬夜到大年初一的凌晨,过了除夕晚上12点,就完成了守岁这一习俗,而这个习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除夕这天,年夜饭吃得比较晚,一家人边吃边聊,感受合家团聚的欢乐,吃过饭后一家人在一起熬年守岁,这是我国春节延续至今的重要年俗。魏晋时期,宗懔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大臣,他在《荆楚岁时记》中提到人们会在除夕这天吃年夜饭直至第二天凌晨,这也是除夕守岁最早的记载。
而一家人一起过春节本来就是为了追求团圆、驱散厄运,有个传说,春节会有一个叫“年”的兽来伤害人们,而这个兽很害怕火光,因此人们彻夜不眠,点亮灯火,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希望赶走“年”这个兽,同时守岁也是人们对新一年寄托的美好希望,守岁又称为燃灯照岁,家里每个地方都被灯火照过后就会财源广进,下一年家里财富充实。
苏轼也写过一首诗《守岁》,其中就有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从这首诗中也可以看出除夕守岁的重要意义。守岁不仅仅是熬一个夜,而是欢迎新的一年,每个人都穿着新衣服,先给家族中的长辈拜年,然后走亲访友,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觉得是一段自由自在、放松舒适的时光。
除夕守岁对年长的人来说是“辞旧岁”,让他们更加珍惜时间,不再蹉跎岁月,而年轻人守岁,一是为延长父母寿命,二是为自己长大一岁的美好希冀。由于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都是半夜,所以人们会在除夕晚上不睡觉,一起守岁,共同迎接美好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