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寻找源头的诗句
1.关于源头的诗句
1.《观书有感》
年代: 宋 作者: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说诗》
年代: 清 作者: 宋湘
三百诗人岂有诗,都成绝唱沁心脾。
今人不讲源头水,只问支流派是谁。
3.《已亥杂诗 48》
年代: 清 作者: 龚自珍
万事源头必正名,非同综核汉公卿。
时流不沮狂生议,侧立东华儜佩声。
4.《李参政生日》
年代: 宋 作者: 魏了翁
泻出清明醉眼醒,都人弹指祝前星。
凭谁提起源头话,治国齐家要六经。
5.《偶题》
年代: 宋 作者: 朱熹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2.关于寻找的诗句
推荐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是一种对真理、人生、自我的寻找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这是王国维对历史上无数大事业家、大学问家成功的深刻反思,并作出了核心的概括,又巧妙而形象地结晶在文学意象中。
他发现,伟人的成功有共同的内在逻辑,而那种逻辑正在这晏殊的、欧阳修的、辛稼轩的三首词三句话中。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是一种什么样子的情景啊?昨天晚上,猛烈的西风刮来,碧绿的大树上,一片一片树叶凋落。有一点迷茫,有一点凄凉。
这是一种变化的意象,时序在变,物象在变,世事在变,心态也在变。遥远的天涯路在眼中,无尽的迷惘在心底。
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他在执着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目标,而为之“不悔”,而为之“憔悴”。
这里不仅有躯体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锤炼,甚至如王国维所说的可以“不悔”到这样的地步,即是可以为追求和理想而“牺牲其一生之福祉”,宁愿下“炼狱”的功夫。 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说,寻找到方向对头的道路,又执着地追求,经过千百劳作,必有所成,最终豁然开朗,求得“真”与“是”,从而将自己的发现汇流入真理之长河中去,这是何等的欣慰! 王国维在这里机智地活用了这一十分诗意的境界。本是元宵佳节,游人如织,灯火如海,就在这样的情景寻觅心里的理想佳人,当然难找,因此虽然千百度地寻寻觅觅,可怎么也找不到,然而最后在蓦然的一次回首时候,却发现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佳人在冷落的灯火处。
这是何等的欢欣鼓舞!何等的喜出望外!何等的出乎意料之外又正在情理之中! 这种喜悦是一般人不容易体会到的,正如王国维曾经说过的:“夫人积年月之研究,而一旦豁然悟宇宙人生之真理;或以胸中惝恍不可捉摸之意境,一旦表诸文字、绘画、雕刻之上,此固彼天赋之能力之发展,而此时之快乐,决非南面王之所能易者也。”这是连南面称王者也享受不到的,也是无法交换的。
3.关于寻找的诗句
1、寻声暗问弹者谁(唐·白居易·《琵琶行》)2、一落百寻轻(宋·苏轼·《水调歌头》)3、高寻白帝问真源(唐·杜甫·《望岳》)4、为向青楼寻旧事(宋·苏轼·《蝶恋花》)5、山寺月中寻桂子(唐·白居易·《忆江南》)6、惊残好梦无寻处(宋·欧阳修·《蝶恋花》)7、怕人寻问(宋·唐琬·《钗头凤》)8、丞相祠堂何处寻(唐·杜甫·《蜀相》)9、众里寻他千百度(宋·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10、覆舟斟寻(先秦·屈原·《天问》)11、杖屦寻春苦未迟(宋·陆游·《鹧鸪天》)12、步渫寻幽(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13、妙不自寻(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14、巫峡千寻(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15、往事如寻去鸟(宋·辛弃疾·《西江月》)16、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17、翠竹千寻上薜萝(宋·辛弃疾·《鹧鸪天》)18、著意寻春懒便回(宋·辛弃疾·《鹧鸪天》)19、怕寻酒伴懒吟诗(宋·辛弃疾·《鹧鸪天》)20、醉寻夜雨旗亭酒(宋·辛弃疾·《鹧鸪天》)21、却喜重寻岭上梅(宋·辛弃疾·《鹧鸪天》)22、寻驿使(宋·辛弃疾·《鹧鸪天》)23、胜日寻芳泗水滨(宋·朱熹·《春日》)24、寻芳趁步到山家(宋·无名氏·《鹧鸪天》)25、试等夜阑寻别绪(宋·晏几道·《蝶恋花》)26、相寻梦里路(宋·晏几道·《临江仙》)27、试等夜阑寻别绪(宋·晏几道·《蝶恋花》)28、花开易见落难寻(清·曹雪芹·《葬花吟》)29、忧喜相寻(宋·苏轼·《满江红》)30、几度寻春春不遇(近代·王国维·《蝶恋花》)31、敧帽闲寻西瀼路(宋·陆游·《满江红》)32、兰亭何处寻遗墨(宋·辛弃疾·《满江红》)33、欲寻双叶寄情骓(宋·晏几道·《浣溪沙》)34、旋寻双叶插云鬟(宋·晏几道·《浣溪沙》)35、欲寻双叶寄情难(宋·晏几道·《浣溪沙》)36、旋寻双叶插云鬟(宋·晏几道·《浣溪沙》)37、无寻处(宋·苏轼·《渔家傲 七夕》)38、我欲穿花寻路(宋·黄庭坚·《水调歌头》)39、独寻茅店沽新酿(宋·陆游·《点绛唇》)40、数墨强寻文(元·无名氏·《满庭芳》)41、寻得个、出世仙方(元·无名氏·《满庭芳》)42、且休寻玄妙(元·无名氏·《满庭芳》)43、老去怕寻年少伴(宋·辛弃疾·《蝶恋花》)44、忘了寻春路(宋·辛弃疾·《蝶恋花》)45、雪中寻不见(宋·无名氏·《临江仙》)46、素芳寻在五陵家(宋·无名氏·《临江仙》)47、结夏駸寻逾六日(宋·无名氏·《临江仙》)48、更无寻处野花香(宋·辛弃疾·《浣溪沙》)49、扁舟何日寻兄弟(宋·陆游·《渔家傲》)50、扁舟何日寻兄弟(宋·陆游·《渔家傲》)51、寻花去(宋·欧阳修·《渔家傲》)52、花上蛛丝寻得遍(宋·欧阳修·《渔家傲》)53、穿帘透幕寻朱户(宋·欧阳修·《渔家傲》)54、寻知友(元·无名氏·《满江红》)55、寻枝寻叶必知根(元·无名氏·《西江月》)56、却寻芳草去(宋·晏几道·《菩萨蛮》)57、干戈日寻兮道路危(魏晋·蔡琰·《胡笳十八拍》)58、雁飞高兮邈难寻(魏晋·蔡琰·《胡笳十八拍》)59、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魏晋·蔡琰·《胡笳十八拍》)60、飞来山上千寻塔(宋·王安石·《登飞来峰》)61、飞来峰上千寻塔(宋·王安石·《登飞来峰》)62、窗间宛转蜂寻蜜(宋·贺铸·《菩萨蛮》)63、故欹单枕梦中寻(宋·欧阳修·《玉楼春》)64、翠屏魂梦莫相寻(宋·欧阳修·《玉楼春》)65、只恨寻花来较早(宋·欧阳修·《玉楼春》)66、寻郎去处(宋·苏轼·《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67、彩燕难寻前梦(宋·陆游·《朝中措》)68、曲径穿花寻蛱蝶(宋·岳珂·《满江红》)69、叶底寻花春欲暮(宋·周邦彦·《蝶恋花》)70、啼到春归无寻处(宋·辛弃疾·《贺新郎》)71、岐王宅里寻常见(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72、寻花巷陌(宋·陆游·《沁园春》)73、强来窗下寻针线(宋·贺铸·《蝶恋花》)74、无处重寻庾信愁(宋·黄庭坚·《减字木兰花》)75、争寻穿石道宜男(宋·黄庭坚·《减字木兰花》)76、须知风月寻常见(宋·范成大·《鹧鸪天》)77、紫陌寻春去(宋·苏轼·《南歌子》)78、寻汗漫(宋·朱敦儒·《鹧鸪天》)79、应笑襄王梦里寻(宋·朱敦儒·《鹧鸪天》)80、闲里寻闲(元·无名氏·《沁园春》)81、梦云归处难寻(宋·晏几道·《清平乐》)82、犹恨寻回庭院(宋·晏几道·《清平乐》)83、恨不寻芳早(宋·晏几道·《清平乐》)84、重寻杨柳佳期(宋·晏几道·《清平乐》)85、重寻杨柳佳期(宋·晏几道·《清平乐》)86、梦云归处难寻(宋·晏几道·《清平乐》)87、且寻欢聚(宋·曹勋·《点绛唇》)88、试寻残菊处(宋·辛弃疾·《临江仙》)89、桃源望断无寻处(宋·秦观·《踏莎行》)90、枕畔起寻双玉凤(宋·辛弃疾·《清平乐》)91、空有花开无处寻(宋·欧阳修·《减字木兰花》)92、摘叶寻枝虚半老(宋·黄庭坚·《渔家傲》)93、樽前花底寻春处(宋·陆游·《水龙吟》)94、嚼蕊寻香。
4.关于寻找的诗句
关于寻找的诗句包括: 1、唐代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原文: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译文: 群峰陡峭上摩碧天,逍遥世外不用记年。
拨开浓云寻找古老的山间古道,倚树听那潺潺的流泉。 温暖的花丛中卧着青牛,高高的松枝上有白鹤在眠。
与雍尊师一直交谈到江面笼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独自走下烟云弥漫的寒山。 2、唐代杜甫《蜀相》 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城官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
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 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
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尝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3、唐代白居易《忆江南三首》 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4、唐代杜甫《望岳》 原文: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译文: 华山群峰耸峙,其最高峰像一位长者,其他诸峰宛如儿孙罗立在身边。
如何才能得到那根仙人九节杖,拄着它一路飞行到达明星玉女的洗头盆前? 峡谷何其险啊,车箱进入便无归路,就像一支箭杆直通南天门。待到秋风送爽之后,我要登上山巅探访白帝的仙居,询问仙道的本源。
5、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原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5.形容“探索”的诗句有哪些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屈原《离骚》
译文: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译文: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文: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三国-曹操《观沧海》
译文: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宋-朱熹《观书有感》
译文: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6.形容探索的诗句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自宋代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释义:
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三》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释义:
汴水往东流去,河水泛着很细的水波纹,清清的淮河早晨显出鸭头绿的春色。您看渡口流水淘沙的地方,渡过了人世间多少人。
3、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题张司业诗》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释义:
苏州司业的诗歌久负盛名,人人称赞他的乐府高妙入神。看似寻常实际最奇崛,写成好像容易却饱含艰辛。
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 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缘 一作:自缘)
释义: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就可以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节选)先秦:屈原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释义:
早晨从南方的苍梧出发,傍晚就到达了昆仑山上。我本想在灵琐稍事逗留,夕阳西下已经暮色苍茫。我命令羲和停鞭慢行啊,莫叫太阳迫近崦嵫山旁。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上上下下追求理想。让我的马在咸池里饮水,把马缰绳拴在扶桑树上。折下若木枝来挡住太阳,我可以暂且从容地徜徉。
7.形容源头的词语
枯本竭源 枯:使枯死;本:根本;竭:竭尽;源:源头。指损害事物的根基。
出处:《人民日报》1959.10.12:“必须保护野生植物的生机,使之能够继续繁殖,不要枯本竭源。”
木本水源 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出处:《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水木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穷源竟委 穷、竟:彻底推求;源:水流的源头;委:水的下流。比喻彻底搞清楚事情的始末。
出处:《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穷源溯流 源:河流发源的地方;溯:逆流而上。原指逆流而上探寻河流的源头。现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
出处:清·王十禛《然灯记闻》:“为诗要穷源溯流,先辨诸家之派。”
同源共流 有同一源头、流向。比喻同一,统一。
沿波讨源 沿波:顺着水流;讨源:探索源头。循着水流寻找源头。原比喻作文时由次要的写到主要的,最后点出主题。后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
出处:晋·陆机《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