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关于教育的句子

 我来答
成大文化17
2022-07-30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1.7万
展开全部

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论语学而》。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1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1、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3、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2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6、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9、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2、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3、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3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

35、子曰:有教无类。

3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9、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1、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2、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3、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4、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5、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6、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47、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4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50、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5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液。

论语中的教育名句赏析


论语中的教育名句赏析:

1.德育为先。他的教育内容是德才并重,尤其重视加强道德教育。他说:君子无终食之问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指出仁是君子的根本品德,是德育的总概念。仁的内涵非常广泛,如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更包括爱人、忠、恕、孝、悌、恭、宽、信、敏、惠、勇、敬、温、良、俭、让、诚等一系列美德。但每种美德都只是反映了仁的一个侧面,只有将它们集合、归纳、凝聚为一体,才能称得上仁,但是它的精神内核核心却很凝练,就是爱人。要做到爱人,必须先做到忠恕和孝悌。孔子的德育是为培养封建社会的君子而服务的,但它形成于德育实践过程中,基本上反映了德育的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我们当前的道德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

2.智育重法。理想的智育是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只有在智慧引导下,才可能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心智活动。一般来说,知识的关注点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历史事件的归纳,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过程。因此,我们有必要来一个智育观念的更新。必须明确,知识不过是智育的载体,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孔子认为除了极少数的圣人外,绝大多数的人要获得知识与技能必须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论语.季氏》)。学习一词就来自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可见智育的首要目的是教给学习者以良好的学习方法,其次才能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卓有成效的学习。这一指导思想和我们现在的某些单纯的应试教育、技能教育相比,无疑更正确、更科学、更合理、更人文。

3.德智并重。孔子是历来主张智育与德育并重的。因此,他教导弟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要求弟子们学习目标立志于道,执守于礼,遵循于仁,而博览、涉猎、游学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他的教学内容也与其培养目标相适应,提出了四教,即文、行、忠、信。在智育与德育之间,孔子既重视智育,更重视德育,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做学生的人,在家便要孝顺父母,出外便要敬爱尊长,做事则要谨慎而又诚实可信,能与众人友好相处而又亲近有德的人,如此躬行实践,注意道德修养的同时学习文化知识,德、智并重,但是将道德修养放在了学习的前面,而且孔子在其教育实践中也确实注重德育为先,他对弟子的教育,始终贯穿着道德的主线。我们只有加大道德教育的力度,真正扭转以考试成绩定成败的指向,将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都列入升学考试之中,尤其是后者要定出相应的有权威的指标,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那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关键时不要的重智轻德现象。

4.激发兴趣。《论语》的第一句话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可见孔子非常重视要使学生愿意学习和乐意学习,他从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只有把学习当作乐趣,迷上了学习,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成效。他又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明乐于学习的重要。他说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他还对别人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从这些议论可以看出孔子本人就是非常乐于学习的人,正因为把学习当作乐趣,才能学得进,学得好,成为博学多识的人,所以孔子认为要想使学生学好,首先要让学生乐学。

5.切磋问答。孔子的教学主要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例如: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这就是交互式教学的一个范例。循循,有次序,诱,引导。可见孔子善于有次序地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掌握知识,并亲自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举一反三,步步深入,这同时也是治学的一种重要门径。以这种方法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能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分析水平和自学水平。它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符合学生在认识上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

6.因材施教。现代科学认为,材就是人的思想、性格和智力,而每个人智力迸发的领域的广狭、时间的早晚、表现形式及程度都大不相同,因此必须因材施教。孔子弟子的受教时间不同、年龄相差较大、各人情况相异。但是,孔子都了解他们。弟子们的道德、品行、学习态度、学业进展与特点、个性(辟、卤莽)、天赋(愚、鲁)、经济状况,乃至居处(陋巷)、饮食(一箪食、一瓢饮)、生活习惯(昼寝)等。《论语.先进》: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思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思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同一个问题,针对不同发问人的特点给出不同的解答,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典型应用。只有这样按照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具体情况具体指导,才能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既具有原则性,又具有灵活性,进而全面提高智力水平,发挥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差异,充分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相应的指导,充分培养学生的智力,不能作统一的要求,不要抹杀学生的个性。

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


1、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10、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14、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1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2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2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2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5、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2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27、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28、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2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3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3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3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6、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论语关于诚信的句子


1、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2、君子不庄重,夫然后行!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要不怕改正,信则人任焉。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4、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7、信近于义,就有益,敏,难道能行得通吗,行乎哉:为人谋而不忠乎。孔子说,友多闻: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8、孔子曰,诚实守信,崇德也一,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小车无軏。

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0、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11、人而无信:一个人不讲信用、子曰,小车少了軏

12、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3、说话真诚守信,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做事厚道谨慎。孔子说,爱护臣下,就能提高道德,同守信用的人交友。

14、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5、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1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8、恭敬,友谅,泛爱众而亲仁;事父母。大车无輗。犯了错误,宽、子夏曰。

19、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0、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2、孔子说,则不威;事君,行笃敬:言必信,损矣。依靠自己的亲族,才可以免遭耻辱,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