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作曲的技巧指导
歌曲作曲的技巧指导
作曲当然要遵守音乐的规律,但各人的方法和技巧又有不同之处。要创作一首完整的好歌曲,基本的技巧和方法还是不能没有的下面我为您收集整理了歌曲作曲的技巧,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主题
一首歌的音乐,要有一个能够集中地概括整个作品的思想、感情、性格的音乐主题。乐曲的长短要根据内容而定,象一条主线贯穿全曲。歌曲的音乐主题往往是根据第一句歌词的特点所创作出来的,有些歌曲的主题,往往根据半句歌词加上衬字拉开来创作的,也有一些歌曲的主题,加了许多虚词和衬字把主题加长了。
一首歌乐曲主题的配制,首先是从研究歌词开始的,要进行反复吟颂,借此来了解歌词的意境,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歌词作修改和修整。要形成准确、鲜明、生动的音乐主题形象,才能正确深刻地表现词意的思想内容;其次,对于体材也要选择合适的,根据内容需要量体裁衣,以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二、发展
1、段落
音乐的发展安排在合理的作品结构之中,歌词的结构是音乐段落结构的重要依据。段落分一段体,两段体,三段体等。比较常见的是两段体和三段。
段落可以分为对比和类似形式。对比,如:前面比较舒缓,后面比较高昂;前面比较紧凑,后面比较庸散。从文学上分析,如果你想用对比来创作的话,前面是叙事的话,后面一定要改成抒情。从音乐上说,前面如果旋律比较平,后面就大胆的多点起伏,前面节奏多用4分音符的话,后面就用8分或16分音符。从而起到对比的作用。在编曲上可以更明显地看到,一般副歌部分总是比较高潮,而前面总比较缓慢。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一段体的大多都是小歌,如兰花草,雪绒花等等。学吉他的人一定知道,是吉他入门的必弹曲。如果写得好,那也是非常精致的东西。但一段体对旋律要求非常高,旋律一定要好听,否则不行。现在三段体的也很多,如陈亦讯的十年(也有人把第二段看作起承转合中的转),那英的征服(在歌后面有一段把情绪推向高潮的人声部分)等等。
数学里面有黄金分割点,人们在美术、音乐等艺术领域都很注意这个点。按照美学观念它是最完美的点。一首3分钟的歌,在黄金分割点上,大概2分多钟的时候,总是一个歌最最好听的地方,他或是高潮部分,也许是一首歌最最精华的部分,在编曲上尤其是这样。黄金分割点,是最容易打动听众的点,也是最容易渲染感情的点。
2、重复
重复永远是音乐中的不二法门,从段重复到小节重复,几乎每个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重复也是同度模进)。重复的技巧也很多,移位重复还包括严格移位和混合连续移位。
3、倒影
它就像我们在水边,看到自己的影子。如:33345 33321。
在五线谱中,以3横线,就会发现,345往下翻180度的话,其旋律线条就会和321吻合。这样写出来的旋律,不会很散。
4、模进
模进分严格模进和自由模进。严格模进,要求各旋律音程之间完全一样,旋律线条也要完全一致。如:3323 2212 。自由模进,则没有这个限制。如:1123 3345(1和2之间是全音,3和4之间是半音,音程不同)
5、对格
各艺术门类都是相通的。在文学创作中的某些技巧,放到音乐里也完全适用。在一些人写的诗联,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是第二联的第一个字。放到音乐中的话,就是第一句最后一个音符,是第二句的第一个音符。然后依次类推。如:123 312 234 465,前面的最后一个音符,是后面的第一个音符。李宗盛有时通篇都使用对格的技巧。
6、变音
一般而言是指升降音符。用一些变音,会给人带来新鲜的感觉,也容易使情感更加饱满。
歌曲变音用得如何,很大程度上看作者对旋律的把握程度。一般来说,表现明亮色彩的歌曲用大调,相反,表达忧伤或温柔的歌曲用小调。我们也可以把大调的3音降半度,来表达忧伤或温柔。在小调中,多使用#4和#5,是不会有错的,因为小调的上行音阶中本身就包括#4和#5。如果想写一段带有JAZZ风味的旋律,除了节奏上多用切分音符外,用b3和b7是不二法门,其实,这也是JAZZ的特有音阶。
例如,罗大佑在爱的诤言里,A段第三句,用了#1 2 3的级进,给人一种忧伤的感觉,而且非常新鲜。李泉的爱的颜色中,用了:5 6 7 #1的旋律级进,四个全音连续上行,把感情发挥到了极至,也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橄榄树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老歌,作者用了#4作为承上启下,收到非常好效果。如果改用4的话,旋律色彩就会大打折扣。
7、浓淡疏密
1:疏密有致。国画讲究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有疏有密。在音乐中,前面几小节如果节奏部分非常密集,后面一定要多写些长音。如果前面旋律起伏非常大,那么后面一定要把旋律安排得平稳些,以起到一个平衡的作用。
2:深浅分明。国画讲究墨色深浅枯湿,分深、浅、灰等五色。在音乐作品中,如果前面两小节都使用了上行的旋律,如:1123 3345,那后面你最好使用下行或者平行的旋律,如5442等,这样让人感觉旋律有起伏有变化了,听觉上比较舒服,也符合自然规律。
如,开头第一到第二句,旋律从低音5直线上升,且不带拐弯地到达高音1,音程跨度纯四度+纯八度。第三句开始慢慢下降,从高音1下降到底音6,音程跨度8度加小三度。给人感觉旋律起伏很大,感情全部发挥出来了,然后第四句旋律开始走稳。
8、调式
在古典音乐里,用什么调?抒发什么情感?需要的音乐效果是明亮的?还是灰暗的?或是雄壮的等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但在当今的许多歌曲,特别是流行音乐里,几乎没有这种限制了。现在作曲家对歌曲的定调,一般是根据歌手的音域来确定的。男歌手一般最高音定在G上。(钢琴上叫小字二组G,吉他上是第一弦的第三品)。如果太高,降一度也够了。女歌手音域要比男的高八度,所以,一般最高音定在B上(钢琴是小字一组B。吉他是第二弦空弦)。太高的`话也降一度。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只是一个大致的范围,听说帕瓦罗蒂可以唱到高音#C。大家可以在琴上感觉一下,钢琴是小字三组的#C,吉他是第一弦第九品。
9、变调
我在江西、北京两次听到张千一讲自己的歌曲创作体会,每次对转调的问题都谈得特别多。调性的对比,确是非常重要而有趣的,一首歌前面如果是小调,后面可改用大调来发展。前面如果是C调,甚至你可以在后面安排bE大调(就是C小调),都是可以的。这样能让听众有耳朵一亮的感觉。但不要忘记,调是为歌服务的,转调是为了更好的抒发情感。所以不管你转成什么调,一定不能单纯为了转而转,音乐也要有再现。
齐秦的《大约在冬季》,他在第一段开头用大调 1,结尾是小调 6,副歌部分也是小调,很好地抒发了离别的情绪。 张国荣的“共同度过”,本来旋律并非很出彩,副歌部分也是一般,但作者连续用了四个转调,把感情全部唱出来了。 转调技术在间奏里用得也比较多,还有离调,但这是编曲的范围。如果间奏忽然转调了,那么在结尾的时候,一定要再转回原调。
调式的学问很多,在印度的音乐里,把3和4这一对半音兄弟,再切一半,变成12音音阶,更难唱。光音阶上的变化就有几十种,还分上行和下行,还不包括临时变音等,很难懂。
在大多的编曲书中,都说结尾一定要5级和声转到一级和声。是C调的话,结尾一定要从G到C才可以,不然不及格。但有不少歌曲里面结尾并不到C,而是G到#G(就是#5 1 #2),在听觉上非常新鲜。还有G到G增和弦。就是(5 1 2)也非常新鲜。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10、起承转合。
中国的诗词歌赋是要讲究起承转合的, 四句式的歌曲或歌曲主题部分也有起承转合音乐结构的。
开头的第一句就是起,一般都是有音乐动机组成的,是写歌的一个动机所在。
第二句就要相承了。
第三句就是转,是主歌部分最精华所在,很多优秀的音乐人都在这里大做文章。如果前面两句用上行旋律比较多的,第三句一定不要用,改成下行。前面如果旋律比较平和,到这里,一定要写的凹凸些,就象美女的线条。用一些变音什么的,节奏改一些,也是非常常见的手法。
第四句叫合。是前三句的总结,有人把第一句照搬,那是最简单的办法。也有人把前面三句用到的动机,整合在一起作为第四句,也未尝不可。实际上,创作手法是多样化的,主要看情绪发展,你想表达什么。
11、词曲配合。
汉字有本身的发音,1、2、3、4声,念的时候,大家都严格按照发声的,上入声,本来也包含了音乐成分在里面。如果没有按照发声规律念,很容易就变成另外的意思了。而在音乐创作中,这是最最忌讳的。
如果歌词的感觉是摇滚的,曲子却写成民谣的,听上去感觉一定不行。曲子是古典风味的,而词的感觉却是很现代的,感觉就会很别扭。齐豫以前有盘专集,曲子都是从古典音乐里出的,新填上词来唱,感觉不好。因为那是人家为器乐而写的曲子,改成人声了,当然不好。
12、最高境界。
鲁迅先生说过,文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添一字嫌太肥,减一字嫌太瘦,就是说,好的文章,你一个字都不能增减。好的曲子也是一样。加任何一个音符进去,你都觉得不好,删除任何一个音符,你都觉得不对,到了那个时候,就是曲子最完美的时候。如果对巴赫的复调加音符进去,就会发现,加在任何一小节,其他地方都要作很大的改动,而改好之后,又会发现完蛋了,不能听了。 但歌曲有所不同,因为要加歌词。词,是为曲服务的,是依附在曲子上的。所以宁可让词牺牲点,也尽量不要去改动曲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