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说:原生家庭之伤,不全是父母的错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心理咨询师荣伟玲说,“ 如果童年幸福,我们更可能复制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们更可能复制痛苦。 ”,可见,童年时期的成长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幸福程度。
随着年龄的增长,直到成年,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所形成的关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童年关系模式的再现,所产生的行为,也不过是在践行父母对我们的影响力。
这种情况有些匪夷所思,但却又是真的。
01
中午,麦子抱着佩奇储钱罐爬到了床上,让佩奇脸朝下,一边拍打着佩奇的屁股,一边嘟囔着,让你不听话,我就使劲打你屁股......
我被眼前的一幕逗笑了,一个不到两岁的孩子,模仿起来大人还真的很像。
细想来,这句话真的很熟悉,不止我说过,我妈也说过。
这句话不只是说说,是小时候真的挨过揍,父母也真的会打孩子,所以形成了一句日用语,你不听话,我就打你屁股。
追溯到我妈出生的那个年代,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犯错就要挨打,这就是那个时代下的标志。所以一个是她受当下环境的影响,二是打孩子是发泄当下愤怒的最好方式。
而我也在无形当中,将这一套行为复制到我的婚姻里和育儿观念里。
与jiang先生的相处中,我们常常会因为某个话题没有谈拢,或者又争论不过他,我就会采取暴力行为去打他,或者通过摔东西的方式,在气势上压到他。
摔东西完全是模仿我爸爸来的,年轻时他常常用摔东西来发泄情绪。
有了孩子之后,不知不觉中我又将我所受教育的方法套在我的孩子身上。
前段时间,带着麦子在我妈那住一段时间,她吃不完的山楂片,鸡蛋,水果,就会乱扔在地上,这常会让我产生一种想要打她的冲动。
有时候我妈也会附和说,再扔你妈就去打你了,这又刺激了我要去打孩子的冲动行为。
李玫瑾教授曾说,孩子哭闹不听话不要打她,因为你这是以大欺小,是不公平的。每当想起来这句话,我又会为产生冲动行为而内疚。
或许这是原生家庭潜移默化的在影响着我,有些影响是好的,有些影响是坏的,它们都一点不拉的扎到了骨子里。
武志红说,爱主要是从童年与父母的关系中学来。
那么暴力,也是可以通过父母关系中学来的。
02
看过《都挺好》都知道,苏明玉无法接受苏母对哥哥对她的不公平待遇,选择与家划分界限。
从她大二起,她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跟父母要过一分生活费,也没有跟家里的任何人有过联系。她后来的成就,也源于她刚烈的性格,可以很勇敢,很迅速的和原生家庭划分界限,并逃离出去。
苏母常常骂她是白眼狼,也只有她自己清楚,在这种看似家庭健全,却有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的环境中长大,生活的是多么的艰难。
她以为只要不再见苏母,不再有任何交集,就可以摆脱苏母对她的羁绊,可直到苏大强与小保姆的婚事告吹,闹到派出所时,她气急败坏的指责父亲,把苏大强气到崩溃,指着苏明玉说:“你,你就是赵美兰。”
苏明玉才发现不论自己走多远,事业做的多么成功,认识多少优秀的人,自己有多强的能力,都无法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她也永远都逃离不了苏母手中的那根线。
苏明玉最无奈的是,她竟成为了她最恨的人。她仿佛看到赵美兰恶狠狠的看着她,告诉她,只要她身上流着她的血,苏明玉就别想逃离掉。
苏明玉一直想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可是后来才发现,越想挣扎,束缚的就会越紧。电视剧的结局很好,苏明玉最终和家庭达成和解,这是一个好的方向,有些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放下,才能迎来新的自己。
而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摆脱原生家庭所遭受的痛苦。
03
我第一次看老妖的文章,是在豆瓣上,她刚刚完成心理咨询师的疏导,写下了一个人走在诺大的城市里的孤独无助,在马路上形单影只泣不成声。
想到这个画面,就觉得令人十分心疼心疼。后来通过她的文字,了解到爸爸,奶奶去世后,她与妈妈相处的生活苦不堪言。
她的妈妈经常性的言语侮辱,打她:
第一次她把妈妈拉黑,是因为她在北京一个月3500元工资,需要交押一付三的房租,向妈妈借钱,妈妈拒绝,并逼着她在父亲节的时候,给妈妈男朋友买手机。
第二次拉黑妈妈,是在家里她仅有的一个房间,妈妈要租出去,气的她浑身发抖。
第三次拉黑,是弟弟的女朋友怀孕,妈妈找她要5万块钱,因为她是姐姐,就该她管。她觉得不公平,还是筹集了全部家当,拿出了3万。
妈妈从来没有关心过她,一直在不断的榨取她,除了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她又不能很好的释怀,最后导致她患上了抑郁症。
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想获得妈妈的认可,希望和妈妈达成和解,可是她发现妈妈依然不关心,只需要不断的给妈妈给弟弟及弟弟的孩子经济的支持。
曾奇峰说,父母分三种:第一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批评你;第二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忽视你;第三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鼓励你。
而老妖恰恰遇到了第一种父母。
04
生活里有很多人,看似事业一番成就,可心里却成长的并不健康。
也有很多人,想通过心理学的书籍自我治疗,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自从大家看了他的书后,很多人开始仇恨父母,将怒气发泄到父母身上。
其实通过看书真正想自我治愈,是去解自己目前的心理状态的根源来自哪里?了解父母所产生的负面情绪或性格偏激的行为,是不是来源于他们的原生家庭,考虑他们那时候的处境,内心能不能够稍许的谅解?
一味的对父母责怪,怨恨,对于个人本身没有任何益处。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童年的遭遇可以归因于父母关系上,但不要怪罪父母。因为,怪罪是一种逃避,是将已成年的自己的成长责任放到了父母身上。
试着停止抱怨父母吧,接受你原生家庭本来的样子,接受你在成长的伤痛是真实的,是会延续的,成年人是可以结合本身的情况一点点的调节,一点点的修正,一点点的治愈,希望承受过家庭之伤的人,争取早日走出阴霾。
随着年龄的增长,直到成年,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所形成的关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童年关系模式的再现,所产生的行为,也不过是在践行父母对我们的影响力。
这种情况有些匪夷所思,但却又是真的。
01
中午,麦子抱着佩奇储钱罐爬到了床上,让佩奇脸朝下,一边拍打着佩奇的屁股,一边嘟囔着,让你不听话,我就使劲打你屁股......
我被眼前的一幕逗笑了,一个不到两岁的孩子,模仿起来大人还真的很像。
细想来,这句话真的很熟悉,不止我说过,我妈也说过。
这句话不只是说说,是小时候真的挨过揍,父母也真的会打孩子,所以形成了一句日用语,你不听话,我就打你屁股。
追溯到我妈出生的那个年代,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犯错就要挨打,这就是那个时代下的标志。所以一个是她受当下环境的影响,二是打孩子是发泄当下愤怒的最好方式。
而我也在无形当中,将这一套行为复制到我的婚姻里和育儿观念里。
与jiang先生的相处中,我们常常会因为某个话题没有谈拢,或者又争论不过他,我就会采取暴力行为去打他,或者通过摔东西的方式,在气势上压到他。
摔东西完全是模仿我爸爸来的,年轻时他常常用摔东西来发泄情绪。
有了孩子之后,不知不觉中我又将我所受教育的方法套在我的孩子身上。
前段时间,带着麦子在我妈那住一段时间,她吃不完的山楂片,鸡蛋,水果,就会乱扔在地上,这常会让我产生一种想要打她的冲动。
有时候我妈也会附和说,再扔你妈就去打你了,这又刺激了我要去打孩子的冲动行为。
李玫瑾教授曾说,孩子哭闹不听话不要打她,因为你这是以大欺小,是不公平的。每当想起来这句话,我又会为产生冲动行为而内疚。
或许这是原生家庭潜移默化的在影响着我,有些影响是好的,有些影响是坏的,它们都一点不拉的扎到了骨子里。
武志红说,爱主要是从童年与父母的关系中学来。
那么暴力,也是可以通过父母关系中学来的。
02
看过《都挺好》都知道,苏明玉无法接受苏母对哥哥对她的不公平待遇,选择与家划分界限。
从她大二起,她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跟父母要过一分生活费,也没有跟家里的任何人有过联系。她后来的成就,也源于她刚烈的性格,可以很勇敢,很迅速的和原生家庭划分界限,并逃离出去。
苏母常常骂她是白眼狼,也只有她自己清楚,在这种看似家庭健全,却有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的环境中长大,生活的是多么的艰难。
她以为只要不再见苏母,不再有任何交集,就可以摆脱苏母对她的羁绊,可直到苏大强与小保姆的婚事告吹,闹到派出所时,她气急败坏的指责父亲,把苏大强气到崩溃,指着苏明玉说:“你,你就是赵美兰。”
苏明玉才发现不论自己走多远,事业做的多么成功,认识多少优秀的人,自己有多强的能力,都无法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她也永远都逃离不了苏母手中的那根线。
苏明玉最无奈的是,她竟成为了她最恨的人。她仿佛看到赵美兰恶狠狠的看着她,告诉她,只要她身上流着她的血,苏明玉就别想逃离掉。
苏明玉一直想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可是后来才发现,越想挣扎,束缚的就会越紧。电视剧的结局很好,苏明玉最终和家庭达成和解,这是一个好的方向,有些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放下,才能迎来新的自己。
而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摆脱原生家庭所遭受的痛苦。
03
我第一次看老妖的文章,是在豆瓣上,她刚刚完成心理咨询师的疏导,写下了一个人走在诺大的城市里的孤独无助,在马路上形单影只泣不成声。
想到这个画面,就觉得令人十分心疼心疼。后来通过她的文字,了解到爸爸,奶奶去世后,她与妈妈相处的生活苦不堪言。
她的妈妈经常性的言语侮辱,打她:
第一次她把妈妈拉黑,是因为她在北京一个月3500元工资,需要交押一付三的房租,向妈妈借钱,妈妈拒绝,并逼着她在父亲节的时候,给妈妈男朋友买手机。
第二次拉黑妈妈,是在家里她仅有的一个房间,妈妈要租出去,气的她浑身发抖。
第三次拉黑,是弟弟的女朋友怀孕,妈妈找她要5万块钱,因为她是姐姐,就该她管。她觉得不公平,还是筹集了全部家当,拿出了3万。
妈妈从来没有关心过她,一直在不断的榨取她,除了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她又不能很好的释怀,最后导致她患上了抑郁症。
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想获得妈妈的认可,希望和妈妈达成和解,可是她发现妈妈依然不关心,只需要不断的给妈妈给弟弟及弟弟的孩子经济的支持。
曾奇峰说,父母分三种:第一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批评你;第二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忽视你;第三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鼓励你。
而老妖恰恰遇到了第一种父母。
04
生活里有很多人,看似事业一番成就,可心里却成长的并不健康。
也有很多人,想通过心理学的书籍自我治疗,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自从大家看了他的书后,很多人开始仇恨父母,将怒气发泄到父母身上。
其实通过看书真正想自我治愈,是去解自己目前的心理状态的根源来自哪里?了解父母所产生的负面情绪或性格偏激的行为,是不是来源于他们的原生家庭,考虑他们那时候的处境,内心能不能够稍许的谅解?
一味的对父母责怪,怨恨,对于个人本身没有任何益处。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童年的遭遇可以归因于父母关系上,但不要怪罪父母。因为,怪罪是一种逃避,是将已成年的自己的成长责任放到了父母身上。
试着停止抱怨父母吧,接受你原生家庭本来的样子,接受你在成长的伤痛是真实的,是会延续的,成年人是可以结合本身的情况一点点的调节,一点点的修正,一点点的治愈,希望承受过家庭之伤的人,争取早日走出阴霾。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